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发家史(海底捞老板发家史)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有点生活阅历的,都见证过很多企业从大红大紫到破鼓万人捶。
正像红楼梦中说的,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屋塌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海底捞很多人听过,没吃过,吃过的也未必知道这名字啥意思。
正是那一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正在为自己火锅店的名字抓耳挠腮,抓了一上午,还是没有想好,于是,无精打采的张勇坐在老婆边上扒眼,看着老婆打麻将。
忽然,张勇老婆嘴角微微上翘,手里的牌啪一下拍在了桌子上,喊道:海底捞,自摸。
谁知此时张勇的反应比他老婆还大,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啪的一拍大腿:有了,咱们火锅店的名字,就叫海底捞吧!
张勇出生在四川简阳的一个普通家庭,学习成绩不好,去上了个技校,在1988年进入拖拉机厂,成为了一名电焊工,一个月90块钱。
不安分的张勇,开始踏上了创业之路,听人说啥挣钱就倒腾啥,最开始,张勇瞄上了赌博机,拿出所有积蓄和东拼西凑来的钱,准备大干一场,却被一个卖金表的给骗了。
张勇第一次创业,就这样胎死腹中。后来辛辛苦苦卖了一年的麻辣烫,赚了一万块钱,又被个发廊的女朋友给骗了个精光。
两次被骗的创业经历,也让张勇收敛了不少,思来想去,拉上两个朋友,支了几张桌子,打算开个火锅店。
但是对于张勇来说,要手艺没手艺,要经验没经验,连起个店名也是灵机一动来的。
即使功名成就之后,他也从不讳言自己的火锅店口味一般,别说百年老店祖传手艺,张勇连饭都不怎么会做。只能一只手拿着菜谱,一手炒火锅底料,可想海底捞开店之初,生意惨淡也是意料之中。
没手艺,那就服务好点吧,张勇夫妇也是真的用了心。你领小孩就帮你带小孩,你鞋脏了就帮你擦鞋,陪笑、陪聊做指甲,把顾客当上帝一样伺候,这时候,海底捞的服务确实是用了心,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效果确不错。
火锅店很快就聚拢了一批回头客,生意越来越火爆了起来。尝到服务甜头的张勇也开始有意在这上头做文章,把服务当卖点,海底捞也顺势扩张,开了一家又一家分店。
海底捞的变态服务,越传越离谱,整出了好多的段子,其实就像每年都涌现的一批批的网红店,总有人爱跟风、爱扎堆。
真正让海底捞大火的,还是2003年,也是个特殊年份,海底捞于是提供火锅外卖服务。
包装整的整整齐齐,肉是肉,菜是菜,甚至还提供电磁炉。电磁炉第二天再由店员带回。
外卖这事放现在都司空见惯了,当年可是个创新的玩意,甚至还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一下就让海底捞家喻户晓了,后来还找了个大学教授,出了一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
海底捞流量有了,名气有了,遍布全国的分店也有了。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海底捞站对了风口。
因为那时正是中国中产快速成长的20年,火锅店论味道,其实各家真的大同小异,基本没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但是人家海底捞有口碑,有变态服务,吃起来更有面子。
赶上小孩儿、女人过生日,推个小车给你送个蛋糕,唱个歌,满满的仪式感,拍个照,晒个朋友圈,倍儿有面儿。在花里胡哨的耍个面,好帅、好浪漫。你们问哪浪漫了?我真不知道,但是女人们喜欢。
女人喜欢,小孩喜欢,朋友圈也喜欢,无论哪个行业,只要能稳定抓住一小撮人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生意就差不到哪去,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大。
最终,海底捞也成功把张勇夫妇推上了首富宝座,当然是新加坡首富,张勇夫妇举家移民新加坡,原因嘛,都说是为了避税。
从2015年到2019年,海底捞门店数量依次为146,176,273,466,768家,到了2020年,却新增了530家门店,总数量达到1298家,新增数量超过从94年开始24年的总和。
海底捞2019年盈利23.5亿,2020年利润下降到了3亿,到了2021年,直接预亏损38亿元。
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也坦言,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六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了
大家都说海底捞成于服务,其实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海底捞的师徒制人才裂变机制,让海底捞的人才和经验能够成功推广到多家分店。
据说海底捞设计了两套薪酬机制供店长选择,一种是只能拿本门店的利润分成,第二种是还可以拿徒弟徒孙餐厅中的利润,很多店长当然选择后者,这也刺激着店长不遗余力的培养新店长,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使得成功经验能够更好的传承复制。
变态的服务口碑,贵人两百的优越感溢价,师徒带教的店长薪酬和人才裂变的抱团经营模式,实现了海底捞的飞速发展。
但是当有一天人们对海底捞这一套已司空见惯,当海底捞的门店数量庞大到鞭长莫及没法抱团,当张勇剔除了最初的合伙人,一人独断,不知这个从麻将而来的火锅店还能赌对几次?
全文完,感谢阅读,觉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