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电影(一生必看十大文艺片)
艺术电影(一生十大文艺片)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朋友们谈论最多的电影一定是《我的姐姐》和《第十一章》。
到目前为止,两部电影的豆瓣评分都稳定在7分以上。
其中《我的姐姐》票房表现不断攀升,而《第十一章》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各种隐喻成为很多人的年度最爱之一。
其实在这个清明时节,还有一部电影看起来还可以。看来,它的命运并不太好。
那就是《明天就好》,片名看起来有点文艺,想转移注意力。
这部电影是由姜(papi酱)和张主演的。导演袁媛滚蛋了!《肿瘤君》和《后来的我们》的编剧,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制片人是贾·。
单看阵容,其实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故事也是想贴近大众的题材,也是袁媛导演爱不释手的“北漂故事”。从整个配置来看,应该算是一部心要文艺的作品。
不过看起来这样的电影应该还可以,但现实是票房和口碑几乎同时上街。
随着看过的朋友越来越多,豆瓣上的评分一路下滑。现在已经跌破6分,现在只剩5.7分。
如果说豆瓣的评分,会更有粉丝导向。那么,猫眼和淘宝电影的低分就更不合理了。
就像我之前说的,连这两个宽容的网站评分都这么差,只能说明这部电影不仅不被影迷喜欢,也和观众没有关系。
这是个大问题。
所以,这有什么不好明天就好了?
影片围绕papi酱饰演的北漂十八线编剧小雨展开。具体情节我们真的很难描述。反正在豆瓣的介绍里,是这么写的:
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浪漫喜剧片,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小雨(papi酱),一个年近30,一事无成的女孩,在被炒鱿鱼,室友突然宣布抛弃她,住进男友家后,搬进了五环外一间简陋的出租屋。这是她在这个大城市的第九次搬家。迫于生计的小雨决定去剧组看看机会。为了省钱,她把房子短租给了同样贫穷的歌手姬野(张朝阳饰)。但萧瑜很快就被剧组辞退了,他不得不提前回京。但是姬野的租约没有满,小余成了沙发客。从尴尬到登机,生活越来越甜蜜,也发生了很多可笑的事情…人生总是一地鸡毛,但总会有挫折。相信明天会更好!
“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浪漫喜剧电影,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迫于生计的小雨决定去剧组看看机会。为了省钱,她把房子短租给了一个同样贫穷的小歌手(张饰)…从尴尬到寄宿,生活变得越来越甜蜜,发生了很多讽刺的事情……”
百度百科里的介绍也强调“可笑”,甚至是“浪漫喜剧”的定位。
但事实上,如果你对“喜剧”有什么期待,你会失望的。
因为整部电影与“喜剧”之间的唯一联系仅限于脱口秀演员吕霄和周其默的本来面目。
况且“喜剧”与这部电影无关。
而且故事也绝不是这些简介里描述的所谓“甜蜜爱情故事”。
或许称之为“北漂”更合适。
这是一个悲伤的,文学的,丧亲的故事。
“我叫小雨。我今年27岁。我在北京已经第九年了。我想找到答案……”
全片都是papi酱感伤的文艺独白。
甚至剧情之间的衔接也主要靠这种情绪化的叙述。
“有那么一瞬间,我愿意和他去任何地方……”
全片呈现出情感大于故事的碎片化外观。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戏剧电影,有点像电影散文。
到处都是感情碎片的拼贴,却没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索。连人物都是面目模糊的某某喊着“我要留在北京”。
用故事片或者类型片的标准来评价这部电影,似乎有失公允。先把它算作一部散文片,在这个维度上衡量它的优劣。
对于散文式的电影,虽然弱化了故事情节,但对影像风格和情感氛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作为袁媛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这个形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整个图像中规中矩甚至有些片段略显粗糙,很难找到一个有代表性或独特的镜头。
很多时候,呈现萧瑜情内心的方式就是给特写和特写。
对话也以传统的正反镜头为主,偶尔用镜子呈现人物内心。
这就不难理解了,如此单薄的镜头语言,再加上支离破碎的故事,让整个画面显得苍白而粗糙。
决定散文电影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氛围。散文电影对电影情感的要求很高,不能高也不能低,更不能互相挠靴。
比如文革后第四代导演创作的《沙鸥》《青春祭》《我们的田野》等一批电影,就符合当年伤痕文学的潮流,切中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文革伤痕的共同情感下,这些电影为一代人提供了情感出口。
青春祭
或者《嗨,妈妈》,这是春节大卖的。
影片最后15分钟,贾玲哭着跑去回忆童年的片段。没有连贯的情节,全是情感碎片。
但这些片段却强有力地连接了观众对母亲的感情,从而毫不费力地将我们代入电影情感,实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回到《明天会好起来》,我们发现这部电影的情感和现实之间有着明显的脱节和错位。
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大概可以用“丧”字来概括。
在叙述中我们了解到,27岁的女编剧萧雨蓓,漂泊9年,没有靠谱的项目,不会开车,没出过国,没有护照,用的是九块九的口红。
连爱情都是薛定谔式的——永远分不清它是否存在。
乍一看很惨。
但说实话,这是生活的艰辛,其实不然。
小雨住在朝阳区五环边上的一套独立一居室里。按照北京的租房价格,月租最高4000元。从这个房租水平来看,小雨绝不是真正的底层漂泊者。
如果多了解一些影视行业的真实生态,就会更清楚,像萧瑜这样的十八线编剧的生活,基本上是所有新编剧的常态。
每个行业,每个群体都会有独特的行业属性和群体特征。
影视行业本来就属于比较小众的非主流行业。在项目型的行业运营中,职业焦虑是影视人的常态生活。
但这种焦虑不等于经济萧条,更与爱情无关。
本来“丧”是主人公的个体情感,影片通过“北漂”这个群体形象词,试图在“丧”和“北漂”之间建立一种等价关系。
这种畸形的情感建构,最终会造成情感与现实的严重错位,必然偏离北漂的真实状态。
更奇怪的是,papi酱饰演的女主角前一秒还下定决心要和男朋友去包头,下一秒就给自己下了毒鸡汤。“虽然我在北京一无所有,但我只想回北京”。
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理解女主角不在北京的心理动机。
所以,真正的北漂看完整部电影,会觉得电影特别“假”、“矫情”,一边卖惨,一边狂灌鸡汤;
那些不是北漂的人,从失落的女主角身上感受到了“窒息”和“绝望”。
显然,这些感性的词语,没有一个能真正引起人们的观影兴趣,更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
这样的电影更像是一个文艺青年的自怜。普通观众只会觉得你很擅长,却很难在大众中找到共鸣。
枯燥的镜头语言让影片失去了吸引普通观众的机会。与现实的情感错位,让这部原本试图触及北漂群体的电影彻底失败。
本来不用这么尴尬的。
其实如果一开始就能放弃太多的情感表达,以故事为影片的重点,拍出一部故事线清晰完整的商业类型片。这部电影可能会像《后来的我们》一样成为票房黑马。
在市场和票房的商业逻辑下,把事情说清楚才是一部电影的根本。就连袁媛自己写的《后来的我们》,也只是把北漂作为一个故事背景,然后放在人物和情节下面,讲了一个两个北漂年轻人有始有终,有笑有哭的爱情故事。
然而,在《明天会好起来》中,爱情成了薛定谔的存在。
作为观众,我们完全不知道男女主角是怎么从合租室友变成男女朋友的,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分道扬镳。
也许连主人公自己都怀疑爱情是否真的存在。
没有明确的流派,没有完整的故事线,这部电影里留下的只有琐碎而飘忽的情感。
当然,如果能把北漂的情绪做到极致,把整部电影沉入北漂真实的、底层的生活,以口碑和自我表达为目标,这部电影或许也有机会成为一部有实力的文艺片。
而票房口碑,很多时候就像是鱼与熊掌兼得。一部电影如果能有所作为就是成功的。在明确很难获得更好票房的时候,如果能果断选择最极致的艺术表现方式,就足以触及部分观众的内心。
可惜不是每个创作者都有这样的勇气。
事实上,从袁媛之前的剧本和采访中可以看出,她对“北漂”有着非常强烈的情结。她还在微博上说,这部电影有她自己的影子,影片中频繁提到的“西晒房”和“监狱长”都源于她真实的北漂经历。
某种程度上,《北漂的故事》是导演自己的心结和自我表达。她完全有可能拍出一部非常极端的以北漂为题材的文艺片。
然而最后,当电影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它既不是一部类型明确、票房目标明确的商业片;也不是什么有见地,真实感人的文艺片。
在商业市场和自我表达之间,显得无比自由。
-电影质量经不起口碑,故事和情感缺乏票房号召力。
根本原因是票房和口碑都想要,无奈能力远配不上野心。
普通的导演可以和市场妥协,比较聪明的导演可以在妥协中夹带私货。
我最怕的是,当一个导演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却发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天赋有限,还是对市场的顺从,再也无法发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这是导演袁媛今天面临的真正焦虑。
说到焦虑,当我们从现实焦虑跳回到电影销售的北漂焦虑时,我们会突然发现,时间和人物在电影内外发生着变化,焦虑似乎一直存在。
有意思的是,微信官方账号靠卖焦虑就能轻松拿下超10万的额外阅读量。
可是电影里“卖焦虑”不仅无效,还被很多朋友吐槽?
仔细回想,喜剧片,动作片,还有《嗨,妈妈》这种情感强烈的电影,在国内市场都能卖的很好,但是没有一部是因为卖座焦虑而票房成功的。
这种现象看似奇怪,其实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微信官方账号能卖焦虑,是因为微信官方账号更像是一种私人阅读。你可能会在公交车、地铁甚至加班回家的路上,在一篇微信官方账号文章中感受到“有人和我一样”,从而从这种焦虑中获得一种情绪上的安慰。
抛开电影的高质量不谈,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工具和娱乐产品。
每个人在社交场合的自我和独处时的自我是不一样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在社交场合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明天会很好》试图让我们在电影中承认我们的焦虑。观看焦虑,承认焦虑,反馈社交领域的焦虑,背离了社交的本质,所以不能获得更好的票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微信官方账号的焦虑是免费的。
卖电影的焦虑需要我们去买单。
花完钱,大家笑不出来,哭不出来。坐在电影院,心里憋气,像被老板骂了一样委屈,无法还嘴。
重点是,被老板骂是赚钱养家。而在电影院受委屈就是在自费受苦。
影片结尾,女主角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搬去和别人合住一个房间,气喘吁吁地说“我相信明天会好的”。
左手焦虑,右手鸡汤。
互相玩清楚。
但是,她真的相信明天会好吗?
反正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