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爵位(中国古代官职等级:品、阶、勋、爵)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22日23时28分52秒 606 0

古代爵位(中国古代官职等级:秩、秩、勋位、爵位)

品——在古代,官员分为若干等级,俗称品。

在汉代,官职的多少是以石头的多少为标志的。比如九卿的石头数是2000,总督署的石头数是2000,县令的石头数是1000到600。不同石头的月薪不同。

曹植的官职分九等,最高一等,最低一等。隋唐时,九品分为三等。从四年级开始,每个年级又分为两个年级,一共三十个年级。明清简化,九品分为十八品。

隋唐时期,九品之内的官员称为“内流”,九品之外的官员称为“外流”。外官通过考试转为内官,唐代称为流入。在清朝,不列入九品的官员被称为不配。

秩序——在隋朝,有职位的官员称为职官,无职位的官员称为散官。对唐代以前零散官员的官衔进行整理和补充,重新界定等级,作为标志官职地位的爵位,称为秩,俗称秩官。

比如文官的职级是:从一等到开复仪三等,从二等到特金,从二等到光禄博士,等等。六品以下的官阶叫郎,比如右六品叫朝一郎,右六品叫承一郎,以此类推。

唐朝的时候,各种将领的官衔和前代的一个校尉,都是作为武官的军衔,这里就不赘述了。后来宋、元、明、清都有秩官,只是名字和等级不同。

在唐朝,一个人在某个时期的官阶不一定和当时的大臣相同。官阶高于官的,在官上加“行”字;官阶低于官的,在官上加“寿”字;官阶低于官的,加“试”字。

勋位——唐代对前代一些松散的官衔略加补充,作为服兵役的尊称,称为勋位,俗称勋位。有十二个等级,如上主国、上主国、上保军、上保军、轻车简从的杜威、小七委等等。后代沿袭唐制,只是品级略有不同。

明代有文、军勋,武官勋位与前代基本相同。除了“朱郭”之外,还包括正知卿、字知音等。在清朝,荣誉和头衔合二为一。

爵——古称周代爵位有男侯伯子、男、女等。在汉朝,爵位其实只是二等诸侯。太子的爵位相当于先秦诸子,所以俗称诸侯。在汉初,不同的姓氏也被封为王。后来“刘不为王”,姓氏不同者,俗称列侯。

汉武帝以后,诸侯都要在王国里任命自己的妃子为诸侯,这也是诸侯(称诸侯)的本性。汉代的列侯食邑一般是郡,也有一些乡、亭,视户数而定,所以后来称为乡、亭。

三国以后,历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但同姓基本与王相同,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

古代爵位(中国古代官职等级:品、阶、勋、爵)-第1张图片

不同的姓氏也有国王的称号。比如隋文帝(隋文帝),北周初为官,后为王。李渊(唐高祖)隋朝初入仕,名唐宫,后改名王堂。唐朝时,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

宋代以后,爵位上加了“建国”二字,以示尊贵。比如乐安郡的开国公爵,曲阜郡的开国公子,就叫开国封号。不加“建国”的叫散题。

封地虽有郡县,但后来都成了虚名。在宋代,所谓的食邑户数,并不是指实际的税收。

宋代所谓的“实粮封”,是前期的实际税收,但到了南宋也成了虚数。

古代爵位(中国古代官职等级:品、阶、勋、爵)-第2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