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如何学好语文抓什么)
怎样学好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如何学好语文抓什么)
语文是考试中的大科,是我们的母语,更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学习和运用的语言。
然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语文又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大难关。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
特级校长李镇西也说过,学好语文贵在三个“多”:
多读、多背、多写。
一、多读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是语文最基本的功底,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多读,对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肯定会有所帮助,但问题是该读什么,该怎么读,该读多少,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会读?
小学语文所要求的“读”,需要掌握以下3种能力。
第一、大声朗读
每次上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读课文,大声朗读。
因为光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真切感悟课文主题,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第一次朗读,是为了读得流畅;
第二次朗读,是为了理解大意;
第三次朗读,是为了感悟主题。
到了第四次朗读,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课文,能够与作者对话。
朗读,是读懂课文的最好方式。我们提倡阅读教学,用意就是如此。
而且,经常大声朗读的孩子会找到语文表达中的节奏感,也就是「语感」。
这对于他们之后开展课外阅读,完网成阅读理解题,做好诗词鉴赏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掌握读的技巧
其一,区分清楚朗读和默读。
清晰响亮地读课文,是为了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个人的语感。
安静专注地默读,是为了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进一步感悟情感和主题。
其二,利用好精读和泛读。
精读,是针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和段落,将中心句、中心段落反复研读,透彻理解。
泛读,是快速大略地阅读,以此增加阅读量。
第三、坚持阅读
当孩子知道了该怎么读,老师和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多读书,通过阅读引导孩子掌握读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也就是说,每年至少阅读40万字。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读好书,读喜欢的书;
要引导孩子读名著,通过名著阅读和大师对话。
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吸收的过程,贮存的过程,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
二、多背
复旦附中校长说过:学语文,就是靠死记硬背。
古人读书时基本不讲解,自己读,自己体会,老师再稍微点拨。
今人如果再不读,再不背,腹中空空,就真的没有半分墨水了。
“死记硬背”不是错,相反,它还是一种学习能力。
第一、背课文
很多孩子都怕背课文,觉得只是生吞活剥,毫无意义。
但如果不先背下来,就真的学不会了。
胡适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其实胡适未必不懂,字面意思也很浅显。只是60岁时的理解,肯定和9岁时的不一样。
我们现在背下来的课文和知识,可能之后回头看,会恍然发现它有另外一层意思,那是独特而又珍贵的收获。
首先要把知识吃下去,它才是你的,哪怕现在只是囫囵吞枣,将来一定会大有感悟。
第二、背经典
胸纳万卷,笔下千言。巧妇无米,画饼充饥。
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而首先要积累的,就是各种经典。
背诵经网典文章、经典诗句、经典名言等等,孩子就不愁说话时哑口无言,写作时词穷。
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如果能背诵70首古诗词,100句名人名言,10篇经典文言散文,30个经典文段,那么他的语文功底一定不错。
学语文是一定要下功夫的,特别在年纪小、学习压力不重时,要多下点功夫,多背点经典,多记点东西,多学点知识。
多背多得,少背少得,不背不得,这就是学语文的智慧。
第三、背素材
为什么孩子会写不出作文,写不好作文呢?那是因为缺少积累。
有一句话说得好:作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作文本身是有感而发,写自己,写生活,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活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才能写得动人。
首先,大量地积累素材;
然后,把素材记录在本子上和脑海里;
最后,将这些素材吐出来表达。
所谓语文的基础,就是读了多少,记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表达得怎么样。
三、多写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也是一门表达的学科。
说直白些,就是既要“吞下去”,也要“吐出来”。
巴金说过:只有写,才会写。
海明威也说过:当写得越多的时候,才越懂得怎样写。
写作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必须多写,反复写,常常写,才能真正具备优秀的写作能力。
第一、写好字
千万不要忽视卷面分,特别在高考考卷上,一分的卷面分足以拉开上千人的差距。
现在是电脑阅卷时代,哪怕孩子的答案写得再好,作文写得再精彩,只要他的字迹模糊不清,就很难得高分。
我们发现,语文成绩不错的孩子,写的字一般都很好看。
都说“字如其人”,从孩子的字迹上就能看出他写字的态度,进而看出他学习的态度。
必须抓好孩子的写字水平,从小练字,拥有一手好字甚至能成为孩子的敲门砖。
第二、写日记
不用拘泥内容。
什么题材都可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每天多则写一篇文章,少则写一段话,长此以往,孩子的表达会越来越流畅。
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生活中大都是平淡的事情,这就需要孩子认真观察生活,挖掘值得记录的题材。
培养孩子善于发现素材的眼睛,需要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生活中,主动去体会。
结合自己的感悟。
如果日记只是平铺直叙地记录事情的经过,那就很枯燥无味了。
要引导孩子思考和感受,学会表达内心想法,让日记变得更加生动,充满情感。
第三、写作文
写作文这件事网,写得越少越害怕,写得越多越不怕。
写作,不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也是为了文学练笔。
学会借助笔和文字,将心里的说法说出来,让别人了解内心的自己。
写作,也是一个人生活见闻史和心灵成长史的记录。年纪越大,作文中的思想越深邃。
如果孩子的写作思路很流畅,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就让他以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写作。
如果孩子的基础较差,就按照最基本的作文结构来教他写作。
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