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科状元(美术生去哪个国家留学比较好)
广东文科状元(艺术生出国留学哪个国家比较好)
与2014年洪冬玲获得广东理科一等奖时的宣传攻势相比,今年的宣传攻势要低调得多。
“状元”二字并未出现在校旗中。毕竟教育部明确规定禁止炒作状元,但是这么大的喜事打横幅也无可厚非。
曾琦同学
左:2014年广东高考理科第一名:洪冬玲(711分,清华大学)
右:2018年广东高考文科第一名:曾琦(672分,北京大学)
-给一个少年的信
经过三个模具,夏梦季节。成绩出来的午休时间,我和她坐在六楼的楼梯上,说:“等我毕业了,我会把这一年来学到的教训和积累的经验告诉他们,不想让他们走太多弯路……”深思熟虑了很久,我欣然提笔,真心希望你们能收一两我的年收入。如果我说的对大家的学习之路有益,那就不辜负我做这篇文章的初衷了。
曾琦各科成绩截图(为保护个人信息,仅截取部分截图,仅呈现分数)
科目表
语文
学好语文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阅读和积累。
作文:每天背一句名言。建议分类背诵。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也尝试过通过过多的作家、作品、适用话题等来积累。,让我受益匪浅。在选择名言的时候,我会选择简短有力,有感情的句子,这样才能记住。市面上有很多作文素材的书,推荐的是孔董卿的作文素材系列(此处不做广告)。另外,你要准备一个素材积累本,划分题目(参考老师提供的作文母题分类),把报纸或参考书上的优质素材收集到自己的素材库里。另外,阅读和抄写资料只是第一步。只有时不时地复习它们,并把它们铭刻在你的脑海中,才能在考场上写作时产生哲理和精彩。
基本问题: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包括文言文词汇、文化常识、成语等。在你笔记本上的每个练习和试卷中。一定要及时,绝不放过一张试卷。
阅读:推荐上个世纪著名艺术家的散文(如梁实秋、郁达夫、鲁迅、钱钟书等。)来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
数学
对易错点建立条件反射。我经常反复犯错。每次出错我都会用红绿蓝的笔咬牙切齿的在易错点上画圈圈,涂上“错了N次!”这样的自我谴责,就这样过了一年,高考前,看到雷区基本知道怎么绕过去。
不要错过任何一个不同板块的错题。即使错误的原因只是“粗心大意”,也要简单地自己写下警告。整理和反思错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方法。抄题的时候,我会用各种笔突出重要的条件,写出来怎么用。我喜欢在错题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包括这道题的考点,难点在哪里,各种解法及其优缺点,怎么想到这么做的,哪些点可以串联起来等等。每两周或一个月,复习一下之前积累的错题,补充新的见解。这样错题就会越来越细,内心也会逐渐踏实坚定。
刷题:一轮复习时跟上教学进度,分板块刷题,做完所有题再批改答案。千万不要边做边做,否则无法保证思维的一致性和专注度。
第二轮复习时,建议每天做试卷,进行自我评分,对错误率高的考点加强练习(我经常在球题上磕磕碰碰,经过一周的集中训练,基本没问题了)。临近高考,有必要再研究一遍近五年的高考试卷。除了整体把握之外,还要做纵向比较,也就是把同类型的题放在一起看,最直观地感受高考的题型风格和难度。
英语
听力和口语:尽早练习听力和口语(前期没有足够重视,现在还很后悔)。早一天,希望考14分甚至满分。建议周末花两个小时训练。
PartA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学问。朗读时,要非常注意升调、降调、复读、连读、语速等。
PartB和C讲究速记技巧,可以自己发明速记密码。比如长单词interesting可以简单记为itt,同样,sur记为sur。笑,笑画个笑脸,伤心,哭画个哭脸,小朋友画个小朋友的头像,friend可以用中文表达为“朋友”,等等,你来的多快。
寒假听说考试前夕,要以听说为主,B、C交替练习。坚持两个月,结果不会让你失望。另外,不要太依赖听说参考书。毕竟高考只给你一张空的白纸草稿纸,正常练习时还是按照高考模式为宜。
基础知识:英语知识点比较零碎。想要编织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对于各种题型,你至少要保证每天一篇的训练量。在练习或考试中暴露问题时,可以重点训练薄弱环节,如复杂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空。建议你准备一本牛津高级词典,词汇书,短语书,词形变异书,分类错题本,去查阅和收集易错点和盲点。练习时符合自己心意的单词和句子,不妨抄到作文本上,可以为作文增色不少。
构图:先看颜值。一篇字迹工整、零涂改的作文,会给人一种整洁美观的感觉,印象自然就上去了。其次,细节安排和情感表达是作文的灵魂。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收信人,你最想在信中写什么,然后开始写,才能写得流畅自如。最后,只有用高级词汇代替初级表达,才能让阅卷老师惊叹。
政治
一本书背二十遍也不为过,因为它的系统感很强,考题也相当执着于细节,所以背一本书是夯实基础的必经之路。不是快速机械的重复背书,不需要太大的努力。相反,有必要阅读和思考。想想这段话可以分成几层。这几层的含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果我是命题人,我会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叫做“教科书式试卷”。同样还有“教科书式试卷”的提法,就是要根据高考试卷来学习政治大题答案的语言组织。你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答案来自材料,分数还是很惊人的。所以可以知道“信书不如无书”。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只有尽可能多的挖掘素材,才能收集到高分。
历史
选择题:作为选择题的绝缘体,我不敢讨论选择题的方法,但我最深的感受是:抓住材料的主旨。材料中可能存在多个与选项相呼应的信息,但需要综合这些信息来提取主旨,即材料最想告诉我们什么,进而找到答案,否则很可能选择表达正确的无关项。而且一定要遵守“以史为鉴”的原则,不要轻易排除看似荒谬的选项,因为我们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可能是我们不熟悉的历史知识。
大题:41题,选题要点广,各点表述简洁明了(需要长时间训练)。千万不要追求无懈可击的细节描写,否则会占用宝贵的思考时间。短文的史实一定要按时间顺序排列,陈述可以更充分一些,这样才能使论述流畅而紧凑。归根结底,基础知识一定要背熟。
地理
选择题:遇到又长又难的材料,一定要先通读题组(一定要形成习惯),形成整体印象,看看问题之间有没有联系。回头找素材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其次,用自己喜欢的足够醒目的笔圈出材料的关键信息(不要圈得太紧,否则重点不突出),然后做题。在选项之间徘徊时,得其一为上策。最好的办法是找素材资料,努力回忆自己学过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出更靠谱的选择。另外,刷好题是扩大知识面的捷径。不要吝啬刷题。
问题:首先,答案模板是基础。每个板块都有大量的回答语言等着我们去积累。熟练程度越高,答题速度越快,会节省更多思考难题的时间。但比模板更重要的是材料。我觉得这就像是逃跑游戏留下的线索,吸引我们去解读。材料中基本没有废话,每一句都包含一个或几个答案点。经过更多的训练,大家会慢慢找出材料指向答案的规律,读懂给定句子的“潜台词”。这是一种需要时间和毅力去锤炼的能力。
时间管理
课堂
为每个科目准备笔记本(A4或B5规格适合便于补充内容)。
我喜欢把自己的笔记系统的整理在正面,把容易出错的点或者老师讲的有趣的话写在背面,方便以后复习。但是上课最重要的是听课,不是记笔记。老师说:“45分钟要有效率。”老师讲课一般思路清晰,就像给你扔绳子一样。可以沿着它往上爬,增长知识,课后少走弯路。
再者,我觉得记声音比记单词容易,同样的知识点,认真听老师讲课比课后看三遍更容易记住。在熟悉了老师讲课的风格和思路后,他们讲课的语言和分析问题的方式已经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在考场上遇到问题的时候,甚至可以想象老师们会如何分析这个题目,慢慢整理出线索。
所以,“低头族”上课是不可取的。自己表现的人,一般一节课下来都很吵,效率低,影响心情。课后,他们还得花时间问别人“老师刚才说什么了?”你觉得是绕道吗?整理笔记是对老师讲的内容的再加工。课后留着没什么坏处,上课也不用急着写完作业。否则对因小失大没好处。
课间与自习课
课间的时间是零碎的,我经常用它来完成没怎么思考的作业,补充笔记,提问。偶尔累了,不建议趴在桌子上(越躺越亏)。你可以换个思路,静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英语作文或有趣的作文材料,既愉快又有帮助。午休和晚饭后的空闲时间,我喜欢研究偏科课文的题目。数学需要长时间深入连贯的思考,所以我会把很大一部分晚自习时间投入其中(做数学题最忌讳被人打断,所以我看到周围的人在攻克数学的时候都尽量绕道走)。
晚上回到家两个半小时后,是我复习一天所学知识,加强薄弱科目训练的时候了。当家里环境舒适的时候,人难免会懈怠,但是当我们想到住校生在学校安静持续的学习,而我们走读生不可避免的要花费通勤的时间,我们就会震惊于自己没有懈怠的资本。
假期
我喜欢假期,因为假期是自知和充电的最好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一个同学说:“周日做周末作业的都是失败者。”我在心里无数次赞同。周末训练,我快的时候在学校就能完成。如果到周六晚上8点还没写完,我会有很深的负罪感,因为作业只是周末复习计划的冰山一角。要想真正提升自己,就得解决一周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不会做的题,不懂的知识点,没背完的书等等。,而且我得利用周末去解决它们,不然总有一天雪球会滚过来伤到自己。
至于电子产品,我基本不看电视。但近年来,央视不断推出优质节目,都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你不妨关注一下他们。平时用手机练口语,看课件,看人民日报,听新闻报纸摘要,听音乐(学习的时候听不到,会走神,休息的时候听)。与我的学习无关的应用程序告诉我再见,以避免分心。但是,即使用手机辅助学习,也只能用来调剂,永远代替不了真正的复习。如果沉迷于用手机学习产生的自我安慰,最终会尝到虚假满足带来的痛苦。每次放假前,我都会做一个待办清单,安排好每个时间段的任务(我只精确到小时,但如果你愿意,可以更仔细),把完成的勾掉,没完成的摊到下周。总之,你说什么就会做什么。
反思过去
学而不思真的很有道理。在所有的学习环节中,我最喜欢反思。走路、坐校车、吃饭、睡觉……所有不能看书或看书的时间都可以用来思考。
我会回忆那天老师说的话,或者给自己“放个电影”,或者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忆,互相补充。经常回忆自己做过的习题的答案,比如综合文中的大题。我会把材料和答案一起打包背下来,反复琢磨它们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我也会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记录自己对错题本的反思,告诉自己怎么做最好。如果我们只是接受知识却不去消化,知识永远被大脑屏蔽,不会被我们所用。所以还是少做几道题好,也要留出时间思考“我都学了些什么”、“能联系到哪些知识点”等等。长此以往,你会觉得各科都是相通的,在推导答案的过程中也有相似之处。学得好,学习就会轻松很多,形成良性循环。
处理事务
周先生说的灵魂只能独自行走独处时,人最容易避免浮躁,找到最适合学习的状态——内心安静。真的很享受那种不受干扰,专属于自己,四个专业都有空的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时刻,我学习最投入,最深刻,学习后会有一种平静而满足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机会很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群体里,难免会和同学老师有一些琐碎的对话,所以安静的时间自然会少一些。
这就要求我们减少闲散的思考和聊天,不做闲人,尽可能独立完成工作,减少花在人际关系上的时间(这种东西不值钱),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第三,每个人的时间都浪费不起。所以,只有做好自己的事,少提要求,多给别人正能量,大家才能快乐学习。
尊重老师。也许你不喜欢老师讲课的方式,但你一定不要讨厌这门学科,因为它对老师没有任何影响,最后吃亏的是你。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方式,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大家得到最美的结果。他们的努力很难量化,但他们都值得我们感谢和尊重。
心情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月考前一两周会有隐隐的紧张感,考完一两周会因为成绩而高兴或难过,导致学习专注度大打折扣。我会的。但实际上,高三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保持好的节奏,才能从容地以领头羊的身份奔向高考,而不至于中途疲惫不堪。
所以月考只是一个总结。尽量回答的漂亮一点,但无论如何不要被它束缚。考试前后要绷紧学习的弦,按照计划给自己充电(建议你做好每日计划)。当别人执着于分数的时候,你不必在意。只要忘掉那些数字,总结一下得失,自然就会跑得比别人快。相比月考,希望大家关注周考,因为它只是给了我们很多“试错”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周测找到最合适的答题顺序,也可以发现自己答题能力的不足,进而对症下药,避免在大考中失利。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及时改进,高考获胜的几率也就越大。
其实所有的学习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目标。三年了,我一直爱着北大。我一直不知所措,但从未动摇。信仰之光非常灿烂。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之后,还有剩余,会让人们的心一直明亮。借着这道光,我越学越清楚,终于到达了我内心的渴望。我想我足够幸运,我的每一寸努力都没有被辜负。希望把这份幸运无限放大,送给所有为马而梦的你们。可惜我没有超能力。我能做的就是告诉你我的心声。祝你一年顺利。”但是如果你要求努力工作,你会在莫问有所收获.”年轻人为了梦想努力,每天比昨天好一点点,就够了。
上述曾琦同学在考取省文科第一名后,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比如她的时间管理技巧: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写在待办清单上是一个好习惯。比如笔记本为什么推荐A4或者B5尺寸?因为更容易写出更多的内容,也更容易画出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等。,太小的规格不好画。
成功在于细节。没有天生的第一名。就连曾祺也要非常努力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当然,她的努力方向是对的,学习效率也很高。而我们身边很多同学都处于一种手忙脚乱的状态,像无头苍蝇一样,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头绪,很难有太大的进步。
最后送你一句话: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方法得当。无论是谁的方法或技巧,都只是一个参考。你得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我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说我早上的记忆力最好,但我不一样。早上记忆力不好,晚自习记忆力最好,就用来背知识,整理笔记等。高三的晚自习,哪个效率更高。
学习很辛苦,但还是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不辜负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