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杀范雎(襄王重用丞相范雎的故事)
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秦昭襄王处死范雎的记载,仅记载其最后辞相。
但是范雎在秦国确实犯了死罪,事情还是源于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性格。
当初,范雎作为门客,跟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被齐王看重,给予丰厚礼物。须贾恼怒范雎抢了他的风头,回国后告诉魏国宰相魏齐。魏齐怀疑范雎私通齐国,对其严加拷问。幸亏范雎装死才逃得一命,但仍遭到通缉。
在逃亡的途中,魏国人郑安平帮助范雎逃亡,躲避魏齐的追捕。后来,秦国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化妆成卫兵,见到范雎,向王稽推荐了范雎。
在王稽的帮助下,范雎成功逃离魏国,来到秦国。王稽趁着向秦昭襄王汇报出使情况的时候,推荐了范雎。在范雎的帮助下,秦昭襄王驱逐了穰候、高陵君、华阳君等当朝重臣,收回了权力。范雎还为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成为秦国统一基本国策。 因此,秦昭襄王十分看重范增,让他做了秦国丞相。
范增得势成为秦国丞相后,折辱须贾,逼迫魏国杀死魏齐;同时,又推荐他的恩人王稽做了河东郡守,郑安平作了将军。
可以说,范雎成也此二人,败也此二人。原来,在长平之战后,范雎与白起起了矛盾。范雎向秦昭襄王进言,杀了白起。等到邯郸之战时,秦将在邯郸城下接连失利,秦国派郑安国为将,让他率兵支援。结果,此时救援赵国的魏、楚军队已经到来。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郑安平被包围。没有办法,郑安平只得率领两万秦军投降了赵国。
郑安平在战场上投降赵军,犯了叛国罪,应该被诛灭三族。秦国还有条法律,被举荐人犯罪了,举荐人同罪。所以,按律范雎也应该被诛杀三族。
但秦昭襄王并没有打算杀死范雎,他禁止谈论此事,并下令,有谁谈论郑安平之事的,与郑安平同罪。为了让范雎宽心,还对范雎大加赏赐。
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以顺适其意。
但是祸不单行,王稽也出事了。他在河东郡任上,与山东六国勾结被发现。王稽也被处死。
举荐的两个人全部犯法,范雎坐不住了。他主动找到秦昭襄王请求处罚。但秦昭王不仅没有追究,还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激励范雎。
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1]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欲以激励应侯。应侯惧,不知所出。
可见秦昭襄王确实不想杀死范雎。后来,燕国人蔡泽进入秦国,一番劝导下来,范雎决定上疏请求辞职。再三请求下,秦昭襄王答应了范雎请求,任命蔡泽为相。
从秦昭襄王对范雎的态度看,杀死范雎可能性不大,否则在郑安平投降赵国的时候,范雎就已经被处死了。更不会等到王稽叛国的时候了。范雎平安着陆或许更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