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未成年的诈骗,父母千万别告诉孩子!
近期,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增多,根据媒体报道,湖北近期就发生了800多例未成年人被骗案件。
骗子针对未成年人的套路有哪些?
9月正值开学季,家长该如何向孩子普及反诈知识?
“明星发红包返利”陷阱:
冒充偶像加好友
今年7月放暑假时,南京14岁的小孙用爷爷的手机刷短视频。他看到某条视频公布了一个自称某偶像的QQ号,于是搜索加入了一个号称偶像也在的QQ群。
进群几天后,所谓偶像发布了一条通知,他要给粉丝发福利了,粉丝支付给自己多少红包,他将会十倍奉还。小孙先发了三元试了一下,结果真的返回了三十元。
但很快,对方提出了新要求。“说我是未成年账号,他们转钱给我后,把他们的银行卡6万元冻结了,不解除限制的话,就从父母名下的银行卡扣6万元,如果没有6万元的话就坐牢。”
于是,小孙在对方指导下用父母的手机,给对方转去了54000元。直到小孙的父母发现银行卡里少了钱,才知道了此事。
警方总结
冒充明星的套路一般是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偶像群”,群内“工作人员”以返利、低价偶像周边等为诱饵,诱导学生扫码消费,或者客服以未成年人消费导致平台被罚、账户被冻结等为由,威胁学生用父母手机扫码支付相关“解冻”费用。
“免费送游戏装备”陷阱:
送装备骗取信任
2021年5月17日,南通10岁的小花在用妈妈的手机登录某视频平台时,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消息,问她要不要免费的游戏装备。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对方让小花添加一个QQ群、并在群里扫二维码。小花照做后立即收到了一条消息,告知她因违规操作、账号已被锁定,如不及时解锁,后果会很严重。
小花被吓蒙了,在对方的遥控下,分六次支付了6万多元,直到妈妈银行卡里的余额为零才被发现。
警方总结
警方总结,骗子以低价或免费的游戏道具骗取信任,加好友后恐吓孩子锁定账号,随后遥控孩子进行转账。
“冒充公检法”陷阱:
专搜未成年人QQ号
今年6月,南京未成年人小李正在玩手机时,收到一个陌生人的好友请求,添加后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王警官。
“王警官”表示,小李的社交账号涉嫌违法诈骗活动,需要配合调查,否则就将其账号全部冻结。因为小李从来没有接触过警察,便一切听从对方指示,先把自己所有的钱转走后,又拿来了外婆的手机转走一万八千多元。
警方总结
警方表示,这类骗子会利用QQ搜索功能,专门搜索未成年人的号码进行添加,随后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
家长不要告诉孩子支付密码
多进行反诈教育
南京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曾公布,在今年春节期间,南京共接报未成年人被骗警情41起,占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总警情的25.8%,被骗金额在60元到49500元之间,其中年龄最小的受害人仅7岁。
民警提醒,家长不要将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透露给孩子,要引导孩子适度娱乐,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此外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不要乱点击网站链接,不要随意扫码转账,不给犯罪分子机会。
对于家长而言,要多教育孩子一些反诈常识,但最重要的是,别轻易告诉孩子支付密码,孩子玩手机要多看管,从根本上断绝转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