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为什么称第三帝国(二战德国是第三帝国,第一第二是谁)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5日16时04分45秒 311 0

希特勒称自己的纳粹政权为“第三帝国”,自认为是“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的继承者。

在他看来,他到底继承了谁呢?

所谓第一帝国,就是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所谓第二帝国,就是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所建立的德意志帝国。

在希特勒看来,这两个帝国,都给德国带来了荣耀,而他希特勒,将带领德国恢复这样的荣耀。

第一帝国: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帝国,要从德意志国家的诞生开始说起了。

早期的日耳曼人生活在北欧地区,古罗马时期,迁徙到了今德国北部等地区,形成了许多部族。

这些部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的亲属关系,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意识。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部落王国。

后来,法兰克王国建立,统治了西欧,后又分为东法兰克与西法兰克两个王国。

其中,东法兰克亡国境内,日耳曼世族家族的势力比较大,这些家族通过相互兼并,形成了五大公国。

在抵抗匈牙利人的进攻中,为了保持团结,五大公国推举自己的国王,也就形成了德意志王国。

德意志王国建立后,立刻表现出重建古罗马大帝国的雄心壮志。

纳粹为什么称第三帝国(二战德国是第三帝国,第一第二是谁)-第1张图片

962人,奥托一世出征罗马,罗马教皇为其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随即,罗马教廷承认:神圣罗马帝国就是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随后,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也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

神圣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统治的地区包括今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及匈牙利大部、法国东部、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帝国。

纳粹为什么称第三帝国(二战德国是第三帝国,第一第二是谁)-第2张图片

当然,在真正的封建时代(封邑制),在如此庞大的帝国要一直维系皇权的唯一权威性是不可能的,皇权很快就衰落了,地方的实际权力很快落到了大小诸侯手中。

不过,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才在拿破仑的威逼下解散,彻底灭亡。

追认为“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自然不可能自己称自己为“第一帝国”的。

这个称呼,是20世纪时的德国人追认的。

希特勒等人之所以要视自己为该帝国的继承者,主要有2个原因。

1、德意志的荣光。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神圣罗马帝国,是教皇确认的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这毫无疑问是无上的荣光。

希特勒,宣扬自己要恢复德意志的荣光,自然要将自己与这个古老的帝国相提并论了。

2、利于兼并。

神圣罗马帝国,是由德意志王国发展而来的,后来,因其主体民族为德意志人,也被称为“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

除了德国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地都聚集了许多德意志人,甚至希特勒本人也是出生在奥地利。

纳粹为什么称第三帝国(二战德国是第三帝国,第一第二是谁)-第3张图片

通过这样的历史联系,希特勒可以获得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德意志人的支持,利于其扩张。

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

1871年,普鲁士军攻入巴黎,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

当年,法国人用大炮逼着神圣罗马帝国解散,而今,威廉一世在你巴黎凡尔赛宫重新建立起德意志人的帝国。

德意志帝国就是在大败欧洲大陆第一强国法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德意志帝国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是欧洲大陆第一强国。

纳粹为什么称第三帝国(二战德国是第三帝国,第一第二是谁)-第4张图片

统一后的德意志,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其军队征战于世界各地,以后起之秀的姿态争夺殖民地。

不仅如此,东方的日本、大清帝国,也都推崇德意志的军事,派人到德意志学习。

可以说,在19-20世纪的世纪之交,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与崛起是全球的热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国内爆发革命,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

希特勒想要继承的“第二帝国”

纳粹德国时期,德国流行一种明信片,上面印着腓特烈、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的肖像,文字说明是:国王(腓特烈)所征服的,由亲王(俾斯麦)建成,元帅(兴登堡)保卫,士兵(希特勒)拯救和统一。

相比于遥远的“第一帝国”,德意志帝国这个不太遥远的“第二帝国”是希特勒真正要“继承”的。

1、思想继承。

德意志帝国,就是在“铁与血”中建立起来着,崇尚武力,到后期,又鼓吹“生存空间论”,极力宣扬对外扩张的思想。

同时,由于统一后地位的迅速提高,德意志帝国已经开始流行各种大国沙文主义、大日耳曼主义等思潮。

纳粹为什么称第三帝国(二战德国是第三帝国,第一第二是谁)-第5张图片

当年,青年希特勒正是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带着笑容,以一位士兵的身份加入一战。

希特勒的思想,确实是继承了这些德意志帝国时期流行的思想!

2、不甘!

德意志帝国,一直是很强悍的。

当时,德国人认为:德国在一战中表现更为优秀,本不会战败,只是因为“不爱国”的人和“卖国”的人破坏才输的。

确实,即使在战争的最后一年,1918年初,鲁登道夫还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取得了大胜,只是因为后方跟不上才无法进一步发展。

因此,德国人流行着“刀刺在背传说”。

如果不是不爱国的人组织工人罢工,生产怎么会跟不上?如果不是那些被怂恿的水兵起义,德意志帝国又怎么会灭亡?德意志帝国不灭亡,尚有战斗力的德国又怎么会接受如此屈辱的投降条件?

这些不甘,是“教训”。希特勒宣称要带领德国人消灭那些不爱国的和卖国的家伙,以及他们所建立的政府(魏玛共和国)!

这些不敢,也是“决心”。希特勒宣称自己要带领德国“再来一次”,结束屈辱,重建辉煌!

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推出“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的说法,是一次成功的宣传,他将德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与自己的政治形象直接联系到一起,将自己的个人形象与腓特烈、俾斯麦等德国人所推崇的人物联系到一起,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希特勒要从德意志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本无可厚非。

然而,希特勒及其支持者,别有用心,将德意志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大日耳曼主义”、“仇视犹太理论”、“铁与血”等思想片面截取,加以放大,制造极端的狂热思潮,最终,即将自己送上了元首之位,更把德国带入了狂热的战争中。

历史,是一门学术。学术,当时关键是要讲理性。

如果脱离了理性,为狂热的思潮所牵引。那么,历史,一定会为别有用心者所扭曲、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