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豪格简介(豪格最终为什么没有坐上皇位)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7日12时37分26秒 577 0

众所周知,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豪格就并列其中。

豪格,是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一个儿子,生母是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豪格骁勇善战,“容貌不凡,颇有弓马之才”,又“英毅,多智略”,是打仗的一把好手。

因为他是长子,长期跟随父亲皇太极出征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立下汗马功劳,有了功绩,被封为“贝勒”,后加封为“和硕肃亲王”,掌管户部事宜。豪格在皇太极打天下建立清王朝初期,深受其生父的器重。

在众多古装影视剧的与小十四叔父多尔衮争夺帝位的戏码里,豪格往往被塑造成“桀骜不驯、性情残虐”的暴君形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豪格生性柔弱。

爱新觉罗·豪格简介(豪格最终为什么没有坐上皇位)-第1张图片

“子不肖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尤其是皇室中比较忌讳的一个点。

中国古代的“四大悲剧太子”:秦始皇的扶苏公子、汉武帝的“戾太子”刘据、唐太宗的废太子李承乾、康熙皇帝的嫡子胤礽,下场惨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子不类父”而遭到父亲厌弃。

“四大悲剧太子”的共同点大多都相通的,幼时得到生父的专宠呵护和悉心教导,倾注心血把他们培养成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谦谦君子,这是其他儿子享受不到的待遇,也是太子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太子成年后,作为皇帝的生父渐渐感到儿子在政治上若有若无的细微威胁,加之封建时代的“君权”和“臣子”的矛盾逐渐加深并暴露出来,每当儿子的权势触角悄悄触及皇位的时候,往往是“君臣父子”关系破裂两级反转的开始。

所谓“汗之侧生子,不定名位。”豪格虽然是长子,但非嫡出,又与父亲皇太极脾性不相投,遭到生父的厌弃也在所难免,这只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

于军事层面而言,豪格是足智多谋,一往无前,帮助皇太极“马上夺天下”,战功赫赫。可在政治层面,豪格经历“二封二贬”,风波不断。在数次的政治斗争漩涡中,豪格也逐渐暴露出其性格上的巨大缺陷。

爱新觉罗·豪格简介(豪格最终为什么没有坐上皇位)-第2张图片

历朝历代以来,皇位斗争往往都充满着扑朔迷离而又惊心动魄的神秘色彩。皇太极在时,“诸王辈皆分党,多有乖争之事”。众兄弟皇子存“他日必争之举”的心思。

据《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记载:“诸王兄弟,争相为乱,窥伺神器。”最具争夺皇位实力的有两人,一个是三十二岁的“睿亲王”多尔衮,另一个就是三十四岁的“肃亲王”豪格。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为努尔哈赤最所钟爱,他与当时与皇太极争夺大金“汗位”的强有力竞争对手。礼亲王代善称其“先帝时使领全旗”。

虽然后来多尔衮夺位失败,但被皇太极晋封为“和硕睿亲王”,得以帮助皇太极治理国家,参与到统治阶层的政治活动中去。“(太宗当国),(多尔衮)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

清朝建立初期奉行“八王共议嗣君”制度和“八旗”制度,当时所存在的有军权与爵位的亲王、郡王共有八人,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八旗”分别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和正蓝旗。其中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统领和管制。

爱新觉罗·豪格简介(豪格最终为什么没有坐上皇位)-第3张图片

八王中的“礼亲王”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是正红旗的领主。此时的代善六十一岁,几近风烛残年,年轻时不是没有野心和实力夺位,只是兄弟相争手足相残的局面太过复杂混乱,自己又败下阵来,如今只想安度晚年。

四十五岁的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交好亲兄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但由于济尔哈朗不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又处于党派关系不明、暧昧不清的接近“中立”局面,所以夺位优势和力量大减。

其余众王或因势力不足或因声望不显因素,想争也是“有心而无力”。

因而实际上只有豪格与多尔衮两人“鹬蚌相争”,谁知皇位却被六岁的小娃娃、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捡漏得去,“渔翁得利”的结局在这里暂且不提。

皇太极死后,其亲掌的两黄旗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转身投靠拥有皇太极皇长子身份的豪格,豪格立刻就获得了两黄旗的支持。两黄旗大臣“往肃王家中,欲立肃王为君”。礼亲王”代善跟“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表示赞同。

爱新觉罗·豪格简介(豪格最终为什么没有坐上皇位)-第4张图片

此时的豪格,仿佛已然成为人生赢家一般,获得了原本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两黄旗势力、以礼亲王代善为代表的正红旗势力、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代表的镶蓝旗势力以及自身镶白旗势力的五大派系的强烈推荐和大力支持。

此时,豪格相较多尔衮来说,基本上已经得到了清初政治统治集团上层的支持,可谓“碾压”多尔衮。

然而,一切局面在八月十三日晚上都悄然无声地发生了变化,事情出现了转机。豪格的政治敏感度远低于多尔衮,他自以为有了五旗的支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自谦道:“福少德薄,非所堪当。”

谁知代表皇权势力的两黄旗与豪格“貌合神离”,两黄旗背地里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地位和核心利益,实际上主张让皇太极一脉年幼无威胁的直系皇子继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多尔衮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游说两黄旗,义正言辞表明自己“永无继位之可能”,力挺年幼的福利继任大统。

众王和各方势力心怀鬼胎,出于自身考量,最后表示妥协,多尔衮虽然没有得到皇位,但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成为“叔父摄政王”。

爱新觉罗·豪格简介(豪格最终为什么没有坐上皇位)-第5张图片

豪格由此完全败给了多尔衮,与胜券在握、近在咫尺的皇位彻底失之交臂。

豪格在没有完全取得两黄旗的全力支持的情况下,贸然接受礼亲王代善的提议,对众人表明自己“福少德薄”,不能继承大统。“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在后世来看,豪格的举措出现了极大的战略失误。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