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6月16日06时25分14秒 378 0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

五月五

过端午

端午节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有其独有的习俗和仪式感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

……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走近

沪上三位端午女达人

看看她们有什么拿手绝活

包粽达人黄维华

“穿针引叶”不用线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1张图片


黄维华。金丹 摄(下同)

在浦东新区书院镇中久村,

有个“穿针引叶”不用线的

包粽达人黄维华,

手法娴熟,

30多秒一个粽子便已呈现在眼前。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2张图片


来到黄维华家,

只见黄阿姨正悠然地包着棕子,

有的老邻居还慕名而来学“绝网技”。

黄阿姨是小区远近闻名的包粽达人,

不仅速度快,而且包法特别。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3张图片


只见她拿起3片粽叶排开,

窝成圆锥状,

用勺子舀一勺糯米垫底,

放入蛋黄、肉块,

然后盖上一层糯米,窝成三角形,

之后取来一片棕叶缠住粽子。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4张图片


最后用一根10多厘米的细长银针,

穿过粽身,像穿针引线一样,

将粽叶的尾部穿入针孔里,

带网到对面,一只粽子便制作完成。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5张图片


“这是新式包法,比起传统的三角粽,它少了绳线捆扎,但却可把糯米扎得更加紧实,下锅烹煮时也不易出现粽叶破散,糯米掉落的情况。”黄阿姨边比划着边介绍。

这种特别的包粽法是怎么学来的?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阿姨看到邻居制粽却不用绳捆,出于好奇心的黄阿姨便在一旁细细观察了起来,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形成独特的“黄氏包棕法”,如今这手法早已了然于心。

今年65岁的黄阿姨,退休在家。17岁的她就跟着父母学起了包粽子手艺,近50年的岁月让她成了一名包粽能手,多少糯米配多少调料,黄阿姨总能精确掌握,咸淡适中,从不失了水准。除了传统做法,黄阿姨在馅料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糯米里掺进松子,可让粽子愈发粽香四溢,咸粽里放入草头干、蛋黄、肥瘦相间的肉块等多种食材,让粽子糯而不腻,甜味粽子除了红枣馅,还有葡萄干馅、蜜枣馅、豆沙馅等种类,黄阿姨笑着说:“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比起我们小时候,这粽子的包法也花式繁多,圆的、扁的、四角的、三角的……”

徐星涛制作

酒香不怕巷子深,黄阿姨好手艺自然吸引了不少邻居慕名前来,每到端午前夕,邀请她帮忙制粽的邻居不少于30人,每年至少要消耗五六百斤的糯米,最多时一天就包上了600多个粽子。难能可贵的是黄阿姨却从不收取邻居半分费用,“左邻右里的,一点点忙也不算什么,退休在家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黄阿姨腼腆地说,就这样,她义务帮着制粽也已有了5个年头。

除此之外,黄阿姨还连续多年受邀去书院镇文化中心教授制作粽子的方法,并帮着村里包粽子送给辖区内90岁以上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粽店达人王佩华

百年非遗粽店店主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在上海,说到粽子,不能不提松江泗泾的广利粽子。作为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广利粽子,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至今已有126年历史。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6张图片


王佩华。资料图

店主王佩华今年74岁了,新民晚报记者见到她时,依然精神头十足地在店里忙碌。王阿婆说,端午到了,店员们最近都是连轴转,3点不到就起床准备原料了,依然供不应求。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7张图片


店员在包粽子。徐程 张哲伦 摄

取叶、折斗、放米、定型、缠紧、捆扎……在这个不大的小店内,店员们手指翻飞,数秒就能网包好一只,落馅均匀,四角分明。而在后院,一口特质大锅正冒着热气,一锅能煮400只,粽香弥漫。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8张图片


松江广利粽子。徐程 张哲伦 摄

广利粽的选料十分讲究,包粽用的糯米选用安徽南陵泾县所产;肉用冷鲜肉而不用热气肉;包粽子的粽箬用福建产的,既软又清香不绝;连扎粽子的稻草,也要用香梗米的稻草。在制作工艺上,淘洗干净的糯米沥尽水后,加酱油、味精、糖拌和后要醒料,三小时后才开始包扎。粽箬经开水煮过,包扎时,粽内配红白肥瘦两条猪肉。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9张图片


松江广利粽子。徐程 张哲伦 摄

煮粽的老汁汤更是秘制配方,大火烧一个半小时,小火再闷两个半小时,煮出来的粽子咸淡适口、香气浓郁。

香囊达人陈杏芝

制作技艺传承人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10张图片


普通的一根细针、一块花布、一团白棉、一抔药粉,在行家手中就能制出散发着奇妙气味的小狮子、猫头鹰、大熊猫、青花瓷香囊……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在上海,有一位年近70岁的老太太与香囊结缘,退休后专职设计制作香囊,一钻研就是十几年。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11张图片


她叫陈杏芝,现在是闵行区“香囊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端午节之前,新民晚报记者特地拜访了她,请她讲讲香囊里的小故事。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12张图片


在古时,填充了药材的香囊起到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现如今科技发达了,驱虫防病可用更方便高效的方式完成。

配香囊、挂艾草则延展出了全新的价值——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保存。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13张图片


陈杏芝说,这些年她奔走在一个个教室中,为形形色色的人讲过香囊这堂课。值得欣慰的是,对此感兴趣的大人、孩子还真不少。

民间绝活(来欣赏三位上海阿婆的拿手绝活)-第14张图片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宋宁华 杨洁 萧君玮 孔明哲 徐程 屠瑜

编辑 | 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