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讲普通话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22日15时26分44秒 308 0

说普通话,写标准手抄报(说普通话简单好看)

普通话的起源: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它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北方方言的代表,作为政府的通用语言流传到全国各地数百年,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在“白话文运动”之后,作家们有意识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大量模范作品作为书面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运动”加强了北京话在口语中的代表性,促进了北京音成为全民族通用语言的标准音。北方方言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优势,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族共同语的地位。

如何说好普通话:一、说标准普通话。即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如轻声、华二、变调等。)的普通话要准确。第二,说好普通话。也就是说要训练自己的发声技巧,做到“五腔同呼吸共鸣”,让自己的声音更饱满、更响亮、更圆润,说普通话要字正腔圆。第三,说生动的普通话。即掌握普通话表达的一般技巧和特殊技巧,像训练唱歌一样,做到抑扬顿挫、铿锵悠扬。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在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讲普通话重要性:普通话之所以叫普通话,是因为它是一种大众语言,它能使56个中华民族的孩子和谐地交流。没有它,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南方女人去北方旅行。因为她的不小心,她的鞋子掉进了河里,她不习惯水。她喊道:“我的孩子(鞋子)掉到河里了!”随即,许多擅长游泳的北方人为此跳入河中,因为南方方言中的“鞋”在北方人听来像“孩子”。再比如,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在一起喝酒,北方人大胆地说:“这个偷酒贼好厉害。”南方人当场愣住了,因为“贼”在北方人口中的意思是“非常非常”。

讲普通话重要性:普通话之所以叫普通话,是因为它是一种大众语言,它能使56个中华民族的孩子和谐地交流。

推广普通话标语的手写报章资料:

1.学好普通话,不要闹笑话。

2.普通话说得好,什么都好说话。

3.外国客人和朋友来到中国,在中国学习汉语。是普通话,大家都能听懂。

4.说普通话,行万里路。

大家都说普通话,祖国到处都在变化。

6、普通话,有用,大家都说,增加文化。

7.普通话说得好,走遍中国都不怕。

8、普通话,懂东西

9.学好普通话,弘扬中华历史文化。

10.今年过节不说话。想说普通话就说普通话。

1.普通话说得好,我可以走遍全国。

12.沟通的桥梁——普通话

13.说普通话,不要怕交流。大家都要学,不怕走南闯北。

14.要成为汉语大师,首先要会说普通话。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讲普通话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第1张图片

15.大家都说普通话,中国人是一家人。

16.人要文明,说普通话。

17.普通话不离口,标准字不离手。普通话最好,普通人最可爱。

18.你想和更多的人交朋友吗?-请说普通话。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讲普通话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第2张图片

9.大家都写规范字,大家都说普通话。

20,普通话,我爱他,大家一起普及他。

一个关于普通话的小故事1:柳宗元的演讲全靠翻译。

自古以来,中国官场就有一个规矩,不能在自己的籍贯或出生地做官。这个规定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古代的官员和当地的百姓经常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正常工作。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广西柳州任刺史时曾这样感叹。他在《柳州洞天》中写道:“郡南异服异音,不可亲。”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他在柳州时,要和当地少数民族打交道,以至于“向朝廷要求重译”,重译就是翻译。为了正常开展工作,柳宗元不得不在办公室设置了翻译一职。

不仅刘灿宗元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而且当地人也听不懂柳宗元的讲话。刘源一到柳州,就像身在异国。没有翻译,他根本无法和当地人交谈,有些事情用手对比图片也解释不清楚。如果你翻译你的演讲,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有时候柳宗元审一个案子要一个小时。用了翻译机之后,需要一天的时间去尝试。柳宗元有多郁闷就别提了。

说起来,柳宗元的老家是山西运城,而他本人出生在都城长安,长期在长安读书工作。可见柳宗元既懂山西话,又懂当时的官话(相当于普通话)。按说,柳宗元的普通话应该是很标准的,顶多有一些山西口音。但当时的广西极其封闭落后。许多少数民族甚至不认识汉字,他们无法用文字相互交流。结果柳宗元经常挠耳朵,拿头撞墙。

关于普通话的小故事2:康熙不会说北京话。

人们熟悉的清朝康熙皇帝,完全是一个高大威猛的皇帝形象。然而,他们根本想不到。和赵本山一样,真正的康熙发言很可能是一个东北口音的皇帝,估计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清军入关十年后,康熙在北京出生。这个时候,满语是在康熙前后,也就是在宫廷里说的。这些人都是从辽宁移民过来的。满语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东北方言,但相似度很高。这个时候,北京话还没有真正形成,或者说还没有真正发挥影响力。可想而知,康熙的东北口音肯定比张学良强。

康熙的祖籍是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属于抚顺,距离赵本山的老家铁岭只有100公里。康熙的口音不一定和赵本山一样,但相似度至少会超过一半。

从康熙审阅的奏折中也能看出一二。例如,“只治疗疟疾…即使服用两剂也能根除”。其中“根”其实就是“发根”,而东北话中的“发根”就是第二调的“发根”。还有比如“与其把一切都花在了解北京上,不如把一切都省下来……”,其中“把一切都花掉”其实就是“花掉点什么”,说东北话的“范”就是第二个字“范”。

后来随着满汉语言的迅速融合和汉族官员的大量增加,此时在民间形成的北京话逐渐成为朝廷的主要语言。但是康熙老了,毕竟是皇帝,不能再学北京话了。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最经典的情节就是康熙晚年训斥大臣。如果康熙满嘴东北话指点江山,想想是不是很搞笑?

关于普通话的小故事3:曾国藩很压抑。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对大清国的贡献可谓杠杠的。无论是谋略、学问、治军,还是做人,曾国藩都堪称“杰出楷模”。但是老曾的湖南口音太重,很多和他打交道的人都害怕,尤其是他的徒弟和下属。领导讲话听不清楚,但又不敢多问。但如果他不懂,又怕出错,惹出更多麻烦,让下属吃亏。

李鸿章是曾国藩非常赏识的弟子。有时候,他们无话不谈或者一起大笑。交谈中,老曾说:“拿鸡蛋尝尝。”李鸿章惊呆了。“鸡蛋味”?这不是脏话吗?为什么老师突然这么说?李鸿章不懂,大胆解开,老曾哈哈大笑。原来“取卵味”是湘乡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无聊”。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湘乡话在汉语方言中,甚至潮汕话、闽南话中,都是极难理解的。他23岁才离开湖南,可见他的口音会有多重。

辣椒的饮食习惯也造就了曾国藩直言不讳的性格。洪秀全起床后,曾国藩大胆给咸丰帝写信,批评或抨击年轻的咸丰帝。为了达到诚意的效果,老曾不仅写了奏章,还在法庭上告诉了咸丰。这是诚心不给皇帝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