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变高值化“宝贝”
另一种变废为宝的方法
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变成高价值“宝贝”
把“生命之门”握在自己手中
说到二氧化碳(CO2),人们普遍认为它就像废木头一样,不但无用,而且还是破坏气候、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 到目前为止,研究网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来处理它,比如囚禁它(固化密封)、将它驱入水牢(钻入海底)等。然而,在张向平眼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介绍,CO2是一种优良的原料,廉价易得。 十几年来,她的离子液体团队在张锁江院士的带领下,一直在思考如何高效转化利用CO2,变废为宝。
对付顽固分子,派积极分子充当“说客”
二氧化碳利用是全球重大战略问题。 欧盟于2016年6月推出计划,将CO2利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日本制定了二氧化碳利用规划路线图; 我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将其列为《行动计划》重点研究任务。 然而,由于CO2分子活化难度大、反应途径复杂、产物选择性低等问题,其活化转化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科学问题之一。
“CO2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想要转化利用并不容易。我们知道CO2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通过强双键连接而成。如果你想‘敲’一下将它们打开,将紧密相连的碳氧双键还原成氧和碳是相当费力的。” 张向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向平进一步解释说,CO2的直接断键活化需要高温高压,但如果能发现其他活性分子是“说客”,比如环氧化合物,就可以诱导CO2的活化,使其转化为更轻松网。 此外,还需要添加一种“介质”,即合适的催化剂来促进CO2的高效转化。
十年来,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研究网团队逐渐找到了不辱使命的强大“干将”——具有多活性位点协同作用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它不仅可以激活CO2双键,但也让它与之发生反应。 环氧乙烷(EO)变得活泼,更容易开环,使CO2与EO反应,合成碳酸亚乙酯等重要化工原料。
张向平指出,团队通过进一步化学键链负载,成功制备了固定化离子液体催化剂,避免了均相催化剂易流失、失活、催化剂回收困难、能耗高、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妙招迭起 提升价值高效利用
既然高效催化剂已经开发出来,就需要一个配套的反应器来为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
张向平介绍说:“团队遵循反应-流动-传递耦合规律,对反应器内部组件进行优化,实现流场/温度场的均匀分布,创新性研发出万吨级固载离子液体气体-液固三相管式反应器,反应过程中快速释放的热量可以尽快排出系统,使反应器不至于过热,实现安全运行。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采用醇解反应-变压共沸精馏耦合工艺强化技术,实现了整个系统热网的优化集成,大幅降低能耗,显着提高经济性,减少设备投资。
“在技术方面,还需要设计一个整体流程,将整个反应和分离过程连接起来,才能从原料中得到最终合格的产品。” 张向平告诉记者,“我们在整个流程中对材料和能源的整合进行了优化,效率、经济性、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满足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据介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节能新技术”的支持下,自2018年5月起,由中科院牵头的“二氧化碳高效合成重要化学品新技术”项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CO2羰基化反应中,设计合成了具有多个活性位点的功能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实现了温和条件下CO2的高效转化。 同时制备了满足工业需要的羰基化催化剂,并搭建了连续反应装置; 针对碳酸乙烯酯醇解反应,开发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剂,建设10吨/年醇解连续装置,建立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
开辟多种重要化学品合成新路线
CO2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我国实现煤炭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收集的CO2的高值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还产生显着的社会经济价值。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团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通过原创催化剂创新、反应器结构优化和系统集成创新,研发出CO2与高能物质环氧乙烷合成碳酸乙烯酯,然后通过醇与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的高值利用新路线,形成CO2温和转化的全原子利用新技术。
CO2生产的产品可谓点石成金,价值高的“宝藏”,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可观,但存在使用后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
张祥平表示,在多元化的产品中,碳酸二甲酯主要用于合成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被誉为21世纪绿色化学的“新基石”,可广泛应用于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羰基甲基化等领域。 、聚碳等有机合成反应。 近年来,随着动力锂电池和聚碳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碳酸二甲酯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预计到2020年需求量为400万吨,2030年将突破1000万吨; 乙二醇是合成聚酯纤维和树脂的原料。 我国年需求量大于1400万吨,对外依存度大于60%。
业内人士认为,与CO2直接转化合成化学品的反应路线相比,该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好、产业化前景广阔等显着优势。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抢占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国际制高点,解决和突破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瓶颈问题,开辟煤炭高值化利用的新路径。 CO2,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