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高分技巧)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1年12月28日11时45分31秒 378 0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高分技巧)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高分技巧)-第1张图片


一、真题速递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略。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审题】

标题中的“图”是图景,突出了对现实的描绘或对未来的想象和勾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当然是题目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质上是科学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受记叙文体所限,考生所选切入角度要尽可能小,做到有故事情节,有细节描写。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题目可写内容很多,如消除空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止土壤污染,整治环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考生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写散文;可以适当虚构,也可以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写作要求符合18岁青年喜欢想象的思维特点,写作内容符合学生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实际,写作题目画卷感强,富有审美性和文学意味,利于有特长的考生发挥。

写作提示:考生可以从自身生活体验出发,构思一个故事, 以美丽乡村为背景,叙写生态环境,从原始淳朴到遭遇破坏,再到环境与经济并重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改变入手,深入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现实中的影响,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蓝图。

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


【佳作欣赏】

绿水青山图

北京一考生

温和的阳光洒在远处的雪山上,苍鹰在湛蓝的天空中盘旋。地面上,盐湖波光粼粼,宛若一块蓝宝石嵌于高原之上。卓玛凝望着眼前的景象,黑红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粲然笑意。她轻轻捧起搁浅的湖鲤,将它放回大湖。湖鲤游弋着远去,卓玛的思绪也飘回了那段令她进退维艰的岁月……

作为第一拨学成的藏族大学生,卓玛飞一般回到了家乡,踌躇满志。然而,眼前的景色已非昔日般纯净——盐湖萎缩,再不是儿时那般广阔浩渺,成群的湖鲤也不知所踪。湖畔,垃圾星星点点地散落着。远处,山石裸露的高山草甸上,一大群羊仍肆无忌惮地啃食着青草……卓玛心头一紧,不由得想:这还是我在异乡心心念念的净土吗?

“说了多少次,羊是我们家的命根子,一只都不能少放!”已经不知是第几次了,卓玛又被乡亲拒之门外。她红着眼眶,却更加坚定了信念。这位聪慧的姑娘,决心以另一种方式恢复净土。她苦口婆心地劝说家人开了首个藏家旅馆。于是,游客们每日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慢慢地,一些乡亲按捺不住了。他们被卓玛家的欢声笑语吸引,蜂拥而至,询问开藏家特色旅馆的事情……如此,羊少放了,大家的收益也增加了,一举两得!

另一次,卓玛看到一个背着药箱、准备去棚里打药的老伯,自告奋勇地帮忙。她取出那架小无人机,娴熟地设置好时间、范围、用量;无人机在葱郁的作物上空缓缓飞过,洒下一片片水雾。这样,每株作物都得到了滋养,而土壤一点也没有被污染。老伯在惊喜中用一双粗糙的手轻柔地抚摸着这个小家伙。自此,卓玛家又多了一项收益——出租无人机。……

一声鸟鸣将卓玛的思绪拉了回来。“啊,白鹭!又一只!”她欣喜地在笔记本上记下,准备到野生动物保护站汇报哩!她回眸,望向远处经幡飞扬的座座藏式旅馆,望向来来往往的车辆,望向被圈养起来的羊群,一首藏歌不禁婉转而出,伴着鸟鸣,如同一阵天籁。

涓涓细流汇成江湖,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卓玛以微薄之力恢复了土地姣好的容貌。她坚信,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助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定会绘出一幅更加巨大、绮丽的盛世绿水青山图!

【阅卷点评】本文记叙了一位藏族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面对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了“盐湖萎缩”“羊群啃食草甸”“垃圾随意丢弃”的现状,毅然担起责任,锲而不舍地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运用自己的知识,既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又保护了环境,留住了“青山绿水”,一个有担当、有信念的当代青年形象跃然纸上。本文文笔生动,主旨突出。


二、考点精讲

(一)高分记叙文“三味”

“哲理味”。就是文章要“有思想”,要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百思特网为“有思想”百思特网、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 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 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3.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散文味”。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
  请比较以下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一组:
  1、 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2、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二组:
  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
  2、 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三组:
  1、 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
  2、 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三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一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小说味”。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鼓吹让学生来虚的吗?其实高中生的认识能力,远比初中时候强,他们已不再是只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初中生可以不明白文学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道理,可以不明白将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巴、王二的额头、孙五的眼睛合成一个人的写法,高中生却必须明白,而且也能做到,这是对文学有深入认识的表现,也是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体现。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三味”俱佳,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


(二)高分记叙文常用技法

[技法1] 一线串珠式

1.时间线索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按时间顺序进行描述,其内容先后有序,结构层次井然,形成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当然,技巧成熟也可以采用插叙或倒叙的叙述方式,优化叙述效果。

2.空间线索或场景、画面的依次转换

将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点或生活场景、画面按一定的思路依次串联,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主题。其中每一个地点、场景、画面都能独立支撑一个故事,但将它们按一定的结构层次组合好,能使主题表达更深刻。

3.情感线索

将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的不同情感按照顺叙或倒叙的方式展现,以突出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自然地引导读者感受与思考。

4.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高分技巧)-第2张图片


[佳作欣赏]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修 钟

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儿是故宫,老王工作的地方。

刚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了西三所的红门。“嗨!王老师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席——一座乾隆年间的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展现在眼前。老王细细赏了一番,心中甚觉其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伸了个懒腰,沐浴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

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觉得钟表虽美,但运转的表针太过死板,少了灵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上面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时,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分享一下高见呀!”几位同事调侃道。“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还可以做文章。”“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恼啊!”老王摇摇头反驳道:“人人皆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对于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部件一一连接起来;将银箔尾端捻做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

合上上盘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游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花猫,微微一笑。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你们啊,只会做千篇一律的工作,别人的溢美之词你们何必多言?众人无话可说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巧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

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技法借鉴】 

首先,此文构思新颖别致。通过老王修钟的故事,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无所发现处”独出心裁,有所发现和表达,彰显了巧匠的创新意识。其次,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层次感强。故事情节发展前后勾连映衬,相互照应。

另外,文中不乏情趣生动的细节,尤其是结尾处的秦腔,余味悠长。


[技法2] 画面组合式

1.特点

写人叙事中,不必交代完整的事件,“抓拍”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定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示人物或故事情节,从而揭示某种主旨,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

2.使用注意事项

画面组合,要有感人的形象和艺术构图,画面感要强,应有向心力,即各个小部分的内容取向应扣紧主旨。

3.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高分技巧)-第3张图片


[佳作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皱纹中的智慧

江苏一考生

岁月的车轮在人生的道路上碾过,深深的皱纹诉说着爷爷的人生,体现着纯朴的智慧。

一、牛耕

“吆喝,吆喝……”爷爷沙哑的呼声在空旷的地里显得格外清晰。天上乌云开始汇聚,要下雨了,我忙跑到田埂边。“爷爷,快回来!”“知道了,就这一块了,耕完再回去。”话毕,又响起了吆喝声。天空果真飘起细密的雨。爷爷回来时身子已湿透,脚上沾满了泥。“爷爷,你把牛卖了吧,这牛都老了,耕地太费力了,现在有机器,很方便啊。”

我望着爷爷,说出心里的想法。“小丫头,这牛耕虽然慢,但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适用啊。趁爷爷还有劲,多耕些地,比机器耕得细呀,也不伤地。”如今,村里只剩爷爷家这一头牛了,也只剩爷爷一个人还在用牛耕地。望着屋外的雨,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烟雨朦胧中,一人一牛,多么和谐,多么自然。

二、珠算

“嘚咚、嘚咚……”爷爷撑着老花眼镜,拨弄着算盘,时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爷爷,你在算账啊,我帮你吧。”“小丫头,你能帮我什么,你会用这老算盘吗?”爷爷笑着向我挑眉。“我用手机帮你算,你报数字就行,比你这快嘛,而且又准。”“哎,你就不懂啦,你那新鲜玩意我这把年纪学不会了。这老算盘倒好用,爷爷教你算吧。”“不要,我看着就晕了。”爷爷低下头去,眉头皱紧,自己又开拨。我偷偷地用手机计算,发现爷爷的结果那么精准,丝毫不差。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静坐,手指拨弄,那般淡定,那么稳重。

三、戏曲

静夜,凉风习习,微弱的星光陪衬的皎月,洒下清辉。爷爷在门前的老槐树下,抽着旱烟。“爷爷,夜晚天凉进屋睡吧。”“丫头,坐这儿,这点儿凉,爷爷还受得住。”“那您讲故事给我听吧。百思特网”“故事都给你讲遍了,没了哟,爷爷唱歌吧。”爷爷清了清嗓子:“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转保定乾坤……”爷爷的歌声并不动听,却带着莫名的心颤、悲凉。望着爷爷皱纹间的无限认真,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净化了的境界。一人一曲,那般投入,那么自然,在月夜下格外协调。

【技法借鉴】

这篇记叙文通过三个画面,描述了“爷爷”人生纯朴的智慧。三个画面,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述说着爷爷一生的为人经历。从农耕文明,写到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取材角度独特、灵活。每个生活片段,都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出爷爷“智慧”的风采,通过对爷爷的动作、语言、肖像、神情的描写,以及环境烘托等表现方法,使爷爷的“智慧”形象栩栩如生。


[范式3]  情节突转式

当事件按照合乎逻辑的思路波澜不惊地向前发展,读者的心态已经平和自然甚至有了一定心理预期的时候,故事突然峰回路转或急转直下,往往能够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给人惊喜,给人震撼,给人叹息。情节突转,一波三折,往往扣人心弦,效果出人意料。

[佳作欣赏]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小 镇 火 车

“呜——”火车哐当哐当慢慢停下,吐出一堆白烟,惊得周围看车之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看着。

当晚李老爷的儿子便难得和他爹说起话来。自从他坚持去新式学堂,李老爷气得抽了他一顿,两人便一直僵着。

“那火车可神奇了,你说黑煤咋就让它动起来还冒白烟呢?”儿子问。

李老爷年轻时在大城市读了几年书,自认为见过世面,说话便总带着些不以为意。他看着这娶了四房小妾才生下来的儿子眼里灼人的对未来渴望的光亮,磕了磕烟杆。“这有什么……说不准和黄包车似的有人拉罢了。”

儿子“嗤”了一声,“怎么可能。不过确实和招黄包车似的,我一招手那车还真停了——开车的是我同学辉子!我也要学开火车,我要去外面长见识!”

“不准!”李老爷重重一磕烟杆,这小子心越来越野了。不过黄包车是好,他每回站在车夫面前招车,他们总笑着吆喝两句:“客人去哪儿?”就是跑起来颠了点。

小镇修铁轨通火车的事似乎丝毫影响不了李老爷,他仍旧每天抽抽烟,看看账本,偶尔去地头转一圈。

过了几个月,最近难得回来的儿子一进门就说他会开火车了,还说下周二辉子就让他正式开一次火车。

“你怎么能给人当车夫?”

李老爷气得摔了烟杆,心想或许得让儿子从学校回来了。天天向往外面与未来,以后还怎么做老爷?

周二那天儿子一大早就爬起来,说火车停在邻县,要赶过去。李老爷瞅了眼门外,朝阳绚丽却不如以往多彩,反是如鲜血般红得专一而热烈,仿佛在迎接新生。他爬起来,点上了烟。

这天天气是极好的,青天白云明日静静看着人间。李老爷想起了儿子的话,犹豫了一下,换了身马褂,取了最宝贵的一支烟斗,慢悠悠向城东晃去。

没有黄包车,累人。李老爷揩了把汗,终于还是顶着太阳爬上了铁轨。

恰好,远处火车正喷烟驶来。

李老爷看着那一点点大的东西,再次坚定了回去就让儿子退学的想法,这么小怎么挤得下几百人?不过他还是如同年少招黄包车那样站在它面前挥了挥手。李老爷看见有头从车窗里钻出来,似乎和那黄包车车夫在吆喝一样。他仰头,看着蓝到透明的天,忽然想起了年少读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中华之崛起,其希望……”

“快躲开——爹!”头脑里的话被儿子的嘶吼打断,他木然地睁眼,整个人被笼罩在火车的巨大阴影之下,温热的烟雾淹没了冷僵的躯体,一片白茫之中轰隆之音如同年幼时经历的炮火……

烟斗跌落,断成两截……

后来,李老爷直到死也不敢坐火车。

【技法借鉴】

小说从开端到发展,经过三重蓄势,逐步表现李老爷对火车的抵触。但是高潮部分的景物描写又让读者期待情节会在李老爷见到真火车后突转:李老爷会转变观念,接受新事物。结尾情节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突转,李老爷受到了惊吓,“直到死也不敢坐火车”。小说在读者瞠目结舌的震撼中结束: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冲击是多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