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刷术(印刷术的智慧转身)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14日12时57分57秒 292 0

现代印刷(用印刷的智慧扭转局面)

中国的雕版印刷,是人们从小就熟悉的,据考证,是在杨迪大帝时期创立的。经过盛唐近三百年的自我革新和洗礼,虽然开始在民间使用,但在文学手稿出版界仍未能成为主流。

相反,在晚唐军阀武夫横行的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却逆势而上,在战火中重生。不得不提五代著名的“不倒翁”宰相冯道。

五代,历经十帝宰相。

据《旧五代史·冯导传》记载,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冯导邀晚唐明朝李思远。以唐文宗时代所刻的九部儒家经典为基础,先大量刻制,再印刷出版,到后唐时期发行。

尽管后唐的明宗皇帝李思远不识字,但他欣然接受了冯导的建议。但在当时,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公元932年一直持续到公元953年,也就是郭威广顺三年,也就是已故的周太祖,用了20多年才完工。在此期间,雕版印刷也完成了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转变。

现代印刷术(印刷术的智慧转身)-第1张图片

大规模雕刻

五代之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k0/]之前经济文化繁荣的北宋。在宋仁宗统治时期,不仅帝国崛起,而且出现了杰出的文人作品。现代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最多的是《宋仁宗时报》。

雕刻制作

然而,全世界高效、快捷、低成本地印刷这些历史性的文章,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毕升,宋仁宗李青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杭城工匠,一位致力于印刷术改革的伟大普通工程师。

印刷工程师毕胜

所谓活字,不同于雕版,是用泥土刻字。字的线条不能太粗,必须像铜钱的边缘一样细。每个单词都被刻录成单独的字体。

印刷前,准备一个铁板,用松香、纸灰和蜡的混合物覆盖。正式印刷的时候,在铁板上盖一个装满铅字的铁架,一个铁架就是一个盘(板)。然后拿到炉子上用火烤。当混合物开始融化时,用平板充分按压,使字清晰平整,混合物充分填满空间隙。一种由活字组成的新版画制作出来了。

印刷

然后把纸放上去,正式打印。另一方面,如果你只印两三本书,那就没意思了。你不仅不能展示活字印刷的威力,而且你只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印上几千份甚至更多份,才能真正发挥活字印刷的效率。

现代印刷术(印刷术的智慧转身)-第2张图片

北宋的印刷机,总是有两块铁板,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同时选择一种字体排版。一个板块打印出来后,第二个板块无缝衔接,来回交替,速度与激情相得益彰。这才像个大规模的印刷厂。

活字印刷流程图

当然,考虑到同一块板子上可能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字,比如“对的人就是对的”等等,多做一些重复的字体使用。如果单词不止一个,暂时不用的话,分类存放,做好标记,方便排版。那些没用过的生僻字,要临时刻上,用草烧掉。最好立即等待,不要浪费时间。

移动式备用图书馆

有人会问,古人不是都喜欢用木头做器物吗?他们为什么不用木头做字体?别说毕升工程师真的做过木制活字模具,只是没有广泛使用。

那是因为木材的纹理密度不均匀,受潮会拉伸变形。而且和填充混合物粘结后不容易脱落,硬度不够。水泥一经烧制成型,性能稳定,不受水和火的破坏,易于清洗,可重复使用。孰优孰劣,孰优孰劣。

木制活字模具

然而,不幸的是,毕生致力于手工印刷的毕升在佑三年(公元1051年)还没来得及推广他的活字印刷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