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哪个型号的火箭发射的(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什么型号的火箭发射的(嫦娥四号发射成功)?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探月新征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绕月飞行,最终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原位探测和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任务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是:一是研制并发射一颗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实现首次国际测控和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在月球背面开展天文观测和低频射电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月面形貌、矿物成分和浅层结构的探测与研究;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的实验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次科学载荷国际合作,搭载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3个科技实验项目。
据介绍,2014年,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后,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总体方案。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特别适合低频射电探测空等天文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同时,在月球背面着陆还是国际空白,有利于增强人类对宇宙未知奥秘的认知。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绕地月拉格朗日L2任务轨道。目前处于正常状态。
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四战四胜”。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探月,实现了中华民族飞上月球的千年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获得世界上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分辨率部分影像图,飞赴150万公里外的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航探测。之后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登月,开展月球巡视勘察。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嫦娥三号着陆器成为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航天器;2014年再入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突破并掌握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航天器再入关键技术,对我国月球与深空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月工程的接连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更深处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的时代。
探月工程重大项目由国防科工局组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由总体工程、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项目一般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探测器和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而发射TT&C的任务则由中国卫星发射TT&C系统部承担;地面应用系统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科院相关单位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再来点新闻:
探月工程“四战四胜”解读
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标志性工程。计划在2020年前按照“绕、落、回”的发展思路分三期组织实施,实现探月工程既定目标。
1.探月工程一期(2004-2009年):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防科工委关于探月工程立项的请示,标志着探月工程一期——探月工程正式立项,由此开始了探月工程的光辉征程。
2.探月工程二期(2008-2014):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探月工程二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开展月球原地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
3.探月工程三期(2011年至今):2011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三期立项,标志着探月工程以“绕、落、回”的最后一步正式启动。三期工程计划实施两次采样返回任务,分别命名为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并将首次通过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为了降低工程风险,探月三期决定进行再入飞行试验。再入飞行试验验证了一系列地月间的关键技术任务空。
自探月工程第一阶段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四次发射:
1.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回第一张月球图像数据,标志着探月工程一期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16个月,它于2009年3月1日坠入月球,为该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探月工程一期,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首次进入月球轨道;利用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进行探测,获得了分辨率为120米的全月球图像和铀含量分布图。
2.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经过10个月的在轨探测,于2011年8月25日飞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展了周边探测。经过近半年的探索,它飞离了L2点,并于2012年12月13日与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获得了清晰的图像。之后飞得更深空,成为中国第一颗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小行星,创下中国航天器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嫦娥二号为嫦娥三号验证了一些关键技术,并对登月区域进行了详细勘测;经过10个月在月球轨道上的有效探测,利用改进后的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进行探测,获得了世界上首张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球地图和分辨率为1.5米的部分地图。利用γ射线谱仪、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发现了月球表面铬元素和磁层、太阳风加速和减速等现象。获得了图塔蒂斯小行星的清晰图像。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长飞行记录。
3.嫦娥三号任务。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2月14日探测器如期着陆,12月15日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月球车)成功互拍,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开创了中国航天月球原位探测和机器人巡视探测的新模式。创造了中国航天多项第一:首次研发地外着陆、航天器平台巡视、实现月球遥操作;30.4纳米波段极紫外相机用于在大视场中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成像。用月球望远镜观测了各种天体的近紫外波段亮度和变化。月球雷达分析了月球外壳的浅剖面结构。8个有效载荷全部按计划进行科学探测,获取各级数据约3000GB。
4.再入返回试飞任务。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11月1日,服务舱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的地方,以受控方式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以“半弹道跳跃”的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准确着陆,为嫦娥五号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后,服务舱成功完成了大椭圆停泊轨道飞行段、地月转移段、地月L2点绕飞段、近月制动段和绕月飞行段五个阶段的拓展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梁玉燕摄,田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