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年轻旅行者,带你看那些远离压力的地方
心安理得卷入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里。
平时996,假期还要卷?这两年,不少人出行时喜欢选择没那么热门的小众目的地,不想费尽心思做攻略,不想排队打卡,只为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憩。便宜、安逸、好吃、治愈,是他们更为看中的标准。
我们采访了4位年轻旅行者,他们有的刚刚辞职,有的在准备博士论文,或是刚经过一些人生的波折,开始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这些小地方稍作停留,并不一定能为人生的困惑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是停下来休息,一定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一路向北
目的地:黑龙江漠河、吉林延吉
旅行者:程见飞 摄影和骑行爱好者
我是武汉人,疫情之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花更少的钱,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于是我开始了摩托骑行。和自驾游相比它便宜,一辆二手摩托只要8000块,加100元的油可以跑700公里。和自行车相比,它又更省时省力。一路向北的路上,东北小城延吉和漠河,是我这趟旅行的最后两站。
延吉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可能是中国最具朝鲜族风情的城市,还没进城路牌已经是双语的了,路边的老人和小孩都操着朝鲜语聊天。秉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到达后我就找了火车站附近的一间家庭旅馆,房间独立但卫浴间公用,只要25元。
这里物价很低,唯一比较贵的可能是冷面,在东北不少城市只要10元,我特意找了一家巷子里的面店,一碗居然要18元。新鲜的西红柿片、黄瓜丝,薄切的牛肉,整个鸡蛋铺在软硬适中的荞面上,最重要的是汤底,这家店汤更酸一些,也更开胃。
延吉算是比较小众的旅行地,但其实也有网红打卡点,比如延边大学对面的“网红墙”——形形色色的店面分布在八层大楼里,朝鲜文和汉字的招牌颜色各异,华灯初上,招牌亮起时,一瞬间仿佛置身在韩国的首尔。不少年轻人穿着朝鲜族服饰在这里拍照,这附近也确实是城中最热闹的地方。
延吉不大,出租车很多,去哪里基本只要起步价,我喜欢骑着共享单车慢悠悠地在城里闲逛。这里的朝鲜民俗园和博物馆都是免费的,民俗园今年刚开,有很多民族特色的演出。过去游人更多把延吉作为一个中转站,向西去长白山,向东去图们看中朝边境线。但我更喜欢这里的城市景观,在出国受限的时期里,它本身的民族特色就足够满足我的旅行乐趣。
摩托旅行之前我是一个不定期出门的背包客,每年攒两到三次假期,上班的时候也会琢磨路线,仿佛工作就是为了那些短暂而又充满未知的旅途,我幻想着会像纪录片《搭车去柏林》那样,遇到各种有趣的人,一切都是新鲜的。
我以前做销售,有一些积蓄,辞职当然也并不是讨厌这份工作,只是觉得趁着这个年纪还可以做些别的事情。2020年成为改变我的一个重要节点,武汉刚封城的那段时间,我连自己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城市都看不到了,特别焦虑,我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后来报名了志愿者,每天给大家分配和运送物资,这让我觉得自己还是存在的。之后又自学剪辑,生活还是需要尽量记录下来,文字、图片、视频会让你不忘记当时的感受。
武汉解封那天,我拿着无人机跑到了小区的楼顶,航拍了我生活的城市,那时候大家都还没出门,但是重获新生的自由感已经随着清晨的阳光升起了。
包括骑行,也是我在去年思考到底什么更重要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当天我就买下一辆二手摩托,一开始因为不会骑,回家一路上车子就熄火了十几次,一到红绿灯就头疼。后来练了两星期,我就直接一个人上了川藏线。
一路向北的下一站是漠河,漠河是中国最北端的县级行政区,之前一直被宣传可以看到极光,但实际上漠河在1956年到2010年的54年时间里,大部分年份检测到极光的次数都在五次以下。不过这并不影响这里是一个值得体验的地方,遍布县城的俄式圆顶建筑在讲述这里和俄罗斯的渊源。如果你愿意爬爬山,在西山公园的北极星广场上,可以俯瞰县城的全貌,远处的建筑变成了低矮的平房,向更深处延伸,落日也隐没在身后。
有人愿意为了一首《漠河舞厅》,唐突地进入舞厅拍照,这或许就是网络带来的离奇之处。我倒是觉得,不妨去看看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感受当年那场浩劫,才更懂得珍惜这个小城今日的安逸。倒是舞厅对面的早餐店,咸豆腐脑辣子配上香菜,好吃极了。
漠河下辖的北红村,是中国最北的村级行政区,村子北边就是黑龙江,对岸就是俄罗斯。建筑基本上由原木搭就,村口人们拍照的石碑处,有不少村民在招徕生意。有个小男孩怯生生地问我要不要住他家的民宿,他在村里唯一的小学上五年级,学校一共有12个学生,他们班只有3个人,要上中学的话,只能到一百多公里的漠河县城读书。
整个村子没有太过特意打造和修饰,劈好的木头被懒散地堆在各家门口,大鹅在自己的地盘摇头晃脑,探头看看陌生的游客。我在北红哨所旁的广场上搭起帐篷住了一晚,这里夜晚极其静谧,那天天气有些阴,黑夜笼罩着小小的村庄,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这两年,我和路上遇到的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学会了理解一个城市的方式,那就是去博物馆,以及走进街头。我剪辑了100多个视频。这比我过去20多年看到的、学到的东西都要多。
寻找精神飞地
目的地:广东揭阳
旅行者:莜面鱼鱼 在读博士
选定广东省揭阳市作为目的地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主要是为了吃,我听说那里有非常多的小吃店、牛肉火锅店和甜品店。大家提到潮汕文化往往更钟情于汕头、潮州,实际上乘飞机到汕头,落地的机场就在揭阳。两座城市相距不到60公里。
以前我出行喜欢做详细的攻略,筛选要打卡的景点,紧凑安排在细分到小时的行程表上,总觉得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一定要尽可能地多逛、多吃,往往会变得很疲惫,万一错过了哪个地点还遗憾,最后搞得比平时还忙碌。因此,这趟旅行我想佛系和随性些,可能因为揭阳是一个不大的城市,更适合慢慢走在街巷之中感受生活,除了确定了几个必吃的地点之外,不需要特别制订计划。
去的时候是八月份,天气炎热,我和朋友的一天是从下午四五点开始的。榕城区是揭阳的古城区,建筑保护得最好,也是游客聚集地。这里的骑楼(注:人们把街道两旁房屋筑建起来相互连接,形成一条长廊)极其朴素和原生态,没有统一的修葺和规划,也没那么精致,但是很有历史感。那天正好是周一,不凑巧,著名的景点学宫(注:始建于南宋的孔庙,在全国府县级别的孔庙中,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闭馆,我们索性骑着自行车专往居民区和小巷钻。
茶是揭阳人的血液,去哪里都可以看到居民提着茶具出来喝茶。马路边、店铺门口、居民楼下,只要有平坦的地方,就会有一个小竹椅,塑料凳,人们慢悠悠把家伙事儿张罗起来,像品酒一样喝茶。你不确定他们是为了聊天而喝茶,还是为了喝茶而聊天。
这个城市的随性和慢节奏还体现在开店上。第一天我们吃完午饭在街头闲逛,发现好多店铺都是关门的,一开始还以为是因为疫情影响,但是一到傍晚,这些店都开门了,搬出了桌椅,夸张的林记蒸饺居然晚上十点才开门,而且老板不定期每周休息两天,我们就吃了一次闭门羹。
第二次去终于赶上开门营业,招牌灯都没来得及亮,一瞬间就坐满了人,一张折叠桌,几个塑料凳,从店里蔓延到街边。先取号,找位置等着叫号,看到几个伙计开始包饺子,最贵的鲜虾饺14个也只要16元。饺子皮薄,馅类丰富,加上蒜头油也不油腻,居然还有苦瓜、土豆馅这样的神奇饺子。
出于对牛肉火锅的执着,我连吃了三天顺记,109块的双人套餐满足你对优秀牛肉火锅的大部分幻想,潮汕火锅吃的就是肉的新鲜和本味。粿条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揭阳的粿条比潮州和汕头的稍细一些,炒粿条,火锅粿条,还有汤粿条,卤汁粿条,每日必吃。当地还有一种特色小吃叫甜葱薄饼,三张薄饼摆成品字形,中间放两块糖葱,洒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也可以加上一些香菜),包起来吃,我感觉有些黑暗,没敢尝试。即便走累了回到酒店,我还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继续点美食外卖。
在揭阳,饭店没有所谓的一条街集聚效应,每条街上都有好吃的,根本不需要提前搜索,想来可能因为潮汕人嘴巴刁,不好吃的店在这里是开不下去的。一些点缀其中的精致咖啡店也能满足你对“格调”的需求。半夜,糖水铺、蒸饺店、大排档、肠粉店都开起来了,揭阳人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我是一个女博士,刚刚获得了一次公派留学交流的机会。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求学,即使因为疫情在上海滞留的那几个月,我也没有时间绝望——我在准备博士论文,未来我想去高校当老师。
但我有些迷茫,我是一个有些被动的学习者,从小到大都很依赖别人下达的指令,读研究生时导师是一个很严格的人,他会规划好我要做什么,并时常督促我,我感觉非常有安全感,有了目标,只需要朝着这个正确的终点走就好。
但是博士阶段不一样了,我的导师能力极强,要求很高,但是又很佛系,他不会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更多需要大家自我学习,没有一个铺好的路在前面,我该怎么辨别方向呢?年纪大了,求助会有些丢脸,我不想让父母担心,导师又很忙,我总是想准备好再和他沟通,迷茫显然不是一个能体现能力的好话题。我开始失眠,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我决定去英国交流一年,希望那种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带给我新的启发。
在揭阳的三天,我明显感觉这里和我生存的城市时空是错位的,这里的时间沙漏流逝地更慢,我短暂地忘记了那些烦恼,这里仿佛精神飞地一样,让忙碌的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心安理得卷入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里,哪怕只有几天,也好。
我想在这里养老
目的地:云南腾冲
旅行者:阿丽 自由职业
云南好地方实在太多,腾冲不算最耀眼的那一处,但却是我最想去养老的地方。
这里西邻缅甸,到缅甸密支那比到昆明还近,是一个以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的城市,不大的土地上有99座火山,88座温泉。当地人最喜欢泡温泉,隔三差五就去温泉村泡地道的硫磺温泉,也有老汤客专找那些没有被商业化的“野泉”,泡个自在。
和热闹而年轻化的大理、丽江相比,我发现腾冲格外受到东三省朋友的喜欢,不少东北叔叔阿姨结伴而来,游玩几天,再买一些翡翠。
整个五月,我都是在腾冲度过的,过一种什么都不想的日子。我没有去景点打卡,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骑车闲逛。作为一个爱睡懒觉的人,去菜市场成为了我起床的唯一理由。
腾北市场边的菜市场永远是热气腾腾的,先来一碗稀豆粉(对此我毫无抵抗力),加点辣油、青蒜叶、芝麻、也可以加饵丝或者油条,几块钱就能吃到饱。这里的早餐店总是客满,调料种类也是我见过最丰富的。
吃完走在菜市场,你会不由自主调动起自己全部的视觉、听觉、味觉,去欣赏这五彩的、喧闹的、清新的地方。五月是属于笋子的季节,走几步就有一个笋子的摊位,这是腾冲人最爱的食材之一。还有许多老人背着其他地方不常见的山茅野菜来卖。菜场并不大,旁边就是干货和牛肉的地盘,新鲜待风干的牛肉干成片挂在门外,让人有一种物质充盈的满足感,我经常迷失在这里,一逛就是两三个小时。
人们操着当地话大声攀谈讲价,精气神十足,走的时候带鲜花回家,人们最大的幸福就是吃好。长期在城市生活,每天面对琐碎而机械的工作,会让原本的感受力变得钝化,在腾冲,我发现它们又回来了。
我没有上过大学,高中时家人觉得部队出路好,叫我去当兵,就这样过了两年。退伍之后我找了份工作,似乎该开启新的人生阶段了。但我很早就决定不结婚生子,在外界的催促下,我试着交过一个男朋友,他比我大几岁,同样承担着来自家里的压力。我们差点就结婚了,但随着时间的临近,我越来越发现无法面对自己的本心,这段感情最后无疾而终。
我虽然很确定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是焦虑的,害怕别人催我,害怕别人评价我,好像我做的选择都是错的。可到了腾冲,这些焦虑都消失了,我发现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很安静,抬头远望,是云端的大山,有高黎贡山,它们能把我包围起来。有一次从滇西抗战纪念馆出来,突然一束光打下来,我就觉得特别开心,这一切都是自然而顺畅的,我不是因为这束光开心,而是为在这里的所有开心,包括我自己。
在腾冲,我开始不由自主地写东西,记录下来之后,就可以保存那些珍贵的感受。最近,我还想把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小观察写下来。当我不再妥协,我的时间,我可以选择的东西就太多了。我的物欲不高,有水果吃就好。当你不在意社会时钟的时候,社会时钟就不存在了。
快乐的我又回来了
目的地:湖南江永、江西景德镇
旅行者:33 大厂辞职
辞职的想法其实在试用期时就已经有了,努力坚持了一年后,我还是选择了辞职。第二天,我就踏上了久违的旅程。
我其实没有刻意去寻找小众的旅游城市或者景点,我平时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去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搜一下这里的城市起源和特色文化,那些社交媒体上记录很少的地方更能勾起我的兴趣。
我之前看李冰冰和全智贤主演的《雪花密扇》,故事发生地就在湖南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用于女性之间的文字,产生在汉朝,因为文字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也被称为“蛇形字”,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从长沙坐高铁到岳阳,再转绿皮火车到达江永县城,女书生态博物馆就在县城的浦尾岛上,门票四十元,可以体验到女书课堂,学唱女书。女书文学是苦情文学,主要以自传、婚嫁、祭祀为主,记录了当时女性对生活的感受,在男权社会下构建了一个相对平等、自由的精神家园。
在景德镇,我避开了一些传统的旅游线路,而是去了浮梁县一家私人“瓷宫”。这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佘二妹用一辈子的积蓄建成的,收集了6万多件瓷器和80吨瓷片。不少当地人都没听说过。佘二妹原本是一名技术精湛的瓷器工人,上世纪80年代后成为了瓷器厂老板,看到好的瓷器就会重金买下收藏,80多岁时萌生建造瓷宫的想法,设计和装饰都由老人把关,花了五年时间,造价6000万。
瓷宫有三层楼,外形模仿了福建土楼,外墙镶嵌了青花、玲珑、粉彩等各色瓷器,交错重叠,瓷器一半嵌入墙体,这些瓷器跨越了千年。“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一般认为景德镇制瓷源于浮梁县新平村,老人便选址在这里,建成了第一座后,老人还在继续建造更多的瓷宫,这成为这位耄耋老人的新梦想。
我在大厂工作那段时间节奏最快,最没有自我,整个心思都扑在工作上。要对接不同部门的业务,对接不同的人,每天晚上一两点睡觉,早晨八点醒来,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要不就是全天都在开会。我们有个项目跟高考有关,今年高考的前一天,我凌晨三点多才和同事讨论完,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就起来盯着。那段时间我忘记了生活,连续好几个月没怎么发朋友圈,朋友私信我怎么了,为什么朋友圈光秃秃的,我就愣住了,我不知道发什么。
要知道原来的我是个话痨,买到便宜的花、入手好看的汉服,生活中一点点小惊喜都会分享。我原来还很关注社会新闻,经常转发,但是那段时间我变得很冷漠,偶尔听到也会自动屏蔽,我不关心,不感兴趣,不想看。我忙着协调这个需求,改良那个方案,一方面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另一方面又失去了太多,我错过了北京的春天。
这种冷漠在辞职后也延续了一段时间,原本社牛的我那阵子对陌生人完全无感,甚至会刻意回避。第一段旅行我去了四川甘孜,因为酒店太贵,我住了青旅,大家三三两两地聊天,只有我躺在自己的床铺上,别人打招呼也仿佛没听到一样。我觉得聊天很累,也失去了一些好奇的欲望。后来同房间的两个徒步了十年的阿姨告诉我,在路上不能永远靠自己,不能拒绝别人的帮助,要给别人机会。
这次旅行我穿着旗袍或者汉服,带着行李箱和各种拍摄设备走在各个城市之间,一般早晨8点出门,有时候半夜回酒店,还要剪一两个小时视频,配上字幕。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但我特别快乐,每天晚上我都睡得很好,我在感受美,我在输入知识,我在恶补过去一年失去的东西。在女书生态博物馆和老人的瓷宫那里,我获得了保持前进的精神力量。
在女书博物馆,我和见到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打了招呼,了解他们忙着绣制的女书是什么意思。我渐渐地恢复了交流的能力和欲望,朋友圈也再次变得五彩斑斓,我觉得,那个原来的我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