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为什么愿意选择帮助刘备)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9日21时45分03秒 347 0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南阳卧龙岗上拜访在此躬耕的诸葛亮。诸葛亮为了试探刘备雄心抱负,摆起了龙门阵,让刘关张傻傻苦等不厌其烦。

但是最后一次总算得见“人中卧龙”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终见诸葛亮,才有之后的千古奇策《草庐对》。

但是说到《草庐对》,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历尽艰险,三顾茅庐,最后一次才见到诸葛亮。

在这个过程当中,刘备难道就什么都没想过吗?第一次见不着,也许是天缘巧合;第二次还不让见,那肯定就是故意的了;到了第三次才见到,刘备到底想了什么呢?诸葛亮他为什么不见自己呢?

刘备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看似木讷,心机很重。像诸葛亮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心里不会不知道刘备其人。

但徐庶跟诸葛亮相比,自认只有“萤火之光”;连水镜先生司马徵这样的绝世高人,也推崇他为“卧龙”之才。

而诸葛亮自己也时常自比管仲、乐毅。那么诸葛亮这么大的才干,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当时最强大的曹操,是曹操不懂得用人吗?显然不是。最可能的解释就是诸葛亮不认同曹操的价值观或者政治立场。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为什么愿意选择帮助刘备)-第1张图片

诸葛亮又为什么没有选择孙权和刘表呢?

他自己的哥哥在孙权那儿,他和刘表还是亲戚,要说天时地利人和,但诸葛亮依然是“风不刮,树不摇”,纹丝不动躬耕南阳,结庐而居。

刘备经过这么一分析,他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认为刘表和孙权的价值观、政治立场,跟自己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只有一种解释是最合理,那就是诸葛亮看不上这两个人物,因为这两个人并不是那种胸怀天下,有大志向的人。所以刘备见到了诸葛亮以后,只说出了49个字,让诸葛亮心动了。

这49个字,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刘备所深思熟虑的。诸葛亮听后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么?

如果刘备见到诸葛亮第一眼就跟他说,自己生在这么一个乱世,只想自己苟活性命,或者想做一方土豪,身边缺一个管账先生,你觉得诸葛亮会帮他吗?所以刘备考虑再三才说出了藏在心中那早已蓄谋已久的49个字: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为什么愿意选择帮助刘备)-第2张图片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刘备开篇就把自己的政治立场、价值观说得清清楚楚,高大上。曹操就是个奸贼,我跟他势不两立,我心怀汉室,心怀天下,但是“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意思就是说,我以前只是个摆地摊卖草席的,可能根本算不上个人物,但是我是个有志向的人,如果我今后是要做到上市公司,做到世界第三名,大家都有了安全感,生活有了保障,那世间老百姓是不是都得感谢我啊!

你诸葛亮,号称人中之龙,给你低层次的需求是没有用的,但要是给你最高层次的追求,比如社会认同感,自我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你跟着我干,是有前途的,必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才学和抱负”。

那诸葛亮肯定会按奈不住轩昂气宇,拍案而起:就这么地,我跟定你了,出山!

岂不正中刘备礼贤下士之下怀了么?所以你看刘备这个人,用人可谓是无所不能其及,对于人性的把握,对于人的心理分析那是相当的精准!屈屈四十九个字,就能让人唯你马首是瞻!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为什么愿意选择帮助刘备)-第3张图片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刘备在诸葛亮面前展现出了皇室后裔的伟大抱负,那诸葛亮也会不甘示弱,遂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出山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逢人便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