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笔记本怎么样(苹果新笔记本值得买吗)
苹果笔记本怎么样(苹果新笔记本值得买吗)苹果又来了。
连续三个月开三场硬件发布会,这在苹果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零点时你刚把钱交给马云,两点时库克还惦记着你的钱包。
相比于第一场iPad系列的常规更新、第二场iPhone 12因为“环保”所以不送充电器被广泛吐槽,这一场搭载ARM架构M1芯片的新款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算是最能让人兴奋的产品。
苹果终于把英特尔踢出了自家的阵营。
新款MacBook Pro | 苹果官网截图
这几年英特尔的牙膏抠抠索索地一年挤一点儿,而苹果自己做的A系列芯片性能早已翻了数倍,苹果早就看不惯英特尔在电脑端对其的拖累。
虽然英特尔嘴硬说苹果依旧是其客户,苹果只占整体业务的5%左右,但是当苹果一口气掏出从性能到续航全都翻倍、指数级碾压英特尔的芯片时,其他厂商会不会联合躁动,倒向ARM架构,掀翻20多年未变的PC格局,很值得期待。
新Mac加量不加价,价格仅与iPhone 12相当,性能翻倍的同时,续航竟然还能翻倍,iOS上的应用能直接运行。如果在转平台的过渡期常用的办公软件都正常跑,很难不让人心动。
苹果新电脑值得买吗?
11日凌晨,苹果总共发布了三款硬件,一款软件。分别是搭载M1芯片的新款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新款Mac mini,以及预告许久的macOS Big Sur。
苹果官网截图
其实你可以看成这是苹果的一场电脑芯片发布会。三款新电脑,全都是外观模具一点没变,就换了个芯。
这是苹果的常规去库存操作了。别家是“科技以换壳为本”,苹果从iPhone开始,清库存的标准操作就是换一颗更强大的芯片,变成SE版本。
但就是这颗不一样的芯,同样外壳下的新旧Mac,性能有着天壤之别。
发布会一开始亮相的M1芯片,是整场的重头戏。5纳米制程,160亿个晶体管,从CPU、GPU、Nerual Engine到Apple T2安全芯片,完全由苹果自主研发
性能方面,M1的CPU部分采用了4+4大小核设计,在10W功耗下性能达到了英特尔CPU的两倍,功耗仅为英特尔芯片的四分之一。
GPU也是8核设计,10W功耗下,依旧是英特尔两倍的性能,功耗为三分之一。
苹果发布会截图
另外,M1还具备16核的神经网络引擎,机器学习速度提升15倍,每秒可进行11万次运算。如此加持下,搭载M1芯片的Mac,相比于其他使用高性能集成显卡的机型,性能足足提升了6倍。
有了这样一颗高性能低功耗的怪兽,新款MacBook Air的表现仅从数字上就令人惊艳。
在介绍新款MacBook Air的时候,苹果直接用了“比98%的笔记本电脑更快”这样的字眼,信心爆棚。
苹果发布会截图
对比今年刚发布的“1.2GHz 4核Intel Core i7处理器的2020款MacBook Air”,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其CPU性能是之前的3.5倍,SSD性能方面提升到了原先的两倍。
更让人惊喜的是续航。新款MacBook Air网页浏览可以达到15小时续航,播放视频可以达到18小时,整体续航提升6小时以上,是有史以来续航最好的MacBook Air。
简单说就是,新款MacBook Air基本就告别随身携带充电器了,一天一冲绝对够用。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拉开产品的定位,MacBook Air的M1芯片并不是满血的,只能调用7核的GPU(满性能8核GPU需要加钱选配)。全新的13寸MacBook Pro则可以跑满M1芯片的能力。
主打高性能的MacBook Pro在搭载了满血M1芯片后,能效数字提升得更夸张。
对比“1.7GHz 4核Intel Core i7处理器的2020款13英寸MacBook Pro”,新款MacBook Pro CPU性能提升2.8倍,GPU性能提升5倍,16核神经网络引擎在机器学习方面提高11倍,能够回放8K全分辨率视频而不用担心丢帧。
其续航比MacBook Air还夸张,17小时网页浏览续航,20小时视频播放续航,整体续航最多提升10小时。
价格方面,M1版MacBook Air国行版本的起售价依旧是7999元,搭载8GB内存和256GB SSD;花9799元则可以买到8核GPU并升级至512GB SSD。搭载M1芯片13英寸MacBook Pro,国行版本起售价9999元,
在硬件性能上,苹果推出的这颗M1芯片,足以让英特尔汗颜。
但M1芯片使用的是ARM架构,而原来的Mac系统和应用是基于英特尔的X86架构,软件生态的迁移,即便强如苹果,也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
苹果会掀了英特尔大本营吗?
苹果想搞自研芯片,不是一天两天了。
2018年,苹果在WWDC大会上提出要打通iOS、macOS两个系统的生态,实现苹果软件生态互通。苹果的iPhone、iPad、iPod等硬件都用上了苹果自研A系列芯片,就剩Mac这一个缺口。让手机、平板、电脑三大系统统一,是苹果生态的下一个梦想。
这是苹果第四次更改底层硬件,上一次是15年前从IBM的PowerPC转换成英特尔的X86。
当时,在底层硬件上,英特尔的CPU性能足够优秀;在软件生态上,苹果iOS移动端开发者顺势推出电脑端版本,填补了生态空缺;并且Mac用户的体量也不算大,这才让苹果电脑顺利地网完成生态转换。
但这一次,苹果需要面对一系列生态难题。电脑从X86架构转向ARM架构,需要硬件层面的底层CPU、软件层面的操作系统和第三方软件产品生态的共同配合。
当前,市面上的个人电脑几乎都是英特尔X86架构的天下,移网动设备则是ARM架构的天下,这两套指令集完全是两套语言。苹果电脑改用ARM架构的芯片后,其操作系统和其他第三方软件都需要和ARM芯片重新适配。
为了过渡转换平台的尴尬期,苹果在发布会上推出了三种过渡方案,分别是Universal通用应用、Rosetta 2转译应用、原生ARM应用,可以转译英特尔平台的应用到ARM架构的苹果电脑中(应用性能会受损失,并且小白用户可能并不好操作)。
分析师张楠告诉市界,Windows和Intel已经联盟多年,延伸出一系列周边软件,如何完美地把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应用软件移植到ARM架构上,是苹果真正的难题。
此次苹果的新品推出后,市场主要关心两个问题:一是苹果是否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二是苹果是否会掀起惠普、戴尔、联想、华硕等硬件厂商转头研发ARM芯片电脑的潮流,掀了英特尔的老窝。
苹果能推出ARM版Mac,正是因为它同时具备自研ARM处理器的能力和macOS操作系统,能做好电脑软硬件的适配,保证电脑的性能。
而其他电脑厂家恐怕很难抓住这次机会。市面上没有现成的ARM处理器,它们也不具备研发的能力。比如一直说自己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的联想,你让它搞个ARM架构的芯片,可能是在为难它。
云岫资本董事总经理兼IBD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告诉市界 ,苹果是主要电脑生产商中,唯一具有成熟芯片设计能力的公司,其他电脑生产厂商很难效仿。
同时,这些厂家也没有适配ARM的操作系统。目前电脑操作系统由苹果的macOS和微软的Windows统治,macOS只给苹果独用,而Windows在微软自己的ARM电脑上都表现不佳。
微软曾用高通定制ARM处理器推出Surface Pro X电脑,并推出可兼容X86、ARM架构的Windows 10系统。
哪怕已经做到上述两个关键点,Surface Pro X的表现仍然令人失望。Surface Pro X的兼容是通过翻译架构的方式获得的,这让应用性能出现较大损失,效率仅能达到原生应用的30-40%,还会出现闪退、软件重启等不稳定现象。
这也是如今苹果正面临的挑战。第三方软件能否适配ARM芯片,决定了电脑的属性是可正常办公使用的机器,还是一台无法“连网”的模型。
微软当年就没有建立起第三方软件生态,导致Surface Pro网 X只能运行Windows通用应用平台里的软件。换句话说,Surface Pro X简直像一台不能下载外部软件,又性能不稳定的断网老年机。
在三方软件适配问题上,苹果已经完成和Office、Adobe等常用办公软件的适配,保证电脑正常办公使用。推出ARM处理器后,苹果也已经实现macOS和iOS的打通,开发者可以用较小精力将软件从iOS系统移植到macOS上。
赵占祥表示,浏览器、Office等上层软件可以较快实现适配,但是驱动等底层程序较为复杂,就需要更长的测试时间。在整个研发周期里,研发时间往往只占10%,90%的时间都在反复测试,以保证产品稳定性。
苹果给出的Mac电脑完全替换成ARM芯片的时间是两年,这也意味着,第三方开发者们至少还有两年的适配时间。
经过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苹果可以搞好这场生态迁徙,只是需要时间。现阶段,也只有苹果能做到,因为只有它把软硬件的系统和芯片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苹果的换芯,会不会引发行业竞相追逐、威胁到英特尔的传统电脑处理器主营业务,可能要看会不会出现ARM架构的新芯片。
但短时间内,这款芯片很难出现。
张楠告诉市界:“做出电脑不难,最难的是研发出一颗ARM架构的芯片,从产品立项、到设计、再到性能稳定,芯片需要至少3年的研发时间。”
使用ARM芯片后,苹果电脑的性能有了一个飞跃式提升,新品性能翻倍而续航可以提升至20小时,这样夸张的进步很难不让人眼红。高通等CPU厂家,不是没有可能切入ARM领域研发新芯片。
一旦芯片到位,后续的操作系统、第三方软件平台的适应就会相对容易,传统电脑领域可能出现新的利益划分,如原本ARM手机阵营的人,就可能凭借对ARM架构的认知入场,帮助第三方公司向ARM系统转变。到那时,英特尔的传统电脑处理器业务,将会遇到真正的挑战。
对于如今专注数据中心业务的英特尔而言,电脑处理器会不会变得和上个月卖给海力士的老牌主营业务储存业务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