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作者:卡普空 砺剑堂品剑馆首发
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摧毁了赵国的精锐步兵军团,由于赵国其他部队大多在赵国大将李牧的麾下屯兵塞外抵御匈奴,长平之战失利的赵国一时间难以凑出另一支部队来抵御秦军的进攻,秦军统帅白起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赵国。赵国自知难以抵抗,于是遣使向秦国求和,准备割让给秦国六座城市以换取秦国息兵罢战,此时秦军在长平与赵军连番大战之后也已是强弩之末,赵国又派遣苏代携带厚礼前去秦国游说秦相范雎:武安君白起已经擒杀了赵括和他麾下的赵军,现在又兵围邯郸,一旦邯郸被攻破,赵国灭亡,那秦王就会成为天下人的王,到时候为秦国征战无数立下大功的武安君就会位列三公,你难道愿意屈居白起之下吗?("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范雎被苏代说动,于是向秦王建议接受赵国的议和,秦昭襄王考虑到秦军虽然最终战胜了赵军,但也已经十分疲惫,秦国国力也消耗甚大,于是命令白起撤兵,但没想到准备割地求和的赵孝成王却被虞卿说动,把原本准备割让给秦国的六座城市转而给了齐国,并和齐魏楚韩等国结成联盟准备合力抗秦。
此时感觉被耍了的秦昭襄王勃然大怒,准备派兵攻赵。但此时战机已然消失,关东六国合纵之势已成,秦军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的地理优势也不复存在——在长平之战中,秦军的后勤辎重可以通过泾水和渭水顺流而下,这为秦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赵国最终没能耗得过秦国不得不主动出击的原因。但若是围攻邯郸的话,无论是从哪里运输粮草辎重都要经过山高路险的长平地区,那里沟壑纵横,山高路险,当初武安君白起凭借险峻的地形用几乎相同的兵力包围并歼灭了赵军主力步兵军团,而这险峻的地形现在却成了秦军攻赵的绝大阻碍。本来就已经筋疲力尽的秦军要跨过整个太行山脉去攻击赵国首都邯郸这么一座坚城,那是绝无可能成功的。
看到了这一点的白起不赞同攻赵,但秦昭襄王一意孤行,命令五大夫王陵带兵攻赵。秦军长驱直入直逼邯郸城下,但赵国军民上下一心合力抗敌,赵上卿廉颇率军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王陵率军苦战一年仍然不能攻克邯郸。而在邯郸主战场的外围,分散的小股赵军却在赵国各地不断袭击秦军的后勤补给线。秦军无论是军心士气还是粮草辎重都损失惨重。秦昭襄王准备派白起接替王陵为将,继续攻击。白起认为秦军虽然胜于长平,但将士死亡大半,国内空虚。现在,却要隔着千山万水,争夺别人的国都,如果赵与诸侯盟国内外夹击,则秦军必败(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于是白起托病推辞。秦昭襄王无奈之下只好让王龁接替王陵继续围攻邯郸,但连番苦战士卒伤亡过半仍不能攻克邯郸。
而久战不胜的秦国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魏国大将晋鄙已经率领十万大军抵达邺城附近,秦军形势危急,秦昭襄王派人恐吓魏王:"诸侯中有敢于救赵者,败赵后先攻救赵者"(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惧,命令晋鄙顿兵邺观望。
但魏国丞相信陵君魏无忌认为如果不去救援赵国,等到赵国灭亡,由魏国独自面对秦军兵锋,魏国也难以幸免,力主救赵,但魏王是个怂包,被秦昭襄王这老狐狸一吓,立马怂了,任凭魏无忌如何劝说也不肯救赵,信陵君无奈之下只好设法说服魏王宠妃如姬趁魏王不备盗出虎符(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如姬的结局,但魏王发现是如姬盗走虎符之后,若是没有迁怒于她,那她显然会像西施那样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她没有,其结局可想而知),但晋鄙却对持有虎符的信陵君产生了怀疑,魏无忌带人只好椎杀晋鄙,夺取兵权。晋鄙死后魏无忌传令军中:父子都在军中,父回国;兄弟都在军中的,兄回国;没有兄弟的独子,回家奉养父母。最后,挑选8万精兵进击秦军。
在邯郸主战场的另一方向,春申君黄歇奉楚王命令率军救赵,军队进抵安阳,从侧后方威胁秦军。邯郸秦军久战不利,又有信陵君帅精兵驰援邯郸、春申君抄掠后方,再加上顿兵邯郸城下日久,士气低落疲惫不堪,王龁率兵与联军力战不敌。
秦昭襄王再次强令白起接掌秦军攻赵,白起却依然称病不肯出战,秦昭襄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为平民,后又迫使白起自杀,而白起也是长平之战的最后一个牺牲者(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白起死后不久,魏军和楚军先后到达邯郸近郊,猛攻秦军,邯郸守军趁机出城反击,王龁大败亏输一路溃退,其部将郑安平麾下秦军两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无奈之下只好投降。秦国围攻赵都邯郸的作战就此宣告失败,秦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回函谷关内喘息。而之前关外占领的太原、河东、上党等地又回到了关东诸国的手中,秦国在长平之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取得的成果几乎完全丢失,经此一战,秦国国库空虚,军队伤亡惨重,短期内无力再对关东诸国发起攻击,在秦国一家独强的战国末期政治格局中硬生生的把统一全国的时间向后拖了几十年,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但赵国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却再次遭到了重击,秦国损失的不过是一些士兵和粮草辎重,但本土作战的赵国却几乎化为一片焦土。
邯郸围城战,赵虽胜尤败。
在这场战役中,秦国从一开始就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外交上魏、赵、楚、齐、燕等国已经结成抗秦同盟;秦国内部经过长平之战后士卒疲惫,国库空虚;地理上秦国需要跨越整个太行山脉远距离攻击的不利地形,民心上,刚刚经历过长平之战的赵国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死在长平,面对秦军的攻击,赵国上下同仇敌忾。但秦昭襄王对这些却视而不见,只考虑到秦国和赵国两国之间的绝对国力对比,认为秦强而赵弱,邯郸旦夕可下,一意孤行,不顾劝阻强行攻赵,大败亏输也是在所难免。和先前长平之战中那个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简直判若两人。或许是长平之战的大胜冲昏了他的头脑,或许是赵国的言而无信使他失去了理智,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人们记住的只是史记中对邯郸之战的那句评价: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