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29日14时30分13秒 530 0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

1.什么是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是指不受《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但有被滥用的可能,并能造成公共健康风险的精神活性物质。由于其化学结构可以人为设计合成,因此也被称为“规划药”。因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大多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合成获得的,所以也称为“实验室化合物”。

根据化学结构,新精神活性物质可分为九大类,具体为:合成大麻素类;卡西酮的合成:苯乙胺;色胺;氨基茚满;哌嗪;氯胺酮和苯环利定;植物;其他类。

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点

(1)与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相比,新精神活性物质往往更具精神活性和成瘾性,严重损害滥用者的身体健康,危害公共安全。

如1-戊基-1H-吲哚-3-羧酸-8-喹啉酯(通用名)是一种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英文缩写为PB-22。该物质的依赖性转换:1克PB-22相当于49克海洛因。也就是说1g PB-22的依赖性是1g海洛因的49倍。海洛因需要几次才会上瘾,但PB-22可能一次就上瘾。

(2)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全球公敌,不仅我国有管制,其他国家也有管制。新精神活性物质和传统毒品一样,具有滥用性、成瘾性和危害性的特点,会受到各国的监管。比如:PB-22,2014年5月由美国托管;中国于2015年10月将PB-22列入清单。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第1张图片

(3)由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可以人为设计合成,其管理必然滞后于其出现。理论上新的精神活性物质是可以人为设计合成的,这给禁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第2张图片

三、中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应对措施

国家坚持防范新精神活性物质。

目前,我国已有170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上市,芬太尼类物质已全部上市。而我国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品犯罪案件却很少。近年来,中国毒品形势报告记载,国内毒品犯罪涉及的毒品排名前几位的是甲基苯丙胺、海洛因、氯胺酮和大麻。《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甲基苯丙胺、海洛因、氯胺酮占国内毒品市场的95%以上。近一两年来,国内鲜有涉及犀牛液、蓝精灵、智能药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报道。笔者办理过100起毒品犯罪案件,大部分是上述四种常见毒品,还有一些案件是摇头丸、奶茶、咖啡因、止咳糖、地西泮系列毒品等。

这足以说明国家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防范,首先列出了被确定为成瘾、依赖性、危害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无论其是否在我国生产、销售、使用。一旦这些被列入清单的物质在中国被曝光,执法部门可以依法打击。

公安部和卫生部不定期联合发布管理公告,可见我国的政策是发现一个管一个;发现一批,就管一管。

国家已经列出了170种新精神活性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上市,这对公安司法鉴定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鉴定人员要培训,相应物质的标准品要提供给所有公安司法鉴定机构,还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

未来的社会可能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甚至更多代药物并存的社会。如何控制毒品的蔓延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国坚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实践和支持新精神活性物质。

作者:广州王红兵药物辩护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