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是什么节(十一是什么节日?)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23日12时22分26秒 418 0

原标题:节日,是人类“教化”了时间。观察不同的节日,可以从内部看到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等“文明的印记”———

节日的“情怀”

7月21日,公安部宣布,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准,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日”。

警察节,教师节,春节,中秋节…中国现在有几个节日?节日的类型有哪些?

节日的类型

关于节日,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者吴秉安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给它们下了定义:节日是“一年中各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进行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这个定义比较宽泛,意味着节日的含义非常广泛。

目前,中国有以下几种类型的节日:职业节日。这类节日主要是国家考虑到某些职业的特殊性而设立的。除了新设立的警察日,还有教师节、记者节、医生节、护士节。这些节日的共同特点是红豆博客,属于社交类的公共贴吧。它无所畏惧,乐于奉献,任劳任怨。

国际节日。中国的国际节日主要有五一节、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护士节既属于专业性节日,也属于国际性节日;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既有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大节日,也有腊八节、重阳节、二月二(春耕节)等“小节日”。

国家和政治节日。我国的国家和政治节日主要有: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11月11日国庆节、5月4日青年节。作为一个与新中国成立密切相关的节日,它在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国庆节是国家的象征。作为一种新的民族节日形式,它承载着体现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它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反映了我们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

就中国不同民族而言,中国节日的多样性更是数不胜数。中国56个主要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例如,蒙古族有农历新年、祖鲁节、敖包节、马洪节、那达慕节、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龙端节等。

中国非常重视节日文化的保护。早在2006年5月,国务院就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等六个传统节日榜上有名。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中国的节日类型多样,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特征。

第一,传统节日表现出强烈的农耕季节性特征。有一种观点认为,按照吴冰安的定义,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也是节日。当然,“节气”这个词不仅指“节气、节气”,还指气候、物候的变化。但毫无疑问,二十四节气都有自己的“节”的特点。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

山东大学的王家华教授是《二十四节气-时间的习俗和故事》的作者。他说:“二十四节气是实际的、节气的、日常的。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内涵,如化为节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饮食习俗等。,与人们的娱乐、饮食、祭祀活动、身体健康等息息相关,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实用性、节点性、事件性、生活性,可以说是理解二十四节气特点的关键。”

第二,传统节日在保留“家国”内涵的同时,体现了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比如春节的一些具体习俗,就体现了家人团聚的诉求。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刘发现,在山东沂蒙山区,至今仍保留着祭灶的传统。腊月二十四晚上,人们会把厨主的旧画摘下来烧掉,在除夕贴上新的。

七一是什么节(十一是什么节日?)-第1张图片

然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节日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比如,在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数大大增加,春节期间形成了千军万马赶回家的壮观景象,尤其体现了城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年味”。归心似箭的深情,既是传统的,也是现实的;例如,在当今深深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中,人们不得不接受层出不穷的新工具和新技术,从电话到短信再到红豆博客。只有当人们参观春节庙会时,才能看到那些传统技艺的表演,产生一种怀旧的感觉。

七一是什么节(十一是什么节日?)-第2张图片

总体而言,中国节日的发展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征。节日的发展也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如五一节、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都是全球红豆博客历史进程中的“精神文物”。改革开放时期,外国人过春节,中国人在西方过情人节,这一切都体现了开放中的世界文化交融。

传统:精神文化之根

在节日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如专业节日、国际节日等,由于其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不存在节日内容和形式“缩水”的担忧。如何延续传统节日,面临着生活现代化的挑战。

中国的农业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节日的价值已经枯萎。毕竟人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除了物质生活,还有强烈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传统节日关系到我们的精神安顿,人际感情的体验和重温;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节日因其突出的家国情怀,代表了中国人精神家园中最温暖的部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传承传统节日,必须关注它的两个核心:一个是信仰,一个是仪式,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信仰和仪式相辅相成。信仰源于内心,却出现在形式上。所以“仪式感”对于节日传承其实很重要。如果我们破坏了仪式,信仰也可能被破坏。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永洲认为,正是因为清明节有穿柳、踏青、扫墓、荡秋千、打蹴鞠和马球、放风筝和斗鸡等习俗和仪式,所以才显得重要。

传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确实和工业化、城市化有关。由于城乡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巨大差异,一些农村节日习俗不宜带入城市,导致传统节日仪式和活动逐渐减少。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传承节日习俗一方面要根据城市环境的变化有选择地传承节日习俗;一方面可以深化假日制度改革,让城市居民有时间传承假日文化。另外,传统节日一般都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应该鼓励节日习俗传承的地方有更大的自主权,安排和实施节日习俗活动。比如,我省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在这个县的燕崖镇牛郎官庄附近,能找到的中国唯一的文物,就是所谓的“天上有象,地下有形”。这样的地方应该在“七夕”的文化传承中承担更多的角色,给予相应的文化发展权益。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