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宣布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计划今年发射首星
感谢华南IT之家网友吴彦祖的线索投递!
IT之家7月12日消息,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今日在湖北武汉举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论坛上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道综合遥感星座建设,可为用户提供分钟级的即时遥感信息响应。
据介绍,超低轨道综合遥远星座计划今年完成首颗卫星发射,2024年完成9星服务验证集群发射。2030年,星座将扩容到300颗网卫星,具有15分钟应急响应能力网。
首星成功入轨后,将论证和展示超低轨道飞行技术、高分辨率地面成像技术、星上智能处理、信息直达用户终端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IT之家科普:超低轨道网通常是指高度在150公里到300公里的轨道。 与传统轨道相比,超低轨道飞行可以提高载荷工作效率,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提高信息获取和传输效率,适合批量生产和高密度发射卫星。
例如,对于可见光负载,由于距地球表面的距离相对较短,相机获得相同分辨率图像的焦距和光圈也基本按比例缩小。 对于微波遥感负载也是如此。 功率孔径乘积随着轨道高度的降低而显着减小,可以有效降低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天线的功率和电孔径。
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超低轨道卫星的研究。 美国提出高分辨率观测的“魔鬼鱼”计划; 分离遥感图像和超低轨道大气数据; 欧洲航天局于2009年发射了重力场和稳态洋流探测器,获得了高精度重力场测量数据。
超低轨卫星在光学、微波、地球物理领域、电离层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然而,超低轨卫星的研制却迟迟没有进展。 主要原因是随着轨道的减小,大气的密度急剧增加,轨道环境和大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大气阻力扰动和高浓度原子氧环境对卫星影响突出,超低轨道卫星稳定运行难度极大。
广告声明:文章中包含的外部跳转链接(包括但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密码等)用于传达更多信息,节省选择时间。 结果仅供参考。 IT之家的所有文章均包含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