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是几品(清代的侍郎与巡抚哪个品级更高)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13日18时58分02秒 387 0

巡抚的等级是什么(清朝的侍郎和巡抚哪个等级高)?

清朝总督和侍郎哪个级别高?可能很多读者认为都是正负面,属于同一级别,无非就是北京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区别。其实从清朝的官制来看,真的不是这样。

我们先梳理一下侍郎和巡抚的等级。

清代六部官制沿袭明朝官制。侍郎特指中央六部官员,即官、户、礼、兵、刑、工。他们的级别低于大臣,分为左侍郎和右侍郎。但是到了清朝,中央实行满汉双轨制。所以各部侍郎不仅有左右,还有满汉,也就是说一个部有四个侍郎。

雍正以前,六部尚书的品级是正、次,侍郎是从。雍正八年后,风俗形成,六部大臣皆出自一品,侍郎为二品。所以不能笼统的说清朝的侍郎都是货真价实的二等,要看具体的年代。

需要指出的是,清朝的公务员有一套极其严格的晋升标准,并不是随意的。按例,只有内阁学士、左副司令、宗仁府官、大理寺官、顺天提督、奉天提督、总政使是六品侍郎的晋升人选。其他职位也不是不可以,但总的来说,比较少见。

巡抚是几品(清代的侍郎与巡抚哪个品级更高)-第1张图片

省长不是二品的知名官员。原品属于二品,就像布使一样。但总督是有兼任头衔的,只是雍正以前,兼任头衔没有统一的标准。

雍正元年后规定,谁被侍郎授予巡抚,谁就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督察室右副。由学士升任总督者,副知府,其他官员如尚书、大臣等,皆授右副知府衔。所以前者是正二品,后者是从二品。

乾隆十四年规定,除了由侍郎授予外,所有巡抚都授予右巡抚的称号。是否在兵部增设侍郎头衔,应由吏部决定。但乾隆以后,兵部总督、侍郎的职级基本是常态,所以基本可以断定乾隆以后的总督都是正二等,和六部侍郎一样。

单纯比较成绩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应该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侍郎名义上也是首辅,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地位远低于尚书。前面说过,清朝实行满汉双轨制,所以一司六官。真正手握大权的只有满尚书,就算是韩尚书也基本等于摆设。侍郎虽然是厅级官员,但他是大臣的副手,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虽然侍郎的权力非常有限,但却是北京官员升迁必不可少的一步。从清代大学士的履历来看,基本都是在升大学士之前担任侍郎。比如康熙朝的陈廷敬,在升任吏部尚书之前,曾做过多年的户部侍郎。

另一个例子是小沈阳,他也进入了军事部门,担任住房部部长助理,并被提升到大学。可以说,要想成为领导官员,侍郎这个职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军部成立以来,还明文规定军部部长必须在大学生、部长、部长助理中选拔。

按照清朝的官制,三品以上的虽然可以称为大臣,但实际上只有达到侍郎级别的才是真正的政府官员,在一些重要决策上有发言权。此外,根据法院的法律制度,大臣去世后,还有一种给人情的情况。一个官员要想得到谥号,必须先去找侍郎,然后才能给人情。

说完侍郎又看一眼总督。巡抚与侍郎同等级,但职责远高于侍郎。在清朝,总督是负责地方行政的省长。在没有省长的省份,如山西和山东,省长的权力更大,什么都管。

总督和侍郎的性质差别很大。州长事务性更强,必须具备独立行动的能力。他不仅要熟悉钱粮刑名等繁重的行政事务,还要有军事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省份。

朝廷对督抚的选拔历来十分重视。官方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任免权。各省督抚都是皇帝任命的,要经过面考才能任命。从清代众多的督抚中,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有在地方任职的经历。中央降级空的例子很少,即使有,也是旗人的常事。

巡抚是几品(清代的侍郎与巡抚哪个品级更高)-第2张图片

虽然朝廷任命巡抚看重地方任职经历,但并不意味着巡抚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升上来的。事实上,从七品知县升任为知府的还是凤毛麟角,像于成龙这样的只是特例。

大多数情况下,担任省长的人都得是北京的官员。一般都在翰林院担任过列席学士、讲座学士、内阁学士。然后,他们在获得当地考试后被任命为考试官、法官和道士,最后通过担任省级法官和政治特使晋升为总督。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乾隆的名臣柳永,在翰林院任职,后来调任知府,升任巡抚。而同样在翰林院工作的尹继善,调任江苏巡抚,成为两江总督,也是大学士。

其实不难理解,省长一定有在北京当官的经历。一是北京官员和地方官员的格局不同,对政局的把握更准确;第二,他来北京做官,皇帝对他的人品和才能有了更好的了解,他很容易识人。

到了清末,督抚的任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崛起,其中不乏因战功而被提拔为诸侯的,如临猗、左、李鸿章等。没有太多的分析来解释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