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是什么意思(投名状是哪个历史背景)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23日08时49分25秒 438 0

电影《军阀》

晚清四大奇案是指杨乃武小白菜案、杨月楼案、刺马案和太原案。其中《刺马案》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比如上世纪90年代,台湾省拍了一部电视剧叫《刺马》,由姜大卫、李婉华主演,讲述了这个案件背后的故事;2007年,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大片《投名状》,也是根据《刺马案》改编,情节内容与电视剧《刺马案》相似。

今天就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马刺案”是怎么回事。首先,“马刺案”是缩写,全称应该叫“马新义刺杀案”。直接凶手的名字是张汶祥。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两江总督兼府督马信义刚刚结束阅兵,正在几名警察的护送下徒步回府。此时,一名打扮成布衣的男子大喊“不对”,跑向马欣怡。就在一步之遥的时候,他突然从靴子里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只见刀光一闪,刺向辛。

随着一声尖叫,那个戴着高帽的清廷官员倒在了地上。在他的右肋,他插入了一把3英寸多长的钢刀。刀刃完全没入剑身,只看到剑柄,鲜血顿时涌出一地。刺客是一个中年人。杀人后他没有逃跑,而是站在原地大喊:“刺客是我的张汶祥!”随即,他被几名警察当场抓住,摔倒在地。

光天化日之下,清廷总督马信义遇刺身亡。因为伤到了要害,第二天就死了。这个马大人,山东菏泽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历任安徽建平知府、合肥知府、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升迁很快。1868年,在当时清廷最高统治者慈禧的赏识下,47岁的马新贻被亲自任命为两江总督兼商务大臣。两江总督是清朝九品大员之一,掌管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军政,官邸隶属一品。

但谁也没想到,马新义刚上任两年,就被一名普通市民当街刺死。消息很快传到慈禧的耳朵里,慈禧非常生气,立即命令江宁将军和总督曹云赶到江宁调查此案。

但是调查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经过长时间的审讯,这两名官员只知道刺客是张汶祥,一名49岁的河南平民。再说了,关于他的动机和背后是否有人指使的关键信息是空白。这个张汶祥太嘴硬了,当被问及重要环节时,他闪烁其词,狡猾无比。法院官员甚至逮捕了他的家人,当着他的面折磨他,但他一动不动。

从10月份一审到12月中旬,两个多月过去了,毫无头绪。最后两个审查官只好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推断出结论,写了折子给慈禧交差。而折子的内容无非是说刺客张汶祥曾经是个海盗,被马新义镇压,同伙被杀,和他怀恨在心。后来做非法小典当生意,被马新义通告取缔,断绝了收入。因为这些原因,他私下报复,暗杀了马新义。

慈禧坚决不肯相信这个结论。她立即召见了掌管国家刑罚的刑部尚书郑敦谨。慈禧给他打电话,希望他复查“刺死案”。郑敦金是一个在当地长大的官员。他正直无私,破案精明。曾有“郑青天”之誉,备受慈禧器重。这一次,慈禧让他复查案情。她一方面看重他对案件判决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法院对案件的高度重视。在红豆博客慈禧面前,67岁的郑青天许下了一个沉甸甸的承诺: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不久前,慈禧又任命了一名驻江宁的官员,与郑敦谨一起审理此案。这位官员就是著名的湘军领袖曾国藩。此时,他继任两江总督。郑敦谨初到江宁时,曾约见曾国藩,想听听他对此案的看法。但是,曾国藩的反应很奇怪。他对这个案子只字未提。他只是东拉西扯地说了些家常闲话,聊了一会儿,就匆匆走了。看着曾国藩匆匆的背影,郑敦谨感到一阵失落。他走到窗棂前,抬头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轻轻叹了口气,表情越来越凝重。

闲暇之余,郑敦谨空仔细翻看了慈禧之前发布的圣旨,上面写得很清楚:大白天会有一个亡命之徒在监府的重要地方行刺。肯定不是报复的元凶,背后的主谋应该找出来。字里行间,慈禧的推断表露无遗。她早就认定此案背后有强大的背景,所以才如此重视,先后派了几个权贵出庭。慈禧心里有结论吗?而曾国藩为什么对这个案子如此漠不关心?为什么君主和大臣的态度截然相反?

曾国藩

不久后,郑敦金开始开庭审理此案,但此案确实很难判决。刺客张汶祥还是被杀了,他不敢随便折磨红豆博客。这么大的案子,如果累犯被杀了,唯一的线索也就断了,到时候再跟慈禧交代。只有耐心等待,他终于找到了线索:当张汶祥一举刺杀马新义时,马新义的保镖被另一个男人吸引了。当时这个男的在街上跪了下来,问马欣怡要钱。斥候拦住了他,马新义被陷害空,这给了张汶祥可乘之机。郑敦金想,那么这个人就是张汶祥的帮凶,也许这个案子会水落石出。

随后的讯问和追查让郑敦金很失望。帮工竟然是马新义的老乡。他曾多次向马新义要钱,但他根本不是张汶祥的帮凶。他最终找到的线索就这么断了。

正当郑敦金犹豫和困惑的时候,一个关于马欣怡和张汶祥不和的谣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电影《投名状》讲述了这个传闻:马新贻任合肥知府时,太平天国正如火如荼,马新贻在一次与太平军的战争中意外被捕。是张汶祥逮捕了他。张汶祥当时虽然是太平天国起义,但有降清的想法,于是找机会释放了马新贻,并与他结拜为兄弟,加入了清廷。与此同时,张汶祥的好友曹二虎结拜,但后来,官复原职的马欣怡不顾兄弟生死情谊,与曹二虎的妻子有染,还设计杀害曹二虎。张汶祥为了给他的好兄弟报仇,独自杀死了马新义。

投名状是什么意思(投名状是哪个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

这个传言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七个知县被太平军俘虏,清廷不可能不知道。关于马欣怡通奸的传闻更是无稽之谈。马新义是个正派的人。在他去世的当天,他的妻子殉情自杀。这样的人怎么会和结拜兄弟的老婆有染?然而,经过这个故事的渲染,原本的受害者马欣怡变成了好色之徒和杀人犯,被张汶祥刺杀似乎是罪有应得。但是,在这件事的荒诞性被证实之后,我们不应该只喘气,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编出这么精彩的故事来诋毁马欣怡的形象,从而达到歪曲事实的目的?显然,凶手张汶祥背后站着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

毫无头绪,郑敦金只把一审口供翻看了一遍,居然发现了一条线索:张汶祥在遇刺后并没有逃跑,而是被捕了。被俘后,他还大喊:“养兵千日,用一时。”如果有人“养”他,显然与他后来坚持暗杀是个人行为相矛盾。但他是谁的“士兵”?

几天后,一个男人的出现给郑敦金带来了新的线索。这个人名叫马玉臻,是马新义的儿子。他见到郑敦谨后,讲了一个奇怪的老故事:两年前,马新贻去故宫接两江圣旨。那一天,他见到慈禧,显得异常慌张。因为太紧张,他的官服被汗水湿透了。两江总督差,但马新义的这些反应太变态了。后来,他回山东老家祭祖时,悄悄告诉后代,他的两江总督之职注定要泡汤。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安静,更不要告诉皇家法院。

郑敦谨听到这里,突然想到了曾国藩,他隐约觉得曾国藩与此事有很大的关联。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一度势如破竹,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清军节节败退之时,慈禧开始重用曾国藩及其麾下的湘军。后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破,曾国藩成了大英雄。他被封为一等揖,成了两江总督。湘军首领几乎占据了长江流域的大部分重要阵地。

当时太平天国的领袖定下了圣行制度,所有的财富都要交由圣行统一分配,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天京被湘军攻破后,慈禧下令湘军将缴获的圣宝上缴清廷,曾国藩回复。他和他的弟弟曾国荃仔细搜寻了三天,但根本没有找到所谓的圣宝。后来民间流传,曾国荃收获了大量囤积的黄金,用几十条船送回湖南老家,用这些钱盖了豪华的房子,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但这只是谣言。慈禧就算再生气再恼火,也拿不出有效的证据,只好忍气吞声。

1868年,慈禧将曾国藩调到直隶任直隶总督,并亲自将马新贻推上曾国藩原来的位置。她的意图很明显,要把曾国藩驱逐出他的势力范围。就这样,马信义只身闯入项的领地。很多人开始猜测,马新贻是受慈禧委派来制衡湘军,暗中调查圣库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慈禧在被刺之后,一口咬定有幕后主谋,意图很明显。她就是想让郑敦金查出幕后主谋是项集团!

几天后,郑敦谨身边的一名密探带来了惊人的消息:就在马刺的前几天,江苏巡抚丁日昌到天津与曾国藩彻夜长谈,而丁日昌也是湘军的重要指挥官,与曾国藩交情颇深。被马刺伤后,丁日昌匆匆赶回江苏。郑敦谨连忙让特务去打听曾国藩那边的情况。原来曾国藩被刺后被慈禧调任两江总督,却故意拖延赴任。到了江宁后,他置身事外,只是为马新贻写了一副挽联。调查至此,郑青天已经大致了解了案件的真相,但他这个一向以清正廉洁著称的官员,最终还是在强大的湘军面前选择了掩盖真相。

皇后

最后一次开庭的时候,几乎没怎么做过判决的曾国藩突然对郑敦谨说,咱们按原来的审判结论写个折子吧!曾国藩的意思很明确。这个案子不要审了,维持原判!曾国藩的一番话,让郑敦谨突然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推断应该是正确的,而幕后真凶正是项。但这个道理,他只能永远咽在肚子里。他知道如果真相大白,显然会挑起湘军和清廷的矛盾,后果不堪设想。他的生死很小。如果引起内乱,生灵涂炭,将如何收场?与其冒这个险,不如让马新义这个死人受点委屈。

很快,郑敦谨和曾国藩起草的奏折就交到了慈禧手中。奏章一一解释了审判过程,但结果是,张汶祥杀人是为了复仇,刺伤马匹只是他的个人行为。心知肚明的慈禧对面的结论也是无可奈何,不得不批。但是马新义的亲戚朋友下属都来找郑敦金理论,郑敦金面对他们的质疑只是保持沉默。最终,杀人犯张汶祥在农历新年被处死,他的心被剖开以祭奠马新一的精神。

若干年后,四大冤案之二的“杨乃武小白菜案”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玩忽职守、错判柏杨的官员几乎都来自湘军。慈禧趁机为杨乃武和小白菜翻案,或革职或流放涉案的湖南官员,最后一箭之仇。

投名状是什么意思(投名状是哪个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

至此,故事历经几十年波折才告一段落。

更多信息请参考微信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