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的原因(如果德国没打苏联结果会咋样)
1941年6月22日,第三帝国的数百万军队在绵延千里的苏德防线上对苏军展开了进攻。后世读史每到此处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心生疑惑,为什么德国要在对英作战尚未结束的时候再树强敌呢?
如今二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有各种各样的版本,其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斯大林制定了“大雷雨计划”。也就是说即便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也要在不久之后进攻德国,与其如此希特勒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可惜看似缜密的逻辑却很难自圆其说,甚至直到今天“大雷雨计划”的真实性仍然有待考证,那么真正促使纳粹德国匆匆动手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你能够结合欧洲历史上海陆强国的兴衰,再加上希特勒本人对德国处境的担忧,或许就能够明白这样一个名词——大国陷阱。
公元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分支开始强势崛起,此时的腓力二世不仅头戴西班牙王冠,而且同时领有葡萄牙、荷兰、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等多处领土。
如果再加上前期在地理大发现中开拓的海外领土,西班牙俨然就是不折不扣的欧洲天主教大帝国。然而盛况之下却隐藏着海陆国家必须面对的难题:优先发展海军还是陆军?
眼看源源不断的财富从美洲运往西班牙,同为海洋国家的英国不免心生觊觎,因此大量装载着黄金白银的船只遭到劫掠。尽管西班牙无敌舰队威名远播,但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英国也绝非易事,除非大幅度地扩充海军,但这就不得不损及陆军在资源上的配比。
然而在陆地强权法国的现实威胁之下,任何削弱陆军的行动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西班牙陷入无法取舍的境地。在做出最后的决定之前,腓力二世一定经过了痛苦的内心挣扎,但时局要求他必须选择海军。
在海上财路被英国海盗几近掐断的情况下,全力发展陆军同法国争雄是没有胜算的,但削减陆军以增加对英作战的筹码又为陆上环境所不容,所以腓力国王能做的唯有凭借现有海上力量孤注一掷。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无敌舰队被英国的德雷克海盗们悉数击沉,西班牙的霸权就此陨落。如果这段遥远的历史不足以对希特勒产生震撼的话,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做法就近在眼前了。
当时俾斯麦为了使统一后的德国不至于同时遭受海上和陆上的威胁,竭尽全力分离英国与俄国的关系。在这位“铁血宰相”的意识里,海军以及殖民地是位居次要的,只要能够换取英国的谅解,这些甚至是可以放弃的。
然而年轻的威廉二世偏要“海陆并举”,结果遭到夹攻的德国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凡尔赛和约》。诚然,希特勒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但他对过往兴衰的见解自成一系,上述大国崛起的脉络不可能不对其产生触动。
当闪击战击溃英法联军之后,英国无力地龟缩于英伦三岛,此时腓力二世与威廉二世遭遇过的“大国陷阱”再一次出现在希特勒面前。
如果要征服英国就必须倾力打造一支足以匹敌皇家舰队的海军,但来自苏联的陆上威胁迫在眉睫,德国不可能占用陆军的资源来提升海军。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在苏联实力上升之前先扫除东方的后顾之忧,于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对任何一个陆海国家而言,“大国陷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苏德战争的结果表明德国仍然没有走出这个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