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号是什么意思(侵华日军部队番号有什么秘密)
明治天皇登基后曾面临过一场来自鹿儿岛士族的叛乱,史称西南战争。这场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旧士族的叛乱给天皇提了一个醒,想要江山永固,必须集军政大权与一身。在山县有朋的帮助下,天皇大力推行兵制改革,将原本的镇台制改成师团制,标志着日本正式走向军国主义道路。镇台制和清军军制类似,部队长期驻扎一地,主要任务是镇
明治天皇登基后曾面临过一场来自鹿儿岛士族的叛乱,史称西南战争。这场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旧士族的叛乱给天皇提了一个醒,想要江山永固,必须集军政大权与一身。
在山县有朋的帮助下,天皇大力推行兵制改革,将原本的镇台制改成师团制,标志着日本正式走向军国主义道路。
镇台制和清军军制类似,部队长期驻扎一地,主要任务是镇压农民起义。改编为师团后,部队又多了“野战”的任务,说白了就是为天皇“布国威于四方”。
甲午开战前,日军网已经完成了6个常备师团和1个近卫师团的改编。然而,日本面对的可是有着百万雄兵的大清国,以至于后来所有兵力都压到了前线,国内仅能靠警察维持秩序。
甲午一战,日军只能算是险胜,所以战争赔款几乎都用在了扩军上。到日俄战争时,日军的师团数量已经接近20个。二战爆发后,日军又不断扩充,师团数量一度达到两百多个。
日军的番号非常有规律,许多军迷即便不了解日军的某个师团,但仅凭番号就能判断出个大概。甲种师团番号都在二十以内,华北的治安师团番号都是三十几。五十几的是关东军的补充部队。两百多的是为本土决战而扩充的。
部队番号很多情况下都是保密的,所以抗战剧中经常出现矶谷师团、板垣师团等这样的称呼。这是日军在宣传时为了不违反保密条例而取得非正式名称。同时中国军方也乐于使用,这样更利于通过将领了解部队的作战风格。
随着侵华日军不断地深入中国腹地,兵力无法再保持高度集中,从而给了中国军队许多可乘之机。很多师团不是指挥官被击毙就是被裁撤。
指挥官一变部队名称也要随之更改,尤其是在更名之初,日军内部经常都搞得晕头转向,跟别提中国情报人员了。
针对这种情况,日军很快就拿出了解决方案。他们发现师团的指挥官和驻扎地经常换,但士兵的籍贯组成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上世纪20年代,为了尽快完成扩军任务,日本将全国分为16个网地区。每个网地区被强制摊派了四至五个联队的征兵任务,这就导致了日军各师团和各联队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这一招是跟春秋时期齐国能臣管仲学的,他们认为以同乡结成的部队更加稳定、团结,可以做到“居同乐,死同哀”。
这样日军就出现了以地名命名的师团,如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熊本师团。在瓜岛被打残的日军精锐仙台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