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 打一字(神农架旅游)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06日13时42分38秒 311 0

神农架打字(神农架旅游)

猜灯谜似乎总是与元宵节联系在一起。

元宵节已经过去几天了。记得每年央视的元宵晚会,都会有几个主持人在台上说几个灯谜来娱乐人们。今年也是。

按理说,灯谜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像前些年那样轰轰烈烈了。元宵节的晚上,走在街上,往年五颜六色的灯笼换成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大商场里也没有了往年各种灯谜促销。这场猜灯谜活动正慢慢走入人们的记忆深处。虽然放弃了千百次,但即使去了又回头,也总是像大江东去,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几朵浪花。

这是没有办法的。当今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科学技术呈爆发式发展。一部小小的手机颠覆了多少认知,多少东西在岁月的沧桑中变得看不见,丢了。且不说那些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行业,就说这灯谜吧。你一走出谜底,手机立马给出了答案。想想看,有多少人挠耳朵,烧成脑残。

曾经的美好,终将成为回忆。这段记忆,如滚滚东去的河水,看不到洪水,听不到海浪的喧嚣,甚至分不清河水的出处和归宿。它漂满了记忆之舟携带的碎片和被记忆的霹雳摧毁的波浪,但这波浪让人流连忘返,这波浪让人怀念。解开灯笼上的谜语就是这些记忆浪潮中的一个。

灯谜又称“打灯谜”、“打灯笼”,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民间娱乐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自古以来就是元宵节的特色活动。农历正月十五,汉族人挂灯笼,放烟花。后来,一些好事者在纸上写下谜语,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让人们猜。有很多人响应,所以它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

在我的记忆中,我是一个刚刚启蒙的小学生,第一次猜灯谜。那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爸爸对我说,我给你一个“灯笼”猜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会给你一个新书包。”谜语是一头牛过桥并打出一个单词.”这是什么词?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来。我母亲在那里指导我。我终于说出了答案:“这个词是‘我知道,我爸妈已经准备好了书包的奖品,但是我很高兴得到它。

很多年后,我有了一个女儿。上幼儿园的元宵节晚上,我和父母做了同样的事情。我和老婆带着女儿去大十字街看花灯,路边有一个小龙灯在卖好听的电池音乐。女儿说好,我打了个灯谜让她猜,“打一个在水里游泳的小动物——它头上没戴帽子,说话时伸长脖子,脚像小扇子,走路时抖得像个瘸子”。我一说完,女儿就说是“鸭子”。我知道这很简单,但这是遗传。这个小龙灯现在还完好的放在我家。

如果猜灯谜像猜鸭子一样简单,那你就错了。猜灯谜真的是一项很难的技术活,没有相当的文化背景和敏捷的智慧。灯谜就挂在眼前,真让人无奈。灯谜又叫“灯笼虎”,解开灯笼上的谜语又叫“射灯笼虎”。“胡雯”和“灯谜”是灯谜的别称。因为猜灯谜不容易,需要打虎的力气,所以叫胡雯。

让我们用灯谜来比喻。比如“先写一笔,再写一横——打一个字”,看似简单。不就是一划一横吗?是“工厂”吗?不对,笔顺不对。这样,先写“了”,再写撇号,是或不是;之后写“了”,再划一遍,可以。写下来,答案是“怀孕”。写答案真的很简单,但是猜答案是需要技巧的。

神农架 打一字(神农架旅游)-第1张图片

灯谜由三部分组成:谜语、谜语和答案。“谜语”道出了猜谜语者的状况,也是猜谜语者思考的基础。“谜语”定义了猜谜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是答案的范围,“谜”就是答案。打灯谜不难,说容易不容易。它有多种格式,如摇摆网格、滚动网格、白头网格、许、梨网格等。猜谜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基础知识,还知道一系列解谜技巧,如演绎法、演绎法、直接解法、其他解法等。猜中的那一刻,犹如醍醐灌顶,成就感油然而生。

上世纪80年代,随州工人文化馆和总工会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办猜谜活动。除了总工会,几个大工厂,如齿轮厂、油泵厂、省立改革和棉纺厂,也举行了猜灯谜活动。那时候我还是个未婚青年。每年正月十四,我就开始纠结于猜测元宵节去哪里过。

工会总是离家很近,所以一般都是去那里猜。从中午一直猜测到晚上十点。文化馆的大厅里,房间里纵横交错着很多细细的绳子,绳子上挂着一尺多长的窄窄的书法谜语,上面编着序号。谜团、文学谜语、物质谜语、名家谜语等。令人眼花缭乱,包括猜字、成语、俗语、动植物、地名、人名、铭文、电影片名、戏剧片名、中药名称等..各种谜语都有。猜对的人写下自己的序号和答案,上桌领奖。如果猜对了,工作人员会拿记号笔在弦的谜语下面写上正确答案,这个谜语不能再猜了。猜中者可当场获得一支圆珠笔,或一张盖章的彩票,积少成多,可兑换笔记本、水瓶和各种小家电。猜奖的时候,往往引来一圈羡慕的目光,不是你的奖,是你的智商,是你的文化。

那时候我还小,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猜中的一些谜语。比如“直奔午门——打个字”,答案是“冲”。有人问,为什么要赶?我说,正午,我属马,不是一个“突破”字。再比如“会计——打一个成语,答案足智多谋”“我不知道——打一个中草药名,答案是产地”“一座城堡在空——打一个地名,答案是神农架”等等。

猜灯谜真是一个烧脑又好玩的游戏。也是一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文化生活的文艺活动。它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所以自古以来就深受喜爱,代代相传。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千禧年(2000年)后的几年里猜灯谜。当时社会商业模式开始转变,商家更加重视广告。位于六合转盘南端的随州湘江市场,有一家“金马”家具大卖场。每年元宵节前,从春节后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在商场几层楼的过道上拉成千上万个长短脚窄的灯谜,让顾客猜灯谜,赢一块肥皂,赢两个奖得一袋洗衣粉,或者积攒各种物品的彩票。记得累积100块可以得到一个VCD,累积200块可以得到一个微波炉。商场中间有几块十几米长的红布“谜王”。如果你猜中一个“神秘国王”,你可以获得50张彩票。

那些年,我老婆在这个家具商场做家具生意。一上班就空,去“金马”猜谜语。

记得有一年,“谜王”之一是“王戎钻李子——打国际社会的热词”。我知道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我也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但我还是猜不到答案。用手机搜索,当时的网络回答自然是空白;回家一看,书上说:“王戎有个好李子,卖了就怕人家得了他的种,老是钻他的芯。”据说王戎晚年非常吝啬。他家种了许多优良的李树。李子又大又甜,所以在卖李子之前,他把所有的李子核都挖了出来,还钻了一个洞,生怕别人得到优良品种的种子。好几天了,还没猜出来。1月14日晚,看着电视,《新闻联播》正在播放美俄在削减核武器问题上的争吵。我突然清醒过来,拍了拍大腿。难道“防止核扩散”不是“王戎钻了话梅”问题的答案吗?辛然像金范中举一样高兴,手舞足蹈,他的妻子嘲笑我。

当时有手机,但还是模拟器,离现在的高级智能状态还很远。有一些初级的智能app,但是网速慢,兼容性差,信息覆盖率也很低。如果可以用手机拍照的话,我就拍一些“金马”现场猜不到的,在我知识范围内的谜语。我会在晚上回家继续我的研究并享受它。

连续几年,我在猜“金马”方面成绩斐然,收获颇丰。我家里的VCD、微波炉、席梦思床垫等玩具都是当时的奖品。随州日报和随州电视台也来采访过我,无意中熟悉了一下我老婆卖家具的商场。一进商场大门,服务员就会说,你看,“光头谜王”又来了。

后来,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灯谜的市场逐渐被压缩到了极限。没有单位会在元宵节举行猜灯谜活动。如果举办的话,现场的观众只要拿出手机就是“谜王”。

神农架 打一字(神农架旅游)-第2张图片

不可避免地,曾经是中国灯会活动上不可或缺的猜灯谜活动,变成了尴尬的瓶颈,变得可有可无,在绝望中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但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美好的。我还是很怀念,灯谜,挠耳朵,把脑袋烧成脑残的过程,猜灯谜的那一刻,那种如醍醐灌顶的快感和喜悦。

我在想,要是别人猜灯谜,我第一个参加,郑重声明,我不带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