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录音机(“印象录音机”,能否打破魔咒?)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13日20时48分01秒 295 0

在线记录仪(“印象记录仪”)能否破除魔咒?)

说到中国最具“小而美”气质的互联网公司,那一定是豆瓣。豌豆荚也曾经有过这种气质,可惜2016年被阿里巴巴收购了。“小而美”的公司在行业中有一个分水岭。用户口碑好,媒体、资本、创业口碑不好。“小而美”某种程度上就是“做的不多”。近年来,“小而美”的公司越来越少,“小而美”在商业面前很难独立生存。

据Claire Kuo的互联网圈观察,同样具有“小而美”气质的Evernote团队,最近在App Store上推出了一款名为“印象记录仪”的产品。该产品主要为用户提供将语音笔记录制成文字的功能。语音转换成文字后,他们还可以搜索内容,大大节省了用户从一长段音频中找到一个重要内容的时间。当然,搜索功能还是要看语音到文字转换的准确度。

“印象笔记”App的主要卖点是记录到文字的时长,18张大象票(印象笔记的一种虚拟货币)/小时,1张大象票在App Store上的充值金额为1元。《印象记录仪》和Evernote的账号充值系统已经开放,双方可以共享。

就产品层面而言,《印象笔记》是典型的工具型应用,相当小而美,Evernote沉迷于做“小而美”。

回顾Evernote的历史,并没有遇到国外科技公司的产品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赤兔、雅虎等一批国外科技公司的产品未能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使用习惯与国内用户不同。如果没有资本支撑,经营几年后就悄悄关门了。

Evernote从2012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九年的Evernote没有走前辈的老路。相反,随着Evernote的精耕细作,Evernote在国内市场找到了立足之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Evernote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2021年3月,Evernote也宣布完成数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印象这次推出了“印象记录仪”。能不能做成下一部《印象笔记》?会有巨头与之抗衡吗?语音转文字的需求有多大?这些都是《印象记录器》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印象记录器》的第一个挑战来自付费用户规模。如果只是语音存储/备忘录,手机自带的录音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印象记录仪》的亮点在于收费项目是语音转录,但问题是,有多少普通用户有语音转录需求?

产品收费决定了《印象记录器》不可能像长短视频、音乐等领域一样,动辄上亿用户,去大规模to C。艾瑞数据显示,在笔记本App中,4月份Evernote的独立设备数为1000万。印象的独立装置的数量还是一样的。“印象记录仪”作为一个新产品,更难获得大量用户。

“印象记录仪”明显偏向to B,企业用户更愿意付费,比如记者整理采访录音档案;企业参会人员整理会议纪要等。在支付组上,会和现在的Evernote支付组有一些重叠。

但“印象收音机”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在用户端并没有积累自己的口碑。所以除非被Evernote大规模投放,否则短期内很难看到“印象收音机”的大规模用户增长。

第二个挑战是行业内产品太多。如果仅仅是录音功能,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都会内置录音app,用户使用手机内置app即可满足需求。

在线录音机(“印象录音机”,能否打破魔咒?)-第1张图片

近年来,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涉足语音领域,具有语音转文字功能的产品也是数不胜数。硬件方面,如科大讯飞记录仪、搜狗记录仪,软件方面,讯飞记录仪、讯飞听力等app也有语音转文字功能。

Evernote团队也有录音笔产品,但是销量一般。某电商平台显示,Evernote智能录音笔月销量不足100台。

对于用户来说,既然有足够多的选择,为什么还要用“印象收音机”呢?会有一些影响因素,一是产品的品牌口碑,二是产品的识别准确率。虽然很多录音笔商家宣称自己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在90%以上,但实际使用中即使有2%左右的误差,也会出现错误的语义。如果说话人的普通话不达标,准确率会更低。音符的语音技术有多高?《印象记录仪》会是一个很好的测试。

在线录音机(“印象录音机”,能否打破魔咒?)-第2张图片

第三个挑战是“商业化”。工具类产品最大的痛点是付费率。如果核心功能免费开放,用户数量会急剧增加。但一旦收费,用户骂声一片,国内互联网用户的付费习惯仍需进一步改善。

Evernote用了近9年时间,逐渐衍生出会员付费、硬件、电商等盈利模式。Evernote团队会给《Evernote记录仪》9年时间衍生出多元化的商业路径吗?很难说。但是,如果用户只为语音转录付费,那就很难规模化。

去年的疫情加速了在线办公行业的发展,钉钉、企业微信、舒菲等产品的用户数和日活均创新高。如果在线办公继续扩大,围绕在线办公本身将会有巨大的市场。Evernote在这个大市场中找到了利基,但它的尴尬在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联盟越来越明显,独立的互联网公司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一旦巨头们嗅到了线上办公市场细分的机会,留给“印象记录仪”的空空间将会非常小。巨人也是Evernote未来的挑战。

当然,从“小而美”的角度来说,一个功能能做9年不倒闭,本身就很可敬,但互联网行业太注重涨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