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5月22日14时55分06秒 489 0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

广州,别称花城,羊城,是广东省的省会。自建城两千年两百多年以来,悠久而多元的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繁衍出独特风情的广府文化,使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南国明珠。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张图片

在广州城西的中山七路,有一座陈家祠。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它建于1888年,1893年举行落成仪式,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陈家祠是广东地区著名的合族祠,其规模宏大,纹饰精美华贵,集岭南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等工艺之大成。郭沫若曾赋诗赞美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2张图片

那么为什么陈家祠的牌匾写着是“陈氏书院”,却民间又叫陈家祠呢?它究竟是祠堂还是书院?

清代的广州网城,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是两广总督府、广东巡抚衙门的所在地,也是广州府治、番禺县治和南海县治所在地,使得广州官衙、学宫、商铺林立。广东各地官员、商人、士子以及普通百姓需要经常出入省城,因而广州城内常常一房难求。为了满足广东各地各种人员来省城落脚办事的需求,各姓组织省内同姓宗族,在广州兴建祠堂式建筑,为到广州城应试、诉讼、交税、侯任的乡下同姓子弟提供居所。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3张图片

通常合族祠供奉的始祖是远代的同姓名人,加入的同姓宗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自清代乾隆中期起,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官府一次又一次禁祠行动,广州城内许多合族祠也因此被禁。于是各姓合族祠纷纷改名为“书院”、“试馆”、“书室”,陈家祠之所以被题匾为“陈家书院”也有于此原因。

陈家祠,由广东第一大姓陈姓集合全省72县陈姓宗族之力建成。为了建祠,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首任中国驻美公使,清末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著名外交官吴川陈兰彬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钦点探花及第翰林院编修的东莞陈伯陶等,广东著名陈姓士绅48人作为发起人,发信到各地乡间倡议在广州建立陈家祠。他们选东汉人陈太邱为始祖,制定详细的章程,通过售卖牌位的方式集资建造陈家祠,各地陈姓宗族以房为单位,为祖先购买牌位,那时建祠公所给予“入住单”作为凭证,各房凭此将祖先牌位拿到陈家祠祖堂神龛内供奉。而陈姓子弟则凭此入住陈家祠,参加春秋祭祀仪式并领取祚肉。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4张图片

陈家祠的建成并非一蹴而成,而是随着资金的积累而逐步建设完成的。

㈠后进祖堂

在11条陶塑瓦脊上的题款可以看到,最早筹款集资建立起来的是后进祖堂。建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这里是供奉祖先牌位和进行日常祭祀的地方。堂内5个木雕神龛,最高者高达8米,最宽者达5.7米,均为岭南地区最大的木雕艺术精品。神龛内供奉陈氏祖先牌位,神龛前设有供桌、香炉等。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5张图片

㈡中进聚贤堂和首进门堂

两堂建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其中聚贤堂作为族人聚会议事的中心场所,是陈家祠最重要的建筑,位居建筑群的核心。聚贤堂面阔五间共27.7米,进深五间共17.4米,建筑面积为482平方米。在整个陈家祠建筑群中,又以聚贤堂形制规格最高,体量最大。凡举行重大的祭祖仪式,门堂和聚贤堂内的屏门和櫊扇便全部开启,三进前后贯通,颇为壮观。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6张图片

㈢后进东西两厅,首进东西两厅,中进东西两厅以及两厢相继建成。

后进东西两厅,建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每个厅内各设木雕神龛三个,网用于供奉牌位。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东西首进东西两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进东西两厅和两厢建成后,整个陈家祠到现在就是我们看到的陈家祠。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7张图片

陈家祠作为岭南地区规模最大,装饰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建筑。是岭南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然而陈家祠一百多年来,陈家祠饱经沧桑。不但历经了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一度还被挪为他用。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8张图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国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9张图片

1958年,广州市文物管理接收陈家祠。并以此为址于1959年成立广东民间工艺馆,开始大规模复原维修工程。因为长期缺乏管理和维护,陈家祠的主体建筑残损比较严重。为了回复陈家祠的原貌,广州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购买优质材料和聘请老艺人对陈家祠进行了数次复原修复。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0张图片

1966文化大革命1979年末,陈家祠及周围院落先后被广州市新华印刷厂等单位占用,主体建筑遭受很大的破坏。原设置于祖堂神龛内的陈氏祖先牌位被烧毁,网建筑和庭院内被加建大量建筑,原有的地面和墙体也严重受损。灰塑、砖雕、石雕、木雕以及满洲窗等建筑装饰和构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1张图片

1981年,广东民间工艺馆复馆小组对陈家祠的破坏程度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和鉴定,组织专业的技术小组并聘请十多家公司及数十位艺人和技术人员参与建筑维修。

1983年,主体建筑复原修缮工作基本完成。陈家祠重新对外开放。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2张图片

1988年,陈家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陈家祠先后收回被占用的前院东院和后院,建筑周围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1994年,广东民间工艺馆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3张图片

2000年,陈家祠两次被市民评选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并先后被评为“广州城市文化名片”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0年,陈家祠重新修复前院东西两院旗杆,并把地面降低到历史标高,回复了门前石狮子的基座。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4张图片

至此,经过多年的维修和保护,陈家祠终于恢复了原有面貌。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5张图片

陈家祠作用岭南传统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向世界传播着岭南的故事和展示着岭南的气象。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广州百年书院陈家祠)-第16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