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津等疫情均与冷链海鲜有关-冷链海鲜还能吃吗-进口冷链海鲜现在是否安全
据最新消息报道天津新增一例本土病例,目前天津已经进入战时状态,据了解青岛天津等疫情均与冷链海鲜有关,在此前也是多地发现阳性样本,因此大家也很好奇冷链海鲜还能吃吗,进口冷链海鲜现在是否安全,关于冷链海鲜到底要如何来应对呢,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青岛天津等疫情均与冷链海鲜有关
天津一冷库装卸工核酸检测阳性,令“进口冷链食品”再度进入大众视野。
11月8日,天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11月7日18时至8日8时,天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例,系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为普通型病例,未有疑似病例接触史。
天津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配合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网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施。
多地发现阳性样本
11月7日晚,山东省德州市报告在进口冷链食品常规抽检中,发现一水产店从天津港进口的一批冷冻猪肉核酸检测呈阳性。
11月8日凌晨,天津市防控指挥部通报,经排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一份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已被送往定点医院治疗。相关密切接触者和进一步的环境样本检测正紧张进行中。
同日,太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76号通告,11月7日,太原市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抽样检测中,发现1份从天津港销往太原市的印度产冷冻带鱼外包装箱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同时,山东、天津、山西、河北等地,已迅速展开相关检测、排查、追踪溯源等处置工作。
青岛、天津疫情首发病例均与冷链海鲜有关,
注意!这些职业新冠风险高!
从武汉到北京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再到11月8日的天津新增本土病例,全国发生了多次零散病例,记者梳理发现,其中首次确诊病例中有来自海鲜港口的装卸工人、饭店工作人员、司机、工厂工人等多种职位。
北京、大连、青岛、天津疫情,首发病例均与冷链海鲜有关
6月11日 北京新发地
6月11日,北京在连续56天无新增后,出现了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后又出现多例,均与北京新发地有关。
“源头在哪儿”?10 月 23 日,清华大学等来自五个权威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在线发表题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现可能源于冷链食品污染”,揭示了该疫情可能源于冷链食品污染,提出冷链运输可能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7月22日 辽宁大连
7月22日,大连出现新发病例,大连凯洋网公司(海产品加工企业)一名员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接着同公司员工被陆续确诊,约30人。
9月24日 山东青岛
9月24日,青岛出现新发病例,新增2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均为青岛港的冷冻海鲜装卸工人。10月14日,青岛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例,系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工人。
10月中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11月17日 天津
11月7日18时至8日8时,天津出现新发病例1例,系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
专家:食品输入防不胜防,需做好自身防护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接受采访时表示,
目前天津出现1名本地确诊病例,这意味着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病例人数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大。
冷链食品流通环节非常繁杂,各地除了做好冷链食品追溯工作外,确保投放到市场的食品安全更为重要。对食品外包装的检测是一方面,食品内包装也需要检测,这样能确保投放到市场的食品安全性,杜绝沾染了病毒的食品在市场内向更多人群扩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范志红副教授在微博发文提醒,
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希望大家高度警惕。买各种冷冻食品,特别是进口鱼肉海鲜等冷冻产品,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和超市。
尽管中国目前疫情控制良好,但输入病毒的危险始终存在,患者的输入容易防住,食品的输入防不胜防。检测不可能覆盖每一个包装的每一个点,总可能有漏网的病毒,还是要注意自身做好防护。
进口冷链海鲜现在是否安全
随着疫情波动,进口海鲜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多方神经。10月18日,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一事登上热搜榜。近期已有多地接连检出进口海鲜产品新冠病毒阳性,并因此感染操作工人。北京商报记者对此采访了北京多家生鲜企业,了解目前冷链环节的安全防控方案。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疾控)于10月17日公开表示,根据相关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迄今为止,也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病例,中国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同时,中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消毒等措施,普通公众注意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可以正常购买和食用进口生鲜。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生鲜冷链从业人员表示:“中国快速复苏的消费市场成为越来越的众多国外出口商的选择,但现在所有进口货源肯定是都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的。经营企业拿到货源后还会对这些产品进行批次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销售。”
除了上游企业提高防控措施后,销售终端也对进口食品加强了防控。
沃尔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与商品质量,对于进口冷冻食品及水产海鲜均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查验供应商的相关资质证明。与此同时,公司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操作标准来为顾客提供安全、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例如沃尔玛持续联合华大基因(300676,股吧)对系列水产品的相关新冠肺炎核酸抽样检测。截至目前,系列水产品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上述负责人表示,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并根据政府指引采取行动。持续严格执行门店的消毒、防疫和监测工作,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为顾客和会员提供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
冷链海鲜还能吃吗
记者了解到,从此前8月开始,盒马鲜生在售每批次进口海鲜肉禽都具有核酸检测合格报告阴性才能上架销售,并加速推进在全国门店和APP端的展示。其中包括进口活鲜、冰鲜以及冷冻水产和肉禽,共涉及约1300多种商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盒马APP上,消费者可以在商品详情页面点击“溯源计划”进行查看。同时,在门店通过盒马APP扫码电子价签上的“溯源码”,也可查看对应商品批次的核酸检测报告。
据了解,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八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四十一次会议中要求,继续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常态化监管,建立进库溯源体系,实行集中闭环管理。相关生产经营企业和物流企业主动检测、定期检测,并纳入应检范围。 浙江对2020年5月1日后进口的冷链食品要求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食品生产经营者需严格进行进货查验,并在产品入库出库时通过“浙冷链”系统进行信息录入、赋码和扫码工作。
此外,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的公告)公告中要求,同一境外生产企业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第1次和第2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海关分别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期满后自动恢复;同一境外生产企业先后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3次及以上的,海关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4周,期满后自动恢复。
数据显示,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抽检。截至9月15日,全国24个省份报送了298万份检测结果,其中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67万份,从业人员样品124万份,环境样品107万份,仅在22件食品及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毒核酸载量较低,此前未曾分离到活病毒。
在此次进口海鲜外包装分离出新冠病毒后,中疾控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网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此外,国家邮政局办公室于10月16日印发了《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六版)》中提到,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处理环节疫情防控,实行提级管控,配合海关、防疫等部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和消杀等工作;在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寄递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打开外包装,每批次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对运输车辆、食品冷藏箱等装备、用具实施全面消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的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邮件快件处理过程中应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做好上下岗前体温检测。
微信搜索:购易购,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