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5日09时35分33秒 272 0

一是曹操敢赌,腰里别副牌,逮谁跟谁来。

不管是轮盘赌还是比大小,这家伙全敢上,而且必须干到底。别人是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家伙是不见长江心不死。按照这个套路,曹孟德一直赌到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教训了怎么做人,然后才开始踏实过日子。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1张图片

二是曹操高明,一出手就奔着底层逻辑去了。

汉末乱世,是因为黄巾起义、是因为桓灵昏庸、是因为董卓乱政、是因为诸侯割据。这些都对,却都是表象。底层逻辑则是:因为没有粮食,所以盗贼横行、所以黄巾起义、所以政治崩溃。而曹操一出手就奔着解决粮食问题去了。而其他诸侯,要么求名、要么取财、要么拿着道德制高点说话。这就是格局问题了。跟曹操比,其他诸侯就不再一个水准上。

首先,说一下都有哪些诸侯能曹操搏一把

想当然的认为是刘备和孙权。但这两个豪杰出场太晚。刘备出场不晚但起点太低,等雄起了,却错过了时机。

孙策、孙权兄弟,执行江东攻略。其主要意图是取江东、图荆州、谋四川,最后匡扶汉室、统一天下。具体参见张纮的擘画江东之策,即:

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但,江东攻略,任太重、道太远。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2张图片

你孙策凭啥就能控制住整条长江?即便控制了整条长江,又凭啥能够北扫中原、匡扶汉室?所以,跟隆中对一样,必须要有前提,而且江东攻略的前提,比隆中对的前提,更为苛刻。

先看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前提是什么?是天下有变。这是最大的前提。另外还有一个隐含的小前提,那就是结盟孙吴,起码东吴不能背后来一刀。

而张纮的江东攻略呢?

前提还是天下有变。简单说,北方中原必须一直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另外,荆州、益州还必须弱主主政,甚至还必须没人惦记,一直等着孙氏兄弟来收割。

诸葛亮是大前提不成立,小前提险些成立。如果不是“吴更违盟,关羽毁败”,还真心有希望能够完成隆中对。

而江东攻略,则连小前提都不成立。因为它跟诸葛亮的隆中对冲突了。孙权要荆州,刘备也要荆州,同时曹操还要荆州。孙权拿不下荆州,益州干脆别想。然而,刘备逆袭神操作了,硬是抢先占领了益州。这时候,江东攻略也就完成了百分之六十。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3张图片

江东攻略和隆中对,真心好。但,都是一厢情愿。

辩证地说,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你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降低一个维度说,博弈是动态的,事实变了、对手变了,战略也要跟着变。而这两个战略却都是在以不变应万变。世界上根本没有可以神奇到僵化不变的战略。而只要北方一统,那么,这两个战略必须一起废。

所以,曹操的主要竞技场是中原,也就是北方,而不是南方。于是,孙权、刘备这两个雄主,可以不用考虑。而真正能够与曹操争锋争雄的,主要是北方的三个人,一个是董卓、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

那袁术呢?

这家伙属于求名一流,却求到脑子进水。曹操到死都不敢篡位称帝,但袁术敢,就是这么生猛神操作。然后,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这种智商,还指望他跟曹操在一个牌桌上玩吗?

陶谦呢?

太老了,进取心不足,也没了时间。关键是徐州这个地方。虽是战略要地,却也是必死之地。是个诸侯都想打徐州的主意,徐州诸侯就无法做大做强。这是一块连楚霸王项羽都守不住的地方。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4张图片

宛城的张绣,是个墙头草。他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逐鹿中原,而是要去投靠谁。所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其他人,也没啥可说的了。大鱼吃小鱼,全是小鱼;快鱼吃慢鱼,全是慢鱼。

其次,说一下这三个家伙都是怎么败的

曹操是怎么胜的,这三个家伙就是怎么败的。

董卓最为典型。他是主动退出中原竞技场的。东部诸侯要干董卓,但干赢了吗?并没有。

董卓还没被打趴下,东部诸侯联军,自己就跟自己干起来了。一心一意要干死董卓的,最后就剩下曹操了。

但是,董卓却怂了:本来人家就想当个大汉外戚,还跟董太后都攀好了关系,你们咋就不同意呢?于是,董卓生气了,一把火烧了洛阳、跑回关中。

跑回去,董卓也能做个关中王,而且手里还捏着汉献帝。这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董卓。但董卓败在了格局上。乱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董卓完全看不清。即便董卓不被谋杀,也成不了气候。看一下董卓的各种神操作就行了。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这十二座金人,一直保留到东汉。但是,董卓却把金人熔掉了十座,他拿去铸钱了。乱世争霸,得手中有兵,而养兵就要花钱。于是,董卓但凡攻城取胜,就要立即抢钱。“尽收长安及洛阳铜人飞廉之属,以充鼓铸”。抢钱太慢,那就自己铸。躺在印钞机上过日子,不香吗?所以,始皇帝的金人,自然不能被放过。古董不好使,人家董卓只认钱。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5张图片

这就是董卓的争霸攻略。后来,还嫌自己铸钱太慢,干脆改革币制,把大钱改成小钱,一个钱当十个钱花,这多来劲。

董卓集团的确抢了不少钱、也铸了不少钱。但是,等到董卓被杀、李傕郭汜混战的时候,关中的一石粟卖到了五十万钱、一石豆麦卖到了二十万钱。甚至,你拿得出钱,也买不到粮食。

所以,董卓集团肯定要败,认怂保本都不行,因为格局不够高远。

董卓是被东部诸侯给逼怂的,然后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公孙瓒是被袁绍打败的。但是,公孙瓒的问题,也跟董卓大体不差。

最大的败笔是杀了自己的上司、幽州牧刘虞。刘虞是宗室里少有的翘楚人物,而且还是个爱民如子的人气爆表王。简单说,就是这家伙要能力有能力、要德行有德行。然而,乱世争霸,好人往往活不到剧终。结局只能是:好人刘虞被坏人公孙瓒弄死了。

刘虞一死,袁绍就有了机会。袁绍联合刘虞的部下,一起猛揍公孙瓒。甚至,连乌桓人也参与了进来。“乌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千余骑,共辅南迎虞子和”。

但是,公孙瓒比董卓高明。这家伙能够正确解读乱世争霸的逻辑。什么地盘、什么头衔、什么兵强马壮、什么战无不胜,也不如粮食来得实惠。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6张图片

兴平二年,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相持岁余,麴义军粮尽,士卒饥困,余众数千人退走。瓒徼破之,尽得其车重。

公孙瓒的部队,都被砍成这幅德行,为什么能够反败为胜?

“开置屯田”,就够了;“相持岁余”,就胜了。如果公孙瓒也学董卓的套路,非要躺在印钞机上过日子,那也是必死。

当此之时,公孙瓒有多厉害?“拜瓒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此时的公孙瓒,就是官渡之战前的袁绍。但是,公孙瓒还是重蹈了董卓的覆辙,就是怂了。

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

这是什么操作?现在可是乱世争霸啊!你修片碉堡炮楼是几个意思。这不奇怪。回看一下董卓就明白了。

乃结垒于长安城东以自居。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放着长安不呆,董卓为啥非要给自己修个炮楼?“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这就是董卓的心态。赚够了、认怂了,然后我要保本。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7张图片

公孙瓒也是这种心态,看一下公孙瓒是怎么说的,就更清楚了。

瓒曰:“我昔驱畔胡于塞表,埽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这是啥意思?天下太乱了,这就不是我能搞定的。那就不折腾了,关键是公孙瓒也赚够了,于是开始保本了。

董卓和公孙瓒,一个在关中、一个在幽州,虽然相隔千里,但心态竟出奇的一致。

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却在官渡败给了曹操。但此战之后,袁绍就完了吗?

“冀州城邑叛绍者,绍稍复击定之”。前线战败,后方不稳。但,袁绍回去之后就收拾了后方乱局,局面稳住了。

那曹操啥反应?荀彧建议: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简单说,就是赶紧扫荡河北、弄死袁绍。于是,“四月,操扬兵河上,击袁绍仓亭军,破之。秋,九月,操还许”。然后,到此为止,曹操不打了,最后也没打到河北。原因是什么?

没粮食。

曹操遣夏侯渊、张辽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

官渡之战,曹操兵少、袁绍兵多。但袁绍不缺粮,缺粮的是曹操。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后方有叛乱,但袁绍平定了。曹操的后方则不是叛乱的问题,而是军阀割据。而扫荡军阀的曹操,还是没有粮食。

你没有粮食,还怎么打仗?但是,袁绍为什么败了?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8张图片

偶然性大于必然性。一个原因是没有曹操活得长;一个原因是继承人没搞定。但,还有一个原因,即袁绍也怂了。

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

雄据四州之地,号称河北袁绍,天下最强诸侯,然后这就够了。如果再要进取一步,袁绍应该做什么?去迎天子,做另外一个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有合法性,袁绍有实力,接下来,袁绍集团才能更上一层楼,实现等级提高。

但是,袁绍并没有。他跟董卓、公孙瓒犯了一样的错误,即只求保本而不愿再赌了。

最后,说一下曹操是怎么成功的

性格很重要。曹操的性格,天然适合创业。但是,能守业,谁也不会去创业。家里有资源,凭啥不用?袁绍袁本初四世三公,这就够了,到哪都是郡守起步。而曹操没法比。宦官之后,到哪都被人看不起。但,这也比织席贩履的刘备强。

先说曹操的性格,简单说就是彪。

曹操做洛阳北部尉的时候,硬是依法打死了灵帝宠臣蹇硕的叔叔。“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这种操作,谁敢玩?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这是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啥意思?我年轻的时候,要多虎有多虎。去到地方当官,曹操继续彪,贪污腐败、恃强凌弱者,逮到就办。于是,得罪了豪强,地方官也当不下去了。

讨伐董卓之时,诸侯们各怀鬼胎。其中,可能只有两个人是真心讨伐的,一个是孙坚,一个是曹操。后来,孙坚捡到玉玺之后,也怀了鬼胎。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9张图片

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

曹操说继续进攻,诸侯说先等等看。然后,曹操这家伙自己带着兵冲上去了。但是,却被董卓教训了怎么做人,损兵折将而回。

董卓跑了,天下乱了。这时候,曹操只能在乱世中打怪练级。还好,到处都是怪,所以不愁没得打,就怕打不过。

再说曹操的攻略,一个猛字就够了。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是这样描述曹操的: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曹操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从生到死,就没闲着。战争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曹操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博成功。一次博成了,接着赌第二次;第二次赌赢了,再接着博第三次。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后出师表》中援引死对头曹操的事迹,曹操就是汉贼啊。因为这是成功经验。蜀汉都这幅德行了,王业偏安、益州疲弊、民穷兵疲,怎么办?学曹操就行了。这家伙一直在不确定性中博成功。而且,我们也不用博那么多次,只要北伐撕下关中就够。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10张图片

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击败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盗匪强胡,博得了东郡太守的职位,成为乱世之中的郡级诸侯。

公元192年,曹操在兖州大败百万黄巾军,且收拢其部建立了青州军。于是,被兖州豪强拥立为兖州牧,从郡级诸侯升格为州级诸侯。

最高明的一步,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别人不去接天子,但曹操去接了。汉献帝在手,曹操虽然实力不够,却也是比肩袁绍的顶级诸侯。别的诸侯地盘再大,但你们有天子吗?

即便如此,曹操怎么才能越大越强呢?你每次都打胜了,这个可以有。但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啊

曹操的格局或者说境界,洞明乱世的屯田之策

这一点,别的诸侯就看不到吗?即便洞察不清楚,却也知道没吃的要去种地。别的诸侯也去屯田了,比如公孙瓒。但是,实施组织化、规模化以及长期化屯田的,只有曹操。

而且,屯田成了曹魏集团的主要国策。三国竞争,表面上看是军事竞争,但底层逻辑上看则是粮食竞争或财政竞争。谁有粮食,谁才能笑到最后。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原因)-第11张图片

曹操是屯田制度的首倡者。许都屯田,曹操每年获得上百万石粮食。之后,曹操把屯田之策推广到各地,每年能够获得数千万石粮食。这中实力,各方诸侯,哪个能比?

东汉后期,关中一直战乱频频。没有粮食的关中形胜,毫无意义。但是,曹操却把关中牢牢攥在手中。他是怎么做的?还是屯田的思路。

先是收了一笔特别税,部分恢复了盐业专营;然后,用这笔钱收拢关中流民,让老百姓返回家园;再后,帮助百姓购置耕牛和农具,组织关中百姓重建家园。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总是失败?因为曹魏已经恢复了关中的社会经济秩序,四川打关中就是怎么打也怎么打不过,历史上鲜有胜例。

诸侯争霸,曹操是一边搞战争、一边搞生产。曹魏集团不仅培养了大批能征善战的战场猛将,而且也培养了大批独立任事的财政干部。

屯田还不简单吗?有兵、有地,还哪哪都是流民,谁都可以干。的确谁都可以干,却不是谁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也搞屯田了。而这时候,却是诸葛军师的第五次北伐。不久之后,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病逝五丈原。

除了运气,我们必须承认曹操是汉末乱世中一个非常厉害的狠角色。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这是诸葛亮的评价;“先帝每称操为能”,这个先帝是刘备。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且汉贼不两立。而刘备和诸葛亮,都对曹操的能力做出了高度评价,而不是一个汉贼完事。甚至,蜀汉北伐的国策,还要援引曹操的人生攻略。所以,后视之明的我们,更要对曹操高看一眼:这家伙是相当有能力的一个乱世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