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5月23日06时55分13秒 948 0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

文艺复兴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1张图片

说起文艺复兴,很多人脑海中闪过的经常是这三个名字,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而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就是意大利绘画界的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网开朗基罗。文艺复兴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之后迅速在西欧各国蔓延开来,直到16世纪达到顶峰。

德国也参与了这场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但是德国地区的文艺复兴发展相对较晚,15世纪,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社会经济低迷,黑死病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而教会对人民的剥削却变本加厉。罗马教会的疯狂敛财直接导致了15世纪末网宗教改革的爆发。马丁路德从《95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2张图片

《丢勒作品》

改革带来了许多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不断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德国文艺复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

丟勒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幸运地生而逢时,发挥了自己的才华,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国的“达芬奇”

1485年,德国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处于改革的前夕,依照家里的传统,父亲让丟勒在自己作坊里当学徒,跟随学艺,想把他培养成一名首饰工人。

于是丢勒开始学习首饰工艺所必需的装饰艺术,临摹艺术家们的人物画,还临摹了马丁桑恩古厄的雕刻等,他展现出了对绘画和艺术的非凡才能。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3张图片

(丢勒自画像)

丟勒13岁时就开始为自己画自画像,因此也被称为自画像之父。他用银针刻了第一幅自画像,并在画上写道:“1484年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照着镜子画了自己。”19岁时丢勒为父亲画的肖像也展示出他成熟的素描功底。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4张图片

(丢勒作品)

丟勒的绘画才能不仅因为天赋也因为他的兴趣和勤奋。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丢勒对人物结构和绘画法则很感兴趣,因此,他请求父亲允许他做一名画家。其父依从了儿子的愿望,送其到纽伦堡附近的画家迈克尔瓦尔盖默特画室,契约规定学徒三年。丢勒临摹了老师的作品,还逐渐学会了多种绘画技巧,并以大自然,人体以及植物为对象进行研究,尝试创作,同时还精心研究色彩的调配和运用。这个画室不仅制作油画,也为丢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版家安东柯贝尔格制作木刻插画。这些经历对丢勒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他之后在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创作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来谈谈丟勒的作品: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5张图片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6张图片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7张图片

《祈祷的手》

人们认为丢勒具有一种犀利的洞察力,他着力捕捉的动态,轮廓不仅仅表现出生动的物体或人物,更表达了一种情感。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所以有人说,丢勒的绘画似乎总是让观者“面临人性最苛刻的审察”。而《祈祷的手》,正是这样一幅“审察人性”的画作。

画面灰色的背景上,只画着一双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手。双手微微合拢并伸向天空。这双手的主人样貌并未在画中出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看着这粗糙的纹理,突起的筋节,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双上了年纪的劳作者的手,虽然不似少女之手的柔美但却饱含网着奉献之美。

这幅画独特的特点在于所表达的情感在对比之中得到体现:关节的僵硬和手势的温柔形成对比;粗糙的双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难,与祈祷的虔诚形成对比;遒劲的双手和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此外,丟勒通过观察,自然地处理了画面中的阴影和高光,没有为了表现手的粗糙而用大量的黑白光影。而是以线性为主辅助柔和的光影。这一点的表现需要画家对于人体结构的细致观察和准确的定位。这也使得丟勒的线条丝毫没有给人软弱的感觉反而更增加了画面的力量感。在他手下,简洁素雅的线条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力量,粗糙的双手传达着饱满的祈祷和祝福。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8张图片

《母亲》

画面中的母亲与我们所见的其他肖像画十分不同,提到母亲画像大家都会想到拉斐尔画的圣母般和婉温柔的形象,而画中人丟勒的母亲却是形容枯槁,形销骨立。让人乍一看都感到有些害怕。

丟勒为何要毫不修饰地画他母亲这样的形象呢?这幅画创作于丟勒母亲去世前的两个月。她一生体弱多病,晚年又患上了黑死病和其他疾病,十分痛苦。丢勒创作这幅画满怀着对母亲的深情,他用简率的炭条,准确地勾勒出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形象。

画中的母亲已是风烛残年,历尽苦难。岁月在她的脸上印上了许多印记,凹陷的颧骨,布满皱纹的前额、深陷的眼眶,稍鼓的眼珠、面颊上的纹路,尖长的鼻梁和薄而紧闭的嘴唇。画家没有美化这些印记,而是将它们一一表现出来。不仅在脸上,丟勒更是直接画出了母亲脖子下隐藏的骨骼和经络,这些细节更显出她的骨瘦嶙峋。而这一切细节正是画家真挚的感情流露。丢勒的炭笔素描特点是粗犷,简率。他没有在老人脸上加更多阴影,只在颈项外加重了阴影的色调,使脸形和母亲的目光更加突出,让观者一眼就能抓住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丢勒的这幅《母亲肖像》,以木炭为媒介,用简单而节奏分明的线条勾勒出母亲的年迈沧桑之感,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就着重提到了这件作品,并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美的辩证法: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何以凭借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独特的美感。

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第9张图片

(《犀牛》,丢勒)

丟勒的一生不仅仅是在绘画和雕刻上有造诣,他和达芬奇一样也具有科学的头脑,曾深研数学和透视学并写下了大量笔记和论著。同时还研究建筑学,发明了一种建筑学体系。

丢勒还是位美术理论家,著有《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理》。他使德国艺术摆脱哥特式艺术的影响和束缚,走向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他的一生从未停下脚步,在不停的学习和革新中将德国的人文主义复兴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