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大全(传统鲁菜的味道去哪儿了?)
传统鲁菜的味道在哪里?)
鲁菜历史悠久,技法精湛,被誉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鲁菜是菜系中唯一的原创菜系,是干鲜海鲜、猪肉及其脏体的最完美结合。传统鲁菜和鲁菜文化,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山东人淳朴、勤劳、不屈不挠的品质。
(姜汁刺痛头部)
近年来,真正的鲁菜味道,在全国乃至鲁菜发源地山东都很难找到(除了少数或多或少带有传统品质的百年老字号)。鲁菜在市场上也被冠以“粘、黑、厚、油”的名号,这来自于对鲁菜的偏见,所有的鲁菜人都不愿意接受。
作为一个传统的鲁菜官员,我对我的同学、同事和各行各业的朋友冷嘲热讽感到羞愧。在各种饭局上,大大小小的聚会上,喜庆的宴席上,只要说到鲁菜,大部分都是同样的回应:“不说花了多少钱,至少值。”这种反复表达的不满反映了食物质量和消费价值的失衡,包括鲁菜人。
鲁菜是谁的?鲁人在山东土生土长,热爱鲁菜和鲁菜的传承人,热爱鲁菜的吃货,私房里的自由民。
鲁菜文化的形成,不仅来自于对雅堂的赞美,更来自于市井淳朴百姓的真诚与善意。
山东人真的对鲁菜的现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吗?其实他们也在问自己,这是我们自己家口吃的鲁菜吗?还是我们鲁菜的老味道吗?答案令人怀疑:“是那个庙,不是那个神”。
我们必须到处找!
(炒猪里脊肉)
鲁菜呢?传统鲁菜的原味去了哪里?
传统鲁菜的“消失”有很多因素。市场经济诱发的一切“金钱至上”的趋势冲击着餐饮业。餐饮服务业不同于其他制造业,除了服务标准,尤其是食品标准,其他产品都不容易纳入标准化管理。而菜肴的质量是与其可变成分的运算(除了少数快餐)。一道菜的完成,可以说是大格局中的一项“系统工程”。从采购计划开始到入库验收,从厨房到原料预处理,从切配到排菜,从油炸到制作,从传菜到餐桌,直到食客意见反馈。为了了解他们的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是否合理规范等。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后,提出改进方案,并提出改进措施。
用一句“系统工程”来表达对一道菜的态度,一点也不为过。从流程上看,这个工作时间需要8个小时左右,直接需要10多个员工。可想而知,公司老板需要支付员工的工资。
难怪有句话流传:“餐饮行业,好男人不做,赖寒子做不到。”
(传统红烧肉)
鲁菜呢?原因有的是很多地方和店面没有很好地执行传统技艺,有的是工作质量和态度不严谨造成的,有的是偷工减料使用替代品以及滥用香料、食材、小料造成的,有的是厨师一开始接受的传承造成的,根本不是传统技艺,或者是传承人数量过多造成的。这种乱象愈演愈烈,继续误导着鲁菜后代的成长。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和厨师团队要求的门槛低,人员素质有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鲁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近年来,鲁菜传承人之间不存在“手传心授”,只有“传承人只生徒弟,传承人只有徒有虚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就像舞台上的娱乐节目,你传我,我传你。当你一次次传递扭曲的信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面目全非。
说鲁菜找不到原味的原因是人有钱,吃“炒”(济南话),怪原料或调料,这是站不住脚的。一个对鲁菜和一个传统鲁菜研究和学习了近50年的人,可以负责任地说,鲁菜的“真谛”其实是“油盐酱醋汤”。通过各种器皿、烟火、简单调味品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加合理、完美的烹饪出五彩缤纷的美食。
鲁菜去哪了?我们在呼唤!我们在看!我们期待着传统鲁菜真正味道的到来有一天。
本文最早发表于2021年6月3日《山东工人日报》。
作者薛建国,65岁,鲁菜世家后裔,传统鲁菜。
1935年,父亲四年后去青岛当学徒。
1944年,父母在济南大观园创办“文圣居”,全权经营鲁菜红白案。
薛建国从小随父亲学习鲁菜。50年来,从餐饮个体户20多年,参与大型酒店管理近10年,再到幕后追溯鲁菜起源,致力于保护和研究传统鲁菜。
发表过《论融合美食》《传统鲁菜的味道去哪了》等多篇文章
本头条经薛老师授权全文发布本文,文章不代表本头条观点。本图文内容版权所有人为薛老师,未经许可,禁止复制、转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