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盐碱地改良技术)
盐碱地改良(盐碱地改良技术)
春季生产已经开始,很多人留言想获取盐碱地改良技术,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
一、新垦荒地改良方法
新垦荒地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
改良措施:一是深耕。耕深大约30-40厘米,要求土壤细碎,无明显大块土壤,最好采取纵横多次深翻,以促进盐份在空气中充分暴露,方便后期治理。二是泡田。将地块打埂,高约30-50厘米,以不漏水为准。周围挖排水渠,向地块蓄水,浸泡大约二天,排出后再蓄水,如此至地块晾干后地面无大量结晶盐为宜。同时要保证排水与进水要分开,排出的水远离进水水源。三是种植耐盐植物。泡田后,可以选择栽种耐盐植物如碱蓬、田菁、油葵等,连续3年左右可大幅“淡化”土壤中盐分含量,使其达到耕种标准。四是秸杆还田培肥土壤。选择种植耐盐作物,如棉花、油葵等,并辅以农家肥或强酸性肥料,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培肥改良土壤。
二、低洼盐碱地改良方法
低洼盐碱土壤一般易积水,盐分含量高,造成地表结皮,水下渗困难,严重妨碍作物的正常生长。
改良措施: 一是冬前进行高埂深水压碱。把有害盐类经过灌溉水洗入底层。二是结合灌溉冲施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水作用可生成硫酸,硫酸可直接起中和作用,降低土壤碱性。三是灌溉时配施改良材料。改良材料多为改性硅酸盐、改性复合盐等,可从土壤中吸附较多的水分并固定,保持土壤的湿度,降低土壤溶液盐分浓度。四是客土。即换土,寻找优良的网土壤来对局部盐碱地块进行改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五是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能被微生物分解转化成腐殖质,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降低土壤碱度。六是及时中耕。作物生长期灌溉后要及时中耕切断表土与底土的毛细管的联系,阻止盐分上升。
三、盐分分布不匀耕地的改良方法
局部范围内,土壤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形成盐斑,导致作物缺苗断垄严重。
改良方法:一是平田整地。重度盐化土可先刮表聚盐结皮,再平整,避免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二是合理耕作,用改结合。可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做到脱盐与培肥相结合。三是在灌溉后及时中耕,切断表土与底土的毛细管的联系,阻止盐分上升。四是及时耙地。耙松表层土,切断毛细水,将盐运至地表,防止盐回流。耙地要及时,浅春耕、休闲耕、早秋耕,耕干不湿。五是定向诱导缩小盐分差异化分布。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选择性的重点施在耕地盐碱班的地带将一定量的石膏(硫酸钙)做基肥一次施入使钙离子代换钠离子得到改良;或在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与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少盐份随毛管水蒸发向表土累积。六是施用盐碱地专用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到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
四、盐碱地的施肥建议
1.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既可中和土壤碱性,又可加速养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
2.化肥大多数是盐类,有酸性、碱性、中性之网分。网酸性、中性化肥可以在盐碱地上施用,而碱性肥料则应避免在盐碱地上施用。如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等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杂质,不会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适宜在盐碱地上施用;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其中的铵被作物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盐碱的碱性,也适宜施用;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就不适宜在盐碱地上施用;盐碱地作物施用磷肥时,应选用过磷酸钙。而钙镁磷肥是碱性肥料,在盐碱地上施用,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导致土壤碱性加重。对于长期在盐碱地上施用碱性肥料的土壤,可以在施用酸性肥料的同时配合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肥中菌种的代谢产物如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可有效的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促进根系生长、激活土壤中淋溶固定的磷钾元素,从而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土壤盐渍化(盐碱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