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3月20日13时10分49秒 418 0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日食是怎么形成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日食是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很多同学都想知道日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其中有哪些物理原理?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日食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图片


日食形成物理原理


日食,又叫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网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影子。


当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就发生了日食。


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而且这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就发生了月食。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一面,而且这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就发生了日食。


每次发生月食时,半个地球上的人都能见到。而发生日食时,只是处在比较狭窄的地带内的人们才能见到。


日全食过程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网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日食是怎么形成的)-第2张图片


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2、食既。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从初亏开始,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网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时,称为食既。天空方向与地图东西方向相反。


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距离最近;日偏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


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