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7月19日18时11分36秒 387 0

贾家抄家,与贾元春一定有关系。但是否是因果关系呢?只怕未必。种种迹象表明贾元春并不得宠,而贾家抄家与贾元春无宠没有直接关系。

贾家身为太上皇老臣,最后被抄家,根据《红楼梦》的设定是皇帝新势力战胜太上皇老势力的结果。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本文将为您一一揭开。

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1张图片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2张图片

贾家抄家绝对是重罪,但罪不至死,最多也就被流放发配。从贾宝玉、贾兰、贾环、巧姐儿等都无罪释放来看,贾家抄家后被从宽发落了。首犯治罪也不会太严重,最多也就是流放。但是,贾元春却被赐死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要想说清这点关键,需要重新解读一下“二十年来辨是非”这一重要线索。

“二十年来辨是非”,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可以肯定与贾元春进宫二十年没关系。她至死也不到三十岁,不可能进宫那么久。关于这句判词,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要与贾元春判词中权力对立的角度去理解。

往前推二十年,贾家还是太上皇的宠臣。那时候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3张图片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2张图片

一,贾代善死前上本,皇帝(太上皇)将荣国府一分为二。长子贾赦袭爵,次子贾政袭爵产。荣国府两房分治,势力被大幅削减。

二,贾代化死后,宁国府把持的“京营节度使”实权被转移给王子腾。贾家彻底失去军中实权,一蹶不振。

三,皇帝赐林如海父亲多承袭一代爵位,让林如海得以“门当户对”娶到荣国公千金贾敏。贾家自此弃武从文。

四,贾敬之前考中乙卯科进士,贾政本来也要科举,却因皇帝下旨赐官终止了科举之路。贾家科举从此一蹶不振。

五,贾政入部学习就是六品主事,二十多年只抬升一品为从五品员外郎。就算论资排辈也早擢升,除非有人一直压着不让升官。

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5张图片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2张图片

从太上皇一直以来对贾家的“恩典”来看,贾家之所以急遽衰败,与太上皇屡屡“恩典”有关系。明着恩典,实则削弱贾家,太上皇阳谋不断。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不怕贾家不“感激涕零”。

对太上皇和皇帝来说,贾家以及北静王等四王八公,是皇帝执政的不稳定因素。看焦大无法无天对着贾蓉叫嚣“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就知道一旦四王八公这伙要势力有势力,要军队有军队的庞大势力意图不轨,后果将不堪设想。

“削藩夺爵”是每一个王朝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从太上皇到皇帝也一直在做。不过这一代皇帝明显胸怀大志,想彻底解决麻烦。他与太上皇父子二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联手部下一个大的“骗局”,就是针对四王八公这一伙。

贾元春之所以会死,就在于她发现了这个从二十年前就开始针对他们贾家以及四王八公这伙功勋之臣的“秘密”。

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7张图片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2张图片

关于太上皇和皇帝的骗局,线索也有很多。

一,对外,太上皇用支持四王八公老臣的方式表达与皇帝不睦。比方贾元春晋升,就与太上皇有关。省亲大观园又是太上皇不顾皇帝意见而下旨。

二,太上皇不断培养北静王等野心。王熙凤第五十四回讲的“聋·子放炮仗”笑话。抬炮仗的是北静王贾家等,扎炮仗的就是太上皇。

三,戴权是大明宫内相权力不光大,还极老,是太上皇时代的老太监。大明宫又叫东内,唐朝最初是太上皇居所。贾元春晋升后,贾政去的东宫就是去拜见太上皇。

四,戴权卖给贾珍一个五品龙禁尉给贾蓉。“龙禁尉”反过来就是“禁龙尉”,代表对皇帝不轨。

贾蓉若跟着龙禁尉谋反,贾家岂不遭殃?且龙禁尉收纳的都是王朝公侯之家的子弟。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是新贵,给钱也不卖。

这些二世祖一犯事,他们老子娘谁也跑不了。皇帝等于一举在道义上站在制高点,大义凛然不顾祖宗“同富贵”的约定,收拾这些“逆臣贼子”。

五,贾珍在“逗蜂轩”接见戴权。“蜂”指蜂麻燕雀,为古代著名的四大骗局。其构成思维复杂庞大和逼真。往往害得人家破人亡才幡然醒悟。

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9张图片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贾元春发现了太上皇的秘密-第2张图片

“逗蜂轩”,脂砚斋批语【轩名可思】,就是暗示贾家陷入了太上皇和皇帝联手布置的惊天骗局。目的就是引you四王八公这伙老臣入彀。以期消灭他们削藩夺爵。

贾家抄家没有死罪,贾元春却被赐死,只因她发现了太上皇二十年来的布局,以及和皇帝设下的这个旨为削弱消灭四王八公等功勋之臣势力的骇人骗局。

秘密被贾元春发现,皇帝害怕消息被走漏,所以将她赐死灭口。

对此,贾元春[恨无常]曲子也说[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就是又一个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