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什么意思(逆行者)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17日08时28分07秒 271 0

逆行是什么意思(逆行)

12月16日,《语言周刊》编辑部公布了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逆行”、“劳动人民”、“后浪”等网络热词入选。提名的“年轻人没有武德,规矩点”“我们一起爬山好吗?”因缺乏正能量而未入选;“网压云”等谐音词干也因缺乏中国智慧而未入选。

据悉,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发布经历了读者推荐、网络海选、专家评审三个阶段。读者推荐2020年270多个网络流行语。在此基础上,编辑部根据人气和创意,初步筛选出27名线上试镜。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参与了评比。专家建议,主流媒体在发布年度流行语时,应倡导充满阳光的“数字化生存”。“流行语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关心的话题。除了概念意义外,它们往往还带有轻松活泼、幽默自嘲的情感色彩。”《语言周刊》执行主编杨林成认为,一些流行语在意义、声音、形式上都附加着韵味和魅力,这些用词有趣、充满智慧的词语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爆发”“全民流行语”明显增多。

对比最近公布的几个中国流行语榜单,可以发现很多共性。许多词汇反映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流行语排行榜,我们可以一窥中国网民的各种生存状态。今年,“逆行”同时成为很多榜单的榜首,因为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含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等为代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集体和个人。如今,“逆行”经常被用来指那些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生命的人。他们巨大的勇气和无私的担当为他们赢得了“最美逆行者”的称号。在杨林成看来,围绕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涌现出了大量的热词、流行语,可以称之为“词族”,比如“战争疫情”、“异域山河、同一天气”、“火/雷神山”、“云监督”等等。

近年来,中国流行语有一个趋势,就是有些词只在特定的社交圈流行,被某个年龄段的网民刷,而“外人”觉得很陌生,能被网民广泛认同的流行语并不多。但今年的特殊情况导致很多网络流行语“破圈”,成为“全民流行流行语”。2020年,在哔哩哔哩走红的“后浪”,“网络名人中诞生的打工族”,“社交死亡”,随着热搜事件而走红的“社交死亡”,都进入了流行语榜单。曾经只在某些网络社区流行的语言,越来越多地与主流纸媒和新媒体产生共鸣,甚至成为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流行“爆款”。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经历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发展路径;它呈现给大众的面貌,从最初的“多语言编码”发展到现在的“多模态”;不再是当初互联网专家的专利,而是线上线下“大众”共享、分享、分享的语言。

对于流行语的选择,有专家提醒,网络热词虽然形象生动,易于传播,但简洁的表达方式过滤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利于用户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榜单上的“阴阳气”这种流行词是在特定的语域中使用的,不适合书面表达。一些高考语文阅卷老师也提醒,学生在书面作业中,尤其是考试作文中,要慎用网络语言,容易扣分。

汉英流行语突出差异,反映周围世界的现状,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英语国家统计的2020热词中,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不可绕过的核心。《牛津英语词典》选出了几个“前所未有”的年度词汇,包括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在家工作(WFH)、一级防范禁闭等。《剑桥词典》将“隔离”作为2020年的年度词汇,而“锁定”则被柯林斯词典选中。柯林斯语料库记录显示,过去一年,“封锁”一词的使用量增加了6000%。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动荡和社会紧张让欧美国家的人们焦虑不安,他们的工作、学习、购物和社交方式发生了变化。来自柯林斯的语言内容顾问海伦·纽斯特德(Helen Newstead)表示,“封锁”被选为年度词汇,是因为“它凝聚了数十亿人为了控制疫情而不得不限制日常生活的共同经历”。与疫情相关的词,如社会距离和自我隔离,都在热词之列。

流行语是社会变迁最简单的“记录者”。专家认为,通过对比中英文高频词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已经逐渐走出疫情,更多的正能量在流行语中流露;欧美仍被新冠肺炎所困,社会生活尚未正常化。“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原本是英语语境中的冷门词汇,今年在美国街头随处可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流行语专家李明杰认为,语言是我们周围世界的反映,新词、有新义的历史词不断涌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

附:《语言周刊》“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

逆行者什么意思(逆行者)-第1张图片

倒退

“逆行”,即反方向行走,是危险的,在道路交通中是被禁止的。“逆行”指的是反方向走的人,原本是贬义词;今年的流行语“逆行”是一个褒义词,用来指那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冒着个人安全风险拯救他人生命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等为代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集体和个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抗击新冠肺炎的巨大勇气和无私责任为他们赢得了最美“逆行者”的称号。《逆行》位列2020年“头条搜索”第一。

推卸责任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一些政客歪曲事实,编造谎言,企图通过将责任推卸给中国来转移视线,掩盖自己抗击疫情不力的事实。在中国官方的回应和媒体的报道中,“甩锅”一词频繁出现。“甩锅”就是推卸责任,把自己的责任转移给别人。它来源于“引咎由自取”,“引咎由自取”是成语“咎由自取”的缩写。都是一样的“锅”。“背锅”的“锅”是指你不应该承担的责任,“甩锅”的“锅”是指你应该承担的责任。

后浪

流行语“后郎”大致指的是90后、00后这一代人。在热门短视频《后浪》中,演员何冰走上舞台,以前辈的视角深情致辞,献给新一代年轻人。年初以来,疫情肆虐,人们开始关注年轻一代在危机时刻的责任和勇气。何冰在演讲中用“后浪”指代后辈,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和期待。视频一经发布,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成为现象级的新媒体营销案例。“后浪”在顶流。一是因为其诗句引用知名词语,语义透明度高;二是符合当代青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上班族

“打工男”这个词一夜爆红。事实上,这个词是旧瓶装新酒。说把“农民工”当梗,跟一个网络名人的视频有关。他已经发布了几个短视频。在其中一个视频中,他做出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们已经爬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人生当回事。早上好,工人!”这句自我调侃的话迅速引起了网友的转发和恶搞。“工人”,原本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是农民工。今天,一个“劳动者”在平凡中透露着他的追求,在隐忍中透露着他的坚强。人虽然在工作,但不卑不亢,有自己的尊严。

我的青春正在卷土重来

也就是“我的青春又回来了”的缩写。2020年,哔哩哔哩用户发送弹幕22亿次,其中“叶青惠”发送超过540万次。网民“叶青会”用来表达当他们再次见到他们曾经认识的人和事时的一种喜悦。那些岁月的人物、电视剧、游戏、动画、旋律一旦出现,很多网友常常感叹:“叶青惠!”与“叶青会”密切相关的是“叶青街”,意思是“叶青的青春结束了”。常用于哀叹自己喜欢或关心的事物的消失或终结。

凡尔赛/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网络热词“凡尔赛”源于日本少女漫画《凡尔赛的玫瑰》,描绘了18世纪后期凡尔赛的浮华与奢华。如今,网友们用“凡尔赛宫”来炫耀自己的高端奢华生活。凡尔赛文学的经典套路是:在不经意间用逆向表达炫耀自己的优越感——先抑后扬,公开贬抑,暗中赞美,有时还加上适当的自我质疑和自我回答,草蛇用灰色的线条透露出“贵族生活的蛛丝马迹”。随着凡尔赛和凡尔赛文学的爆发,出现了初级水平、低级水平、高级水平水平等不同层次的装腔作势。

你,你很好。

“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不会。我得了第一名。”2020年,网络上流行一种阴阳调。“你尝,你尝”就是代表之一。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这里面有猫腻,而且不简单!你需要时间去想明白。似乎说话的人自己对背后的真相了如指掌。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个谜。“你尝尝,你尝尝”来自网上一个搞笑的视频——视频中,男子劝妻子不要买包,让她在买包和买房之间想想,并对妻子说:“你尝尝,你尝尝!”这种搞笑的视频一度被网友利用。

你完全正确。

“有为”是北方方言。“那”在口语中可以读作nèi,借用“内”来表达。整句话可以简化为“有那种味道”或者“有那种感觉”。2019年伊始,“有种内在的味道”。随着网络上一些京味视频的出现,通过电竞圈衍生出了“有种内在的味道”的梗。作为今年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它带有幽默的色彩,表达了真实、可信、牛逼等新的含义。网友用它来表达嘲讽和吐槽;或者表达赞美和认可。

永无休止的竞争,激烈的竞争

“内卷化”(Involution),或称“内卷化”,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Geerds用来解释农耕社会为何长期没有大的突破的术语。后来,人们用用法的泛化来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没有突然的发展,也没有逐渐的成长,而只有简单层次上的自我重复。流行语“内卷化”描述的是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有限资源的存量和零和博弈。“内体积”可缩写为“体积”一词。人们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去获得少量的竞争优势。在内卷化文化的影响下,每个人都活得很累。

逆行者什么意思(逆行者)-第2张图片

失礼

人的死亡分为三种:肉体死亡、代谢死亡和社会死亡。朋友和邻居都知道的死亡被称为“社交死亡”。在网络上,这个词用来指一个人的名誉受到严重损害的社会孤立。2020年11月,“清华学姐”误斥弟弟“性骚扰”,让“社会死亡”一词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在这一事件中,“社交死亡”被用来描述一个个体遭受网络暴力,社会交往受阻,社会声誉被推翻的困境。揭露对方涉嫌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公之于众,破坏此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交圈——这种暴力的“社交死亡”攻击侵犯了个人隐私,违背了法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