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奶奶用鱼骨蟹脚作画-鱼骨怎么作画
提到画,大家的脑海里闪过的大多是哪些油画、水墨画甚至是水彩画,谁又能想到鱼骨头也能拿来作画呢?而在浙江,一位88岁奶奶用鱼骨蟹脚作画却惊艳了很多人,说到鱼骨头谁都不会把它跟画画联想到一起,但是咱们身边就是有有这样的高手能够变废为宝,那么鱼骨是怎么作画的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哦~
88岁奶奶用鱼骨蟹脚作画
前不久,在杭州民间美术作品展上,一组用鱼骨做的画引得不少人驻足观赏,当人们知道画的作者已经是88岁高龄的时候,就更啧啧称奇了。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者,高思佶。
高思佶用来创作的鱼骨,不是什么稀罕物儿,就是我们平时吃鱼剩下的骨头。有时候为了创作需要,她会专门去海鲜市场,从卖家不要的鱼虾堆里找原材料,而这些通常会被人当做垃圾丢弃的东西,经她的双手,竟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着生命气息的艺术品。
变废为宝 88岁老人用鱼骨蟹脚作画
鱼骨、鱼鳍、蟹脚、贝壳,在高思佶的住处,随处可见她用来创作的这些原材料。
高思佶:这是蟹脚,这个打算做仙人掌。这个是龙虾的壳、蟹壳,干涸的土地就用这个压碎了拼的。
老伴过世后,高思佶就一个人居住在这里,房间温馨整洁,摆放着各种工艺美术作品。墙上的这幅“梅兰竹菊”创作于1992年,是她的第一幅鱼骨画。
高思佶:吃鱼的时候我就发现,鱼的肋骨、骨头一边细细的,一边宽宽的。我想这个很像菊花瓣,桌子上拼拼,拼起来一个菊花蛮像的,很高兴。我就把它洗干净,做网了一幅小小的菊花图给老师看,姜老师说不错嘛怎么想起来的,大概你青岛人吃鱼吃多了。
高思佶说的姜老师,是她退休后在老年大学认识的工艺美术老师。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高思佶开始专心投入到鱼骨画的创作之中,近三十年时间里,她完成了百余幅作品,常人眼里的厨余垃圾,都在她的画中焕发了新生。
高思佶:你看这个鱼鳍是蓝颜色,我看到这种鱼,我就特地买了这个鱼来吃,以后我如果做孔雀不就可以用了吗。我看到一下子,哎呀,怎么那么好看啊!
创作前,高思佶先要反复冲刷清洗收集到的材料,晾干去味。再根据构思把鱼骨蟹脚摆放到画框上,仔细斟酌,不断修改,直到自己满意。最后,再用乳胶粘贴,上色完成。
高思佶的鱼骨画吸引了很多粉丝,经常有朋友上门请教,拍摄这天,她正和一位来求教的友人共同创作一幅雪里红梅。用到的每一根骨头,高思佶都要反复比量,一点点打磨出最满意的样子。
高思佶:我们这种制作不是像贝雕厂有机器可以切割,我们仅仅凭一把剪刀,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磨。
一幅鱼骨画的创作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更久的时间,这期间,高思佶会不断推翻之前的创意,反复琢磨。
高思佶:这幅画做出来、画出来之后,人家要觉得耐看,要打动人家,首先要打动你自己。我有的时候我看着这个东西可不可以用,这个好不好,那个东西真是好看。经常不断的发现新的东西,不断有新的追求,就是觉得生活很有方向感。
带动更多老年人 发现美创造美
不管多大年纪,永远充满好奇心,正是有了这份好奇,老人开始了鱼骨画的创作,在享受这种快乐的过程中,又把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其实,今年88岁的高思佶不仅热爱鱼骨画,还会写诗词、画国画、编织、纸艺、布贴等等,她不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带动了很多的老年人一起寻找美、创造美。
在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的阳光社区,高思佶正在给她的学员上工艺美术课。受到疫情影响,这是今年的第一堂课,教室里坐满了人。高思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构图技巧,课上,她还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
高思佶:大家都知道2021年有个重大节日——建党100周年,所以我现在就想把建党100周年的任务今天就布置下来。
社区居民 赖文建:中间来个天安门,下面写上1921到2021,100周年。边上空的地方来个华表,下面就是向日葵朝上。
高思佶:像不像广告?我给你泼冷水了,再想,用艺术的眼光再想。因为我们是艺术,我们不是广告。广告是直白的,让人一看就懂,我们这个要让人看了能让人停下来想一想,还要有个美感。
社区居民 冯春霞 :跟着高老师学,我们兴趣挺浓的,在这个当中能陶冶我们本身的情操。虽然我们老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做出的工艺品让我们觉得很有价值,所以说我们越活越年轻。
方秀云是杭州市委党校的老师,也是阳光社区一名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三年前,正是她把高思佶请来给这里的老年人上工艺美术课。
杭州市阳光社区 幸福家园 创始人 方秀云:我们是要逆生长,我们老的也要像小孩一样。所以高老师她在不断学习,对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我们都希望像她这样优雅的老去。
退休前,高思佶是一名教师,活到老,学到老是她追求的人生准则,2001年,搬到杭州德加社区居住后,她主动联系,在社区的支持下,创办了当时杭州唯一一个社区老年大学。
网
高思佶:我就是通过老年大学学习后,就是老师给我开了一个眼界啊,觉得我们中国的文化那么深厚啊,那个这个文艺宝库的艺术宝库那么丰富呀。我就是觉得学习起来是有无限的乐趣,而充实了自己就非常开心,那么我自己开心的事情,我想和大家一块儿开心。
除了工艺美术画,高思佶还热爱诗词,编织,剪纸,布贴。她带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晚年生活里,追求乐趣,创造价值。
高思佶:虽然我们从那个大社会回到社区这个小社会,我们自己虽然是晚霞了,但是这个晚霞希望他晚一点落下去。所以我写的那个老年大学校歌,让灿烂的晚霞点燃世纪的辉煌,我们还要在发一点热发点光。
我们的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些鱼骨虾壳,经过高思佶的巧思创作,别有一番韵味。晚年生活里,她把时光的沉淀化作指尖的灵感,带着大家在艺术世界畅游,就像她写的歌词一样,这抹晚霞也可以发光发热。
相关资讯:无锡老人用鱼鳞鱼骨巧作画
咱们身边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严明如,他将鱼骨和鱼鳞黏贴成各式各样的图画。如今,他创作的鱼骨画,已被国网内外爱好者收藏,同时还被推荐为非遗传承人。
走进严明如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映入眼帘。这些图画全部是用鱼骨和鱼鳞做成的。今年67岁的严明如老人,13年前作为钳工的他由于患病待业在家,无意中看见电视上有人用鱼骨作画,激起了他的兴趣,后来慢慢地就迷上了用鱼骨和鱼鳞作画。
完成一幅鱼骨画不仅靠艺术灵感,更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加工技巧。严明如的鱼骨和鱼鳞除了日常家里饭桌上的鱼外,更多的是花钱买的,买来之后,要把鱼骨用盐、白醋多次清洗,再用消毒液消毒,晒干,鱼鳞要先浸泡、煮透,再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眼前的这幅《紫气东来》是严明如老人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特意创作的,一株株腊梅在瑞雪中开满枝头,严明如老人告诉记者,这皑皑白雪的创作灵感就来自年前的一场大雪。
目前,严明如老人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同时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手艺,让鱼骨画传播地更广。
微信搜索:购易购,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