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王莹
前段时间,知名门户网站新浪教育频道与倡导个性化教育的学大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中小学教育专题研讨会”。在谈到“什么是好学生”这个话题时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明认为,现在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而忽视了孩子的素质培养。教育除了要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还要培养孩子不断学习的热情、兴趣和动力。
著名青少年心理学家宋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具备“德、才、情、愿”四种品质。其中,常被忽视的“情与意”,指的是认识生活的美好,看到世间的爱。
以个性化教育著称的学大教育集团CEO金鑫阐述了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金鑫说,正如国家教育标准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样,好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准、较高的知识水平、健康的体魄、正确的审美情操和过硬的劳动技能。但是,好学生也需要有自己良好的人格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他们应该有天赋,有技能,并且有一些特殊的技能。他们很快就会成为创新人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好学生。
基于以上三个观点,我觉得金鑫的观点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首先,“好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国家教育政策所要求的,并不仅仅指学习成绩优异。其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好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秉性学习一门技能,掌握一些特长,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
培养“好学生”不是生产“标准件”。在中小学,一些老师称他们为道德品质没有问题、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的“好学生”。高中毕业后如愿考上重点大学。但将来上班后,他们的表现平平,没有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这样的学生不能算作“好学生”。相反,有些学生的中小学学习成绩一般。在老师眼里,一些所谓的“一般学生”并不是因为从小就对某种知识和技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发展良好。大学毕业后从事自己喜欢的相关职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好学生”。
事实证明,全面发展不等于各科均衡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学科,对于智育中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几乎不可能各科都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很多班主任把这个问题理想化了。为了让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胜出,要求学生不考偏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要求偏科学生“取长补短”,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界定“好学生”的标准,要求我们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在文化课上的优异成绩,又要把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以及不求上进、执着追求的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更重要的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通过开设一系列彰显学生个性的选修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建设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
教育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作为家庭和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好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创新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