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28日10时18分46秒 423 0

腊八节的传说(腊八粥的传说)

八月节是中国农历十二月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就是十二月的第八天。古代称之为“腊月”,俗称“腊八”。腊月是一年的结束。在古代,当人们无事可做时,他们就出去打猎。一是获得更多的食物以弥补食物的不足,二是和野生动物一起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长寿和避免灾难。

腊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于宋代。在腊八节,宫廷、政府、寺庙和人们的家里都会做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里,皇帝、皇后、王子等。给文武大臣和侍从送腊八粥,给各寺院分发米和水果,给和尚吃。

传说一:腊八节是腊月初八(十二月),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朱元璋在狱中受罪的时候,那是一个寒冷的日子,饥寒交迫的朱元璋从狱中的老鼠洞里挖出了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朱元璋把这些东西煮成粥。因为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就把这锅杂粮粥叫做腊八粥。我吃了一顿美餐。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狱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并正式把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清教国王的儿子。看到众生生老病死,他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弃皇位出家。经过六年的苦行,我悟道了,在腊月初八的菩提树下成佛了。这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麻一米。后人不会忘记他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纪念。“腊八”成了“佛祖开悟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全国各地的佛寺都举行浴佛会,诵经念佛,沿袭释迦牟尼出家前牧羊女献食糜的传奇故事,为佛祖熬制香谷果粥,称为“腊八粥”。腊八粥是赠送给弟子和好男女的,后来在民间流行开来。据说有些寺院,在腊月初八之前,僧侣们捧着化缘碗,沿街乞讨布施,将收集到的大米、栗子、枣、坚果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分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之后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穷人称之为“佛粥”。

传说三:腊八节来源于“红豆杀鬼”的习俗。传说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个儿子,死后都成了邪灵,出来吓唬小孩子。在古代,人们普遍迷信,敬畏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身体不好都是因为疫鬼。这些邪灵除了红豆什么都不怕,所以有“红豆打鬼”的说法。所以腊月初八用赤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第1张图片

图注:腊八节是因为人们怀念忠臣岳飞。当时岳飞领兵在朱仙镇抗金,正值严冬九月。岳家军衣食无着,饥寒交迫,百姓纷纷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粥”,凯旋而归。这是十二月的第八天。岳飞死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腊月初八用杂粮和豆子煮粥,终于成为一种习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长城时,各地民工奉命前来,多年不能回家。他们的家人给了他们食物。一些家在千山一水之隔的农民工,得不到食物,导致很多农民工饿死在长城遗址。有一年腊月初八,没有饭吃的民工们一起劳动,积攒了几粒,放在锅里煮成稀粥。大家喝了一碗,最后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遗址的民工,人们每年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示纪念。

传说六:据说老两口生活艰苦,省吃俭用,攒了不少钱。但是宝贝儿子不争气,娶媳妇不贤惠,很快就把家业赔了。腊月初八,小两口又饿又冻。幸好有村民和邻居帮忙,煮了一锅米、面、豆、菜。意思是:“吃一顿杂交粥,记住教训。”这粥让小两口改掉了坏习惯,走上了正道,靠努力保住了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腊八吃稀饭的流行习俗被人们沿袭,是为了以此教训警示后人。

传说西晋时,有一个很懒的年轻人,总是游手好闲,坐在山上空,新婚妻子多次劝说未果。然而,在年底的十二月初八,他的家庭破裂了,年轻人饿了。他把家里的米缸、面袋、锅碗瓢盆都找了一遍,把吃剩的粉、吃剩的下脚料洗干净放进锅里煮。当地人借此机会教育孩子每到腊八就煮粥喝,不仅寓意腊八节不忘祖先勤俭节约的美德,也希望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第2张图片

传说:在腊八节的起源传说中,流传最广、公认的一个传说是牧羊女食神救了佛。这个传说被认为是关于腊八节起源的传说中最真实的一个,腊八粥也是一个传说。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离开了他的宫殿修行,因为他忍受了众生生老病死的苦难。然而,释迦牟尼苦修多年,还是一无所获。一天,他想在河里洗个澡,清醒一下头脑。洗澡后,他太虚弱了,爬不回岸边。这时,一个牧羊女经过,把他拉上岸。牧羊女的名字叫苏耶达,意思是善于生活。苏叶达给了他一碗米饭栗子煮成的粥。饭后,佛陀精神饱满,来到菩提树下,醒来。这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从此,佛教弟子把腊八这一天称为“佛祖开悟节”,腊八这一天,粥被视为良药。寺庙每年都要给佛祖献粥,分给世人。受此影响,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