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牧童的诗(牧童骑黄牛,)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12日14时11分43秒 275 0

关于牧童的诗(牧童骑着牛)

诗歌中的牧童总是天真无邪,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无论是以牧童为主角的诗句(如“草铺隔田六七里,笛声晚风三四声)。黄昏归饭后,不脱蓑衣卧月色。”)或以牧童为配角的诗(如《牧童指杏花村》)。读着读着就觉得羡慕,对牧童的自由生活充满了向往。

我想,也许诗人也向往牧童的生活。

(一)诗人的一生

袁枚(1716年3月25日~ 1798年1月3日),本名简斋,晚年名苍山居士、绥远大师、绥远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江慈溪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美食家。

当我在百度百科的介绍里看到这个“吃货”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园中美食榜》里好像有一本袁枚的散文集。懂得美食的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古诗词课上介绍了袁枚的童年生活。袁枚祖上做官,家道中落。家里的男人给各地的官员当助手谋生,需要女人做针线活补贴家用。每天吃不饱,还要被人敲门讨债。

看来袁枚长大后确实为改善家庭条件做了很多努力。

袁枚天赋异禀,擅长写诗。龙四年(1739),进士出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他工作了七年(1742年),被调到江苏。曾在溧水、江宁、江浦、沭阳等地任县令七年。他在政治上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无意做官。

袁枚很有才华。12岁考上秀才;23岁,升任高级职务;24岁时,他被提升到高级职位。做了七年县令,觉得官场不适合他,就隐居在绥远。

袁枚的文章受到有钱人的喜爱,他不必为生计发愁。长得有点像郑燮,只不过郑燮卖画,袁枚卖文章。江南富商似乎崇尚文化。

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绥远,吟诵其中,诗徒、女徒交游甚广,尤以钟为甚。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逝世,享年82岁。死后葬于南京百步坡。他被称为“随缘先生”。

袁枚收了很多女弟子,遭到了道家的批评。我想,如果他是一个不加区别地被教导的女弟子,他就是时代的先锋。如果他是因为浪漫爱情而受教的女弟子,被说几句也是对的。

描写牧童的诗(牧童骑黄牛,)-第1张图片

袁枚提倡“性灵说”,主张诗歌的审美创造要表现灵魂、诗人的人格和个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袁枚的想法有点像现在的文艺工作者。看来,袁枚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学者,而不是政治家。

描写牧童的诗(牧童骑黄牛,)-第2张图片

(2)读诗

这首诗是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可能也符合袁枚“人性论”的要求,比较奔放。

前两句“牧童骑着牛,歌声让森林滴答”,牧童骑着牛欢快地唱着,歌声穿过树梢,声音大得整个森林都能听见。

“声震树木,甚为铿锵”的典故用在“宋震森林”中。“悦”的意思是树荫,这里指茂密的树枝。

第三和第四句“我想捉蝉,却忽然沉默。”牧童看到了树干上的蝉,想抓住它,于是突然停止了歌唱,站在那里。

这首诗感觉像一个短视频。最后两句,视频中回荡的歌曲突然停止,画面突然停止变化。只有蝉在大声地叫着。于是观众的目光跟着牧童的目光,紧紧盯着蝉,希望在下一秒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