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吗)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08日15时53分31秒 284 0

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虽然“无显著之失德”,但却“屡现微行”的同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宣告了咸丰皇帝一脉绝嗣。

同治皇帝无后嗣承继皇权,两宫皇太后为保证自己的权力地位,确保对晚清政权的继续把控,以“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方式,选择了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事实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载湉,“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性格本就“勤勉恭敬、谨慎小心”的醇亲王奕譞,得知自己的儿子被选中为皇位继承人,能够出现“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的惶恐表现,也属情理之中。

其实,醇亲王奕譞的惶恐表现,并非全系秉性使然,还有着其他客观原因。

光绪帝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吗)-第1张图片

1、醇亲王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即为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有了这层关系,奕譞对于慈禧太后“嗜权如命、行事专断”的本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为了能够将光绪皇帝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慈禧太后会不会借故除掉自己,还是一个未知数。

2、正如光绪皇帝登基后,醇亲王奕譞向两宫皇太后提出的“辞职”奏请所言,“唯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醇亲王奕譞虽然愚钝,但其对于当下的朝廷局势有着极为理性的分析。

身份尴尬的奕譞,即使不被慈禧太后清算也会被诸多敌对势力攻击,以致落得悲凉下场。想要活命,他只能做一个“闲王”。

3、更重要的是,载湉虽然被推上了皇位,但晚清政权的真正话事人是慈禧太后。此时的醇亲王奕譞被扣上类似“太上皇”的身份后,无疑对慈禧太后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的挑战。

所以,他必须表现出诚惶诚恐、谨慎小心的一面,以打消慈禧太后对自己的猜忌之心。

光绪帝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吗)-第2张图片

从“醇亲王”荣升为“皇帝生父”以后,奕譞对两宫皇太后时时、处处谦恭有礼、谨慎小心。

光绪十二年,刚满46岁的醇亲王奕譞再次向慈禧太后请辞,并以一句“臣愚以为诸事当先请懿旨,再於皇帝前奏闻”,既让慈禧太后同意了奏请,还对其更为信任和赏识。

光绪十六年,51岁的醇亲王奕譞病逝于府邸,结束了自己战战兢兢、恭谨小心的一生。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亲临视疾”、“皇帝本生考”的称号赐予、“谥号为贤、配享太庙”的巨大荣宠,也明确宣告了醇亲王奕譞的善终。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病逝已经7年的醇亲王奕譞却因为自己坟前的一颗白果树,也就是银杏树惹怒了慈禧太后,差点落得像多尔衮一样的下场。

光绪帝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吗)-第3张图片

《方家园杂咏纪事》记载了光绪二十三年,时任内务府大臣英年向慈禧太后的一份奏请:

醇王园寝有古白果树一株,高十余丈,树荫数亩,形如翠盖,罩在墓上,按地理有帝陵之象。而且白果的白字,加于王字之上,明明是个皇字,于皇家本支不利,请旨速伐此树。

就因为埋葬王爷的地方,有一个年代久远的银杏树,犯了“王上加白即为皇”的忌讳,就因为手下臣属一句“于皇家本支不利”,就让慈禧太后大为震怒,命其“速伐此树,不必告他(光绪皇帝)”。

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曾经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在其所著日记——《翁同龢日记》中也有过相关说明:

醇王园寝有银杏一株,金元时物,似二十三年四月廿三事,懿旨锯去。

光绪帝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吗)-第4张图片

既然这件事确实发生过,那么就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疑问出现:

1、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已经成为光绪皇帝,还需要避讳“王上加白”的迷信说法吗?

2、伐掉这棵银杏树的目的,在于消除其对“皇家本支不利”的负面影响,这对光绪皇帝而言是有好处的。既然如此,还需要刻意避开光绪皇帝吗?

生前谨小慎微,对她不敢有丝毫冒犯的醇亲王奕譞,是没有可能惹怒慈禧太后的;那棵带有“王上加白”迷信含义的银杏树,即使果真会影响“皇家本支”,却也因为载湉的继位失去了实际意义。

所以,这棵银杏树只是慈禧太后“借题发挥”的对象,真正惹怒她的人,正是拼命阻拦“伐树懿旨”的光绪皇帝。

光绪帝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吗)-第5张图片

光绪二十三年,已经“亲政”整整10年的光绪皇帝,身边围绕着一大群致力于“求变图强、推行新政”的“改革派”,对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守旧派”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挑战。

对待锐意变法,试图摆脱自己控制的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自然不会放任不管,于是通过一棵银杏树对光绪皇帝的刻意敲打大戏上演了。

慈禧太后的“伐树懿旨”发布后,光绪皇帝匆匆赶至醇王园寝,却只见“树身倒卧,树根周围现十余丈深池,用千余袋石灰沃水灌其根,以防复生”。

虽已亲政,却始终被慈禧太后“训政”控制的光绪皇帝,也只能“默然无语,步行环绕墓三周,顿足拭泪而归”。

光绪帝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吗)-第6张图片

一棵银杏树,竟也能成为慈禧太后找到维护权威、稳固地位的有效工具,由此可见,慈禧太后能被后世评价为“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平衡之术登峰造极”,并非虚言。

参考文献:《清实录·列传八·诸王七》、《翁同龢日记》、《方家园杂咏纪事》、《清代野史大观》、《清稗类钞·宫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