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哪国人(让全世界认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23日06时34分07秒 552 0

贝多芬是什么国籍(让全世界都以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周四专栏|德国历史

该账号为网易新闻&网易号签约账号。“各有各的态度”

文/杨庆育

亲爱的读者们,让我们一起来挖掘吧!欢迎在这里收看单君与德国的故事~

我们上次讲过,希特勒又一次以惊人的勇气在莱茵河非军事区进行了一场豪赌。他用德国刚刚恢复的那点实力赌上了英法的自私运气。更神奇的是,他又赢了。

莱茵河非军事区位于莱茵河以东50公里。莱茵河非军事区是一战后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得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范围内驻军,也就是所谓的莱茵河非军事区。

直到现在,从后见之明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责怪英法的逃避无可厚非。在当时那个背景下,有多少人能完全理解希特勒的疯狂?就连刚刚沉浸在希特勒带给他们的好日子里的第三帝国的德国人,也没有怀念那个贴着“民主自由”标签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魏玛共和国。

事实上,希特勒在1937年的议会演讲中正式宣布德国取消签署凡尔赛和约。虽然这张在德国人心中可耻的纸片早已在元首的铁拳下化成了厕所石,但直到37年后才彻底公布。不得不说,这也是令人兴奋的。回顾希特勒上台以来的政绩,魏玛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内政乱局,如今已经井然有序,曾经完全被别人操纵的外交场面,如今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元首率领德军公然挑衅英法的底线,对手连大气都不敢出。不仅如此,他们还交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更惨)的法西斯缔造者意大利。另一个是西班牙,由意大利引进。他们在国际舆论的耐心边缘摩拳擦掌,德国的希特勒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此时的他,已经完成了所有想要的诱惑,开始朝着年轻时规划的蓝图大步迈进!

贝多芬是哪国人(让全世界认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第1张图片

可能看不清楚o (╥𗍿╥) o

还记得希特勒二十四岁的时候,蜷缩在维也纳街头做流浪汉,他很认真地表达了对德国的向往和对奥地利的厌恶。他根本不想把自己当成奥地利人。在他看来,奥地利不应该存在,东欧那些日耳曼的地方也不应该存在。他们都属于大德国——一个应该由德国人统治的国家。他在描述维也纳时,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之都在元首眼里简直不堪入目:“我对哈布斯堡国家的仇恨越来越强烈。这个首都的民族混居现象,捷克人,波兰人,匈牙利人,卢西恩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还有像蘑菇一样激增的犹太人——犹太人,犹太人,无穷无尽的犹太人!!”你应该还记得,当年奥地利没能肩负起统一德国的责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放不下这个复杂的民族成分。希特勒想做的是夺回奥地利,这个本该属于日耳曼国家的空室,然后大力过滤掉这些让他悲痛的杂居民族,建设他梦寐以求的伟大德意志国家。但是,当24岁的穷人希特勒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只会被当成是疯子在做梦,而当44岁的希特勒再说一遍的时候,那就是德国即将发动战争,谁也无法逆转的权威命令。

接下来,元首将强行吞并奥地利。这个动作和之前的每一步一样,都是在刀刃上行走,但希特勒似乎比之前更加自信。这个自信不是瞎空。首先,英国换了新首相,无辜的张伯伦,他非常受纳粹党的爱戴。这位和善的绅士不仅没有对之前德国人的无耻行为感到愤怒,反而相当贤惠地表示要与纳粹党进行最大程度的和解;其次,法国长期处于半无政府状态,断断续续。希特勒高兴地看着法国政坛的内斗。如果他们像大革命时期那样派几批人在乡下混战就更好了。东方的俄罗斯现在是全欧洲的公敌,希特勒相信那个笨蛋比谁都不想打仗。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1869年3月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37年至1940年任英国首相。他因在二战前夕姑息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而受到谴责。

因此,国际形势对德国相当有利,我们必须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尽快发动战争。这个宏伟的计划在元首的脑海里盘旋了很久。他满怀信心地向部下解释了德国在未来实施计划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如何应对。其他欧洲国家无论有无战争都该如何相待,强硬还是温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最高贵的日耳曼人拓展与其身份相符的生存空间空——显然,纳粹十字所覆盖的土地已经被打下。读者可能会说,这个计划有点像威廉二世当时的世界政策。本质是相似的,但不同的是,威廉二世的目光仍然徘徊在旧帝国瓜分的殖民地上。希特勒早已将他霸道的手指伸向了德国周边的欧洲地区。他知道拿着刀尖跳舞有多刺激,所以他毅然打算用最绝对的方法解决人类最原始有效的暴力。

贝多芬是哪国人(让全世界认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第2张图片

纳粹铁十字勋章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希特勒的青春勇气和不要脸精神。德国的其他高官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的主子不要玩这么大的游戏。当然,他们当然没有在意希特勒的脸皮厚度,只是单纯的觉得长期赌下去会输,贪婪的结局将是一场无底的世界大战。他们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希特勒不喜欢人们质疑他头脑中所构想的“天人合一”的决策,于是那些劝他放弃的人——元帅·布隆伯格,因为身陷娶妓女和被炒作的丑闻,被希特勒免职,并缺席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精彩表现。人们再次记起那是1946年的纽伦堡;还有外交部长牛赖特,他可能不知道希特勒早就不喜欢他了。在执政的最后几天,他竭力劝说元首不要轻举妄动,使德国成为世界的目标,甚至威胁要辞职。然而,这一威胁却变成了希特勒炫耀的借口。不久之后,德国有了新的外交部长。没有人想改变元首的意志。正如纳粹党的报纸毫不掩饰地告诉人民,一切权力都紧紧地集中在元首手中。

1938年,在阿尔卑斯山附近的贝希特斯加登,坐着两个人,一个奥地利人,另一个奥地利人。

他们讨论的东西对他们背后的祖国没有好处。首先,希特勒从来不认为奥地利应该存在。不是有句话吗?奥地利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全世界都以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国人。在希特勒眼里,贝多芬出生在德国,贝多芬在奥地利的成就都是德国的。他本人就是一个不接受任何反驳的德国人。其次,坐在另一边的奥地利总理施尼格,在强大的希特勒面前也无法占得丝毫上风。他被告知奥地利必须接受奥地利所有解放纳粹分子的活动,并且有一个由纳粹领导人控制的内阁。如果你敢违抗,德国的铁蹄会在半个小时内踏下奥地利的防线,就算你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施尼格被希特勒的怒吼吓坏了。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希特勒突然和蔼地对他说,只要这个协议签了,我就再也不给我们德国人找麻烦了!——元首大人的天性总是说话算数的。

库尔特·冯·许士尼格(原名库尔特·冯·许士尼格/库尔特·冯·舒施尼格,1897年12月14日-1977年11月18日)是奥地利政治家。1934年,他接替被暗杀的恩格尔贝特·陶尔菲斯担任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总理。

进退两难的施尼格不得不在德国的屋檐下让步。他签的时候其实还有一线希望,就是回国后要借助“人民”的力量,消灭恶魔希特勒。之后,得以脱身的施尼格总理在奥地利发起了全民公投。他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同意德国人以这种方式干涉奥地利。然后他可以带着投票结果遗憾地告诉元首,对不起,人民,他们没有!一样!意义!

他越想越觉得安心。于是许世宁甜甜地睡着了。但是,他太低估希特勒了。如果元首天真到听了他的推理,凡尔赛和约就不会这么快变成废纸。听说他其实是想用舆论封杀自己,希特勒二话不说就发动军队围攻奥地利边境,公投计划流产。施尼希政府跟随他的垂死无助走到了尽头。

与此同时,由协约国维持的奥地利独立走到了尽头。

然而,面对思静,英法还是连大脚趾都没勾起来。

上期:为什么英法对希特勒的侥幸心理无动于衷?

杨青云:她是历史上唯一的职业选手。她是历史系的可爱女生,可以圆可以揉。她擅长卖萌打滚,文笔多变,考证严谨。调情前请得到边肖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