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名单(1955年上将多少个)
50年授勋名单(1955年有多少)
1955年,1048名开国将军被授予头衔,但只有两人健在。他们是谁?
大多数人对开国将军都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只有1955年授衔的将军才是开国将军,从此授衔的将军都不是开国将军。乍一看有道理,其实不是那样的。
从1955年到1965年,在最初实行军衔制度的十年间被授予称号或晋升的将军统称为开国将军。同时,被授予元帅、将军、上将、中将、少将称号的人数如下:
大统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自1955年以来就没有增加过名额,最终名额为20名;
上将:除1955年55个头衔外,1956年(王建安)和1958年(李聚奎)两次晋升中将,最终人数为57人;
中将:1955年授衔175个,1956年(聂鹤亭)和1958年(何成)两位少将晋升中将,最终数量为177个;
少将:1955年授予了798个头衔。第二批授奖时间为1955年11月至1958年10月。第三批是1961年至1963年,233名高级大学晋升少将。第四批是1961-1963年,15名大龄大学晋升少将。最终人数是1360人。
在首次被授予军衔称号的开国将领中,1955年授予的称号含金量最高。在1955年授予的1048位开国将军中,只有两位健在,即杨和邹炎。详情如下:
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享年101岁。
杨于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7月)出生于广东大埔。杨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排行老四,父母都是受旧社会压迫的农民。杨五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1927年,8岁的杨在哥哥的影响下加入了童子军。1931年,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几经生死考验到达陕北。
抗战初期,杨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部技术秘书,当时以杨得志为首。抗战胜利前夕,杨已是抗日综合学校秘书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杨随部队进军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委。
新中国成立之初,杨曾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后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政委。杨退役前是北京军区装甲兵顾问。杨已年过三十,是健在的55位少将中最年轻的一位。
原沈阳军区顾问邹炎105岁。
邹,民国四年十一月,江西兴国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老区涌现出一大批开国将军,这是不用说的。1930年,邹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随后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初期,邹衍长期在陕甘宁边区战斗生活,尤其是在大生产运动中。他还因带兵成绩突出,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可见邹炎是一个军政兼备的全才。解放战争时期,邹炎先后任晋察冀军区晋西支队副政委兼二团政委、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八师政委。
解放战争胜利之际,中央军委为首都安全成立了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邹炎任政委。新中国成立后,邹炎长期在沈阳军区服役。退役前是沈阳军区顾问。邹衍已经105岁了,几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