明英宗复位后景泰帝如何处理了(明英宗与景泰帝的关系)
朱祁钰是个很好的人,也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他没有历代皇帝那种狠毒之心,却能够虚心纳谏,挽救了大明王朝。
皇帝在古代是不受任何东西约束的,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职位?所以说能有朱祁钰这种自律性的皇帝,是真心不多。
尤其是在对待哥哥朱祁镇的事情上,他完全可以找一百种方法弄死朱祁镇,断了他复位的念想,这在其他时代任何一个皇帝都会这么做。哪怕对皇位有一丢丢威胁,都不可能活下来,可朱祁钰却保住了朱祁镇的命。这是朱祁钰的致命弱点,却也是他的可爱之处。
在朱祁钰病重时,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得知此事的朱祁钰,为何要连说三声好呢?
第一声好,是对自身遭遇的一种无奈嘲讽。朱祁钰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整天躺在床上治理国家。这个时候得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他的第一感受自然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的。
朱祁钰当了8年皇帝,虽然没有太突出的文治武功,但是挽救了危亡中的大明王朝,把哥哥朱祁镇留下的烂摊子给治理好了。
结果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朱祁钰的这一声好,实际上是在哀叹自己无奈的人生。他的所有努力,似乎在这一刻都成了泡影。
早年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人给抓走了。为了防止瓦剌人用朱祁镇作为威胁,所以于谦和孙太后一致决定要立朱祁钰做皇帝。
朱祁钰最初是反对的,他不想承担这么重的担子。可是当时没有人比他更加合适,总不能让还在襁褓中的侄子朱见深继位吧?继位以后的朱祁钰做了这么几件事:
事件一,京城保卫战。因此朱祁钰登上皇位,任用于谦,调动天下兵马勤王,最终赶走了瓦剌人,平息了这场京城危机。可以说,如果没有朱祁钰,大明朝就得迁都南下,失去北方半壁江山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事件二,延续仁宣之治。此后朱祁钰积极任用忠良贤臣,将朱祁镇的败局逐渐挽回,甚至创造了一个小小的盛世,延续了仁宣之治的成绩。
事件三,改立朱见济为太子。但是他心里不高兴的是,太子居然还是侄子朱见深。在朱祁钰生了儿子朱见济以后,朱祁钰果断把朱见深给废了,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可惜朱见济没多久便夭折了,此后朱祁钰就再也没有生过儿子。这也是大臣们为何要背叛朱祁钰的重要原因。
事件四,囚禁哥哥朱祁镇。朱祁镇1年多以后就被放了回来,朱祁钰把他封为太上皇,幽禁在了南宫之中,不让他跟任何人接触,相当于囚徒,事件长达7年之久。
由此可见,朱祁钰其实是非常努力的一个皇帝。他不光要把大明朝往好的方向带,而且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也做了不少努力。可惜伴随着朱祁镇的夺门之变,朱祁钰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他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声好了。
第二声好,是觉得再也不欠哥哥朱祁镇的了。于谦打算要接回朱祁镇的时候,朱祁钰心乱如麻,他觉得是大臣们背叛了他。他一直不肯做这个皇帝,是看在大明王朝危急的情况下,他才勉强上台。
如果朱祁镇回来,朱祁钰把皇位还给他,那朱祁钰早晚会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至少会被囚禁一辈子。
而于谦却向他打包票,就算朱祁镇回来,他也只能是太上皇,皇帝还是你朱祁钰。朱祁钰只好勉强把哥哥接回来。
才过了短短1年时间,地位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祁镇从皇帝,一夕之间成为了囚徒,朱祁钰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把朱祁镇放出来,他这个太上皇是否会跟朱祁钰抢夺权力呢?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了,那对他们兄弟自身,包括对大明王朝都没有任何好处。
朱祁钰觉得只有囚禁哥哥朱祁镇,才是最有利于事态发展的。但是这个过程,对这兄弟俩是非常煎熬的。
首先,朱祁镇被囚禁了7年之久,几乎无法跟外界沟通,甚至连他的生母孙太后想要见一次儿子,都十分困难。日子过得别提多辛苦了。
其次,朱祁钰的内心也十分煎熬。一方面要承受夺取哥哥皇位的罪责,另一方面也要承受囚禁哥哥的罪责。总之他是睡不好觉的,谁让他是个好心人呢?
再者,朱祁钰和朱祁镇、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都没办法保持正常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见面都很尴尬。
这种日子长此以往,朱祁钰肯定是要崩溃的。他要是有李世民那种狠毒的心思,也就没有这些思想负担了,可惜他没有。
等到他得知哥哥朱祁镇夺取帝位以后,朱祁钰心里总算松了口气,他觉得这样的日子,终于到了尽头,也算是对得起哥哥了。
第三声好,是认为这是大明朝最好的归宿。朱祁钰最初之所以不肯登基,那是因为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庶子,在大明朝压根就没有继承权。他上台以后,其实也比较自卑,所以能够做到虚心接纳大臣们的建议。
但是人一旦掌权以后,就很容易被权力所迷惑,时间长了以后,朱祁钰也不愿意放弃权力了。他甚至废掉了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这也是人之常情。
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了,可偏偏世事弄人,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还夭折去世了。此后朱祁钰再也没能生出儿子。
要是身体好点也就罢了,可朱祁钰的身体一下子又垮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光是他,包括所有朝臣们都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朱祁钰出了意外,谁能来做皇帝。
这事儿可不仅仅是家事,那些说传位是家事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为了明哲保身,不愿得罪皇帝罢了。储君的好坏,直接会影响王朝的前程,这怎么可能是家事呢?
所以当时大家开始推算该立谁为储君,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朱见深。因为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孙,明英宗朱祁镇的嫡长子,没理由不继位。
可是这么一来朱祁镇可就又要掌权了,到时候他会不会清算那些支持朱祁钰的人呢?所以大家又开始想着让地方藩王继位,一旦动了这个念头,其实就预示着大明朝即将内乱了。
朱祁钰自己也没想好答案,否则他早就立储了。就他那个身子骨,能熬这么久很不错了。所以等到朱祁镇夺回皇位以后,朱祁钰发现,似乎这才是大明朝真正的归宿,该是他的就是他的,抢来了也没用,所以他又说了一声好,至少这样,不会有内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