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日本是战胜国吗(一战中日本从中国获取了哪些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发生在欧洲,而在亚洲地区,就打了一仗,交战双方是日本和德国,交战地却是在中国的青岛。
彼时的日本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以后随着同盟国的失败,成为了第一次大战时的战胜国。而就是青岛一战,它打赢了德国,成为在亚洲最大的赢家。
也是继十年前,同样是在中国的国土上,战胜了沙皇俄国,再度攫取了瓜分中国利益的胜利。
1914年8月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中国海域的德国军舰解除武装,并在一个月内将其所租借的中国胶州湾及青岛港移交给日本。
但是此时的青岛是德国的租界,日本的理由是“战时托管”,其实日本觊觎中国战略要地的野心可窥。历史是有轮回报应的,三十一年后的这天,日本天皇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青岛,别称岛城、琴岛、胶澳。是中国道教主要发祥地之一,历来为中国重要的商业、军事港口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位于中日韩三国的前沿地带,属于兵家重地。
1897年11月1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德国在青岛经营了十几年,累计投入5000万金马克。
而为了连通青岛与山东腹地的联系,更不惜重金修建了全长394公里的胶济铁路及其多条支线。德国既然在青岛投入人这么多,自然不会拱手相让。
而德国此时在青岛的环境狼狈不堪,从欧洲调兵明显是不现实的,其在青岛的驻军十分有限,仅有3个营海军陆战队及4个连的要塞炮兵,总计不过2500-5000人左右。
而原来德国驻扎亚洲海域的东亚舰队也已经驶往欧洲,其对手,虎视眈眈的日军兵力却有50000余人。
德国惟有通过外交手段斡旋,拖延了个把月时间。但到了9月,日本开始实际行动了。日军于龙口登陆,但是由于天气原因,迟滞了日军登陆的步伐,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直到九月下旬,日军第18师团先锋部队才抵达青岛外围。
当然,德军并非等闲之辈,德军在青岛的防御体系十分完备,防御工事互相通联,暗堡遍布各地。
但是双方的局部实力还是太过悬殊,再加上欧洲战局的持续僵持,德国也无力东顾,青岛的德军只能是孤军奋战了。在日本海、陆两军的不断联合进攻下,战争终于打破了僵局。
1914年11月6日,历时67天的青岛战役以日军获胜画上了一个句号。
一战结束后,日本于1920年9月17日设立了一战胜利勋章,战捷记章。区别于其他多数协约国使用胜利女神像,日本版胜利勋章的正面使用其传说中弥生时代的武士,武瓮槌。
那么,就此一战,日本攫取了多少利益呢?
近年来,有个茂吕美耶的日本女作家在其所著的《大正》一书中,总结了三点,倒是可以作为一个思考的角度来解读一下。
首先,日本完成了从丰臣秀吉到明治天皇,日本一直梦想的开拓生存空间,即“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尤其是针对他们母文化的根源之乡,中国。打败德国之后,他们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其次,是迎来了出乎意料的大战景气。战争并没有发生在日本本土,却因为欧洲战争期间和战后百废待兴,日本接到了很多订单。
战前,日本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到了1914年,工农业开始平分秋色;几年之后,工业已超过农业成为支柱。
最后,工业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日本的企业热。各行各业都新设了很多企业,扩张了很多地盘。迅速形成了一批新贵族。今天很多日本驰名世界的品牌和航母级企业,便是起步与此时间段。
根据《大正》此书所记,在1915至1918年,日本出口赚了14.1亿日元。外债减至16.38亿,对外国的债权增为19.25亿,成为债权国。
而同样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虽然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制定,本该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强占的一切特权和利益。
但和约却规定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遂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迫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不得不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软弱无力的中国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参战之旅。”。哎,感叹弱国无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