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去当兵(官兵不抓杜甫的五种说法)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4日15时49分15秒 444 0

《石壕吏》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最要的一首,也是反应当时安史之乱中,唐朝黑暗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也是成功的入选到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之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对它都有一些了解。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去当兵(官兵不抓杜甫的五种说法)-第1张图片

这首诗是杜甫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而写的,主要讲述了石壕村官兵们夜抓壮丁的景象,他也目睹到了官兵欺压百姓的全过程。

诗中,官兵似乎连老弱病残都不放过,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对石壕吏村民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示对朝廷的极度不满。

杜甫为什么会写一首这样的诗呢?

因为杜甫所处的年代正好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杜甫年轻的时候正是处于唐朝的盛世时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变衰,百姓的生活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边疆和与安禄山的战争也是绵延不断。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去当兵(官兵不抓杜甫的五种说法)-第2张图片

安史之乱中杜甫也是流落无依,听说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银川附近)称帝后边只身一人前往灵武,谁曾想路中被官兵俘虏,因为当时杜甫也不是什么大官,最终还是得以逃脱,并到达了灵武。

肃宗被杜甫感动,授杜甫为左拾遗,可不就杜甫就被下放到华县。

不久杜甫离开华县回到河南探亲,在从河南回华县路上,当时唐军与安禄山战争中大败,杜甫在路上看到老百姓生不如死的画面,便写下了“三吏三别”,其中包含《石壕吏》这首诗。

那么既然杜甫在石壕村看到官兵抓人参军,为何杜甫没有被抓去充军呢?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去当兵(官兵不抓杜甫的五种说法)-第3张图片

因为当时杜甫经过石壕吏村的时候他已经47岁了,古代人并没有现在的我们这么长寿,一般45岁以上的就算是老人了,手无缚鸡之力,抓去战场也起不到作用。

再者说杜甫虽然是被贬,但是依然属于官吏,差役们并不会抓他去军营。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去当兵(官兵不抓杜甫的五种说法)-第4张图片

杜甫的这首诗主要讲的是:杜甫夜晚住宿石壕村,半夜有差役前来征兵,老头发现后翻墙逃走了,只留下一个老妇人出门查看。

差役看到只有一个老妇人,吼的是那么的凶狠,妇人也是哭得那么可怜,老妇人看情况赶紧上前说:我有三个儿子,前不久都去邺城服兵役了。

其中一个儿子刚刚捎信回来,说我的两个儿子前不久都死于战场,活着的人能活一天是一天,死去的人永远也回不去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

因为还有小孙在在,所以他的母亲并没有离他而去,一家人出门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迈,但是请让我跟你们连夜回营。

等到赶到军营的时候,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差役们走了,夜也深了,争吵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

但是诗人隐隐约约还是可以听到哭泣的声音。天亮了杜甫又要接着赶路了,他也只能和老头独自告别了。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去当兵(官兵不抓杜甫的五种说法)-第5张图片

杜甫笔下的《石壕吏》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小村庄差役深夜抓人的故事,但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安史之乱之下,盛世唐朝已经过去了,连年的战争使得年轻的男性数量急剧减少。

最后使得官兵连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透过这件事情,我们在结合时代的背景,我们发现杜甫真的是一个极具爱国主义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他的诗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国家境况的担忧,他的诗能被后人们称之为“诗史”也是当之无愧的。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去当兵(官兵不抓杜甫的五种说法)-第6张图片

杜甫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也是一点不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