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成语故事焚琴煮鹤)
焚琴煮鹤(成语故事焚琴煮鹤)
假期带小朋友回家,父亲从邻居家买了一只大公鸡。宰杀完毕,准备下锅。我吩咐小朋友到外面柴禾堆上拣点干柴。
一会儿,他拎着斧头,扛着半截木桩子进来了。
“你准备干嘛?”我愣住了。
他得意洋洋地说:“不是有个‘焚琴煮鹤’的成语吗?古人既然能焚琴煮鹤,今天我就现场劈柴炖鸡!”说着就掀倒木桩子,抡起斧头准备劈柴。
“得得得!”我赶紧拦住他,“放着现成的干柴你不拿,倒临阵磨枪要劈柴了!你也不想想,这木桩子你劈得开吗?再说了,‘焚琴煮鹤’说的也不是这个意思啊。”
“是吗?”这会轮到他发愣了,“那‘焚琴煮鹤’是干啥?”
我笑着对他说:“你先把你的斧头放下,把木桩子扛回去,正儿八经地拣点干柴禾,咱们先把鸡炖上,然后再说这个‘焚琴煮鹤’的故事。”
他照做了。一会儿,炉膛里火势旺了起来,锅里的水渐渐有了响声,香气开始四散流溢。我们闻着鸡的香味,聊起了“焚琴煮鹤”的典故。
我们常把古琴叫“七弦琴”,它还有非常好听的别称——“绿绮”和“丝桐”。从这个别称我们就可以判断,琴是雅器,而非俗物。白居易有一首诗《船夜摇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显然,琴有着它的独特魅力,它成为古代文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笑傲江湖》中,刘正风和曲洋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一曲琴箫合奏,竟然让他们搁下纷争,忘掉仇恨,互为知音。是音乐,打破了他们之间身份和地位的差异。
琴乐如此高雅,固然需要演奏者技艺超群,一张好琴的辅助也必不可少。一张好琴得来不易。就拿唐代的“雷琴”来说吧,据说,“雷琴”第一代宗师雷威,曾“遇风雷独往峨眉,酣饮着蓑笠深入松林,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这才诞生了名琴“九霄环佩”。
同样,鹤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很特殊。宋代有一个叫林逋的人,写诗、作画、书法无一不精,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但这个人生性高傲,不愿意当官看人脸色,于是就隐居在杭州西湖,闲来无事就驾着小船到附近的寺庙游玩,和一些高僧们吟诗谈禅。
相传他养了两只鹤,也跟着他沾染了不少仙气。一旦打开笼子,它们就飞上云霄,在空中盘旋很久,然后再飞回笼中。林逋不在家的时候,如果有客人来访,他的书童就打开笼子把鹤放出去。林逋远远看见鹤飞上天空,便知道家里来客人了,赶紧驾船回家。
林逋就这样坐拥湖光山色,过起了植梅养鹤的单身贵族生活。在世人眼里,他成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世外高人。我们常说的“闲云野鹤”,无非就是林逋这种网自由洒脱的人。
琴与鹤,一静一动,都是中国文化中最美的构成之一。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焚琴煮鹤”,字面意思是焚烧琴去煮白鹤,这跟用柴禾炖鸡截然不同,前者实际上就是一种破坏行为。你说,这是不是一件让人闹心的事呢?
有关“焚琴煮鹤”的笑话不少。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鸽异》:邹平有一位张姓公子,喜欢养鸽子,“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跟像我们很多家长爱护孩子一样,“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护得无微不至。
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鸽神”。有一天晚上,鸽神化作白衣少年,给他赠送了一对世间绝无仅有的白鸽。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两年以后,那对白鸽产下了雌雄三对白鸽。
有一天,张公子见到父亲一位当高官的朋友。寒暄之后,这位贵官就问张公子,听说他养了不少鸽子,言下之意好像他也是鸽子爱好者。既然都是爱好者,张公子难免有惺惺相惜之意,心里虽然舍不得那些上好白鸽,但又不好拂贵官的面子。一番激烈网的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挑了一对白鸽送给贵官。他以为,贵官既然喜欢鸽子,肯定也识货,知道这对鸽子的份量和价值不亚于千金之资。
过了一段时间,他去见贵官。他多少有点洋洋自得,脸上都表现出来了。可是等了好一会儿,贵官竟然没有开口说感谢之类的话。他忍不住问网:“前几天我送给您的鸽子怎么样啊?”
贵官淡淡地说:“味道还不错。”
张公子这一惊非同小可,他问:“怎么,您把它们吃掉啦?”
贵官说:“对呀。”
张公子大惊失色,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鸽子呀,这个品类叫‘鞑靼’,人间难求啊。”
贵官咂巴咂巴嘴,想了一会儿,说:“味道也跟普通鸽子没什么区别呀。”
张公子非常伤心,却又无可奈何。他悻悻然回家去了。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鸽神很生气,把剩下的三对白鸽带走了。第二天起床一看,果然如此。张公子很是痛心,索性把自己养的鸽子分批送人,直到送完为止。此后,他再也不养鸽子了。他绝望的心情,大概跟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摔碎古琴“递钟”时一样吧。
“焚琴煮鹤”之外,古人列举了几桩非常煞风景的糗事: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对花啜茶,松下喝道。行为不同,但内在的道理都一样。没有艺术细胞,偏偏要学人做雅事,往往适得其反。
故事讲完了。我对小朋友说:“你看,如果真让你宰了一飞冲天的仙鹤,再把自己心爱的琴劈成柴禾,这样煮出来的鹤肉,你还吃得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