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什么意思(宇宙黑洞形成原因)
黑洞是什么意思(宇宙中黑洞形成的原因)
黑洞,是一种质量和引力都很大的天体,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看不见的“无底洞”。因为连光子都“掉进”了“无底洞”,无法“逃脱”,没有光子出来,所以我们看不到。
星际电影中的黑洞
关于黑洞的历史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林可唯首先提出了黑洞的问题。1783年,他提出,如果一个天体的质量与太阳相同,而这个天体的直径只有3公里左右,那么这个天体表面的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即使是宇宙中最快的光子也无法逃离它的表面。
此外,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在1796年预言:“如果一个天体的质量约为太阳的250倍,直径相当于地球的直径,那么这个天体表面的引力将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脱。”
直到20世纪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我们对黑洞理论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比如知道黑洞形成的必要条件,以及黑洞特有的三个物理特征。
根据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一个中等大小的黑洞可能会“复活”一颗死去的白矮星。图为黑洞吸入蓝星附近的物质。(图片:美国宇航局)
黑洞概述
黑洞是一个时间空区域,它会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引力效应,以至于任何粒子和电磁辐射,比如光子,都无法从黑洞内部逃逸。广义相对论预言,一个足够密集的质量可以弯曲时间空,从而形成一个不可逃避的区域边界,这就是所谓的事件视界。简而言之,这就是消息的结尾,你无法把它弄出来。
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黑洞的证据,但我们可以从黑洞周围的时间空入手,寻找黑洞的间接证据。例如,当黑洞影响周围的恒星时,恒星的物质会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而落入黑洞,黑洞和恒星之间会形成吸积盘。在这个过程中,恒星的物质会被加热释放出能量(X射线),这将被我们观测到。这里需要知道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真正的黑洞,只是发现了类似黑洞的候选者。
X射线双星系统中的巨星吸积盘示意图
黑洞的形成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在临界值以上“死亡”形成的一种特殊天体。起初,典型的恒星,如太阳,是由氢聚变提供动力的。然后氢气耗尽,由于重力的压力,核心环境变成氦气,开始聚变。质量较大的恒星会发生核聚变成为更重的元素,直到达到铁。根据理论,如果恒星的核心质量大于或等于太阳质量的3.2倍,那么将不再有能量(斥力)来抵抗自身的引力,引力将开始向中心无限坍缩,然后形成一个“黑洞”。黑洞的中心将趋向奇点。
目前黑洞的形成有两个经典极限值。第一个是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冷中子星的质量上限),接近太阳质量的2.17倍。如果一颗冷中子星超过这个极限,它很可能会由于强大的引力而坍缩成黑洞。第二个是著名的史瓦西半径。史瓦西半径是指当一个物体被压缩到临界半径时,就会形成黑洞。严格来说是一个球形对称、不旋转、不带电的物体的重力场值。当一个特定质量的物体被压缩到这个值时,它自身的引力就可以不受约束地被压缩到奇点。理论上,太阳的史瓦西半径约为3km,地球的史瓦西半径只有9mm左右。一个质量是太阳3.2倍的天体,如果被压缩到它的史瓦西半径内,就会形成一个黑洞。
两个黑洞互相旋转。最终这两个黑洞会合并并产生引力波。(制图:Alamy股票照片)
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