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昆讲礼仪全集(金正昆教授讲商务礼仪)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21日16时18分39秒 260 0

金礼仪全集(金教授谈商务礼仪)

演讲者介绍

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传播、礼仪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计350多万字。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家机构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全文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我很高兴和你谈论外国礼仪。所以,今天我想在这个论坛上和大家谈谈两个问题。第一期是讲涉外礼仪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要求;另外,我想谈谈涉外礼仪操作性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首先,我们想从一个案例导入。然后我邀请了一个同学和我合作。这位同学呢?他将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做辅助工作。他特意买了一套西装,或者说是借了一套西装。现在他正在等待出发。请注意他。你发现他身上有哪些不符合涉外交往要求的问题?请

好的,谢谢你。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是眼尖的。他怎么样?现在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他穿西装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他的西装应该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穿了白袜子。如果在重要场合穿西装,最好的要求是袜子和皮鞋同色,至少是深色,绝对不是白色。除非是白色皮鞋,否则会有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夹一双白袜子,称为“驴蹄”。反差太大了。他犯的另一个明显的错误是袖子上的商标没有去掉。我们现在买的西服都有醒目的logo,其实是西服的印章。按照惯例,你买了西装之后,服务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logo去掉,开封,开始使用。可惜我们国家很多服务员不太懂这个,有的人知道不做。久而久之,我们很多兄弟误以为袖子上有名牌标志。经常看不到人走的时候,故意弯着胳膊往前推,以示伸手,所以这是练出来的。好了,我的案子到此为止。

那么我刚才要讲的这个案例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告诉你什么是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其实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时应该遵守的约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换句话说,它是关于规范的,规范就是标准。你讲不讲规范,是你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这一点在国际交流中得到强调。比如在大众面前,一男一女着装,他有一句规范的话,两个字:“女看头,男看腰”。女人看什么?看发型,比如染没染,多长等等。像我们这种服务行业,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一般不染发,除非把灰发染成黑色。另外,头发不要太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中不长于肩膀。有同志说,比肩膀长怎么样?肩长要做技术处理,盘起来,卷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散开。原因很简单。年轻女孩飘逸的长发非常迷人。如果扔在这附近,可能附近的人都会晕倒。“男人看腰”,你在看什么?不是我们的腰粗不粗,也不是皮带是什么牌子,而是这样一个细节,有没有东西挂在我们的腰上。用涉外交往的行话来说吧,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有等级观念的人,不到公共场合是不会在腰间佩戴任何东西的。你见过普京总统腰间挂着手机吗?你见过安南腰上的一串钥匙吗?所以我刚才要讲的是国外礼仪的一个特点,就是标准化。

其实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说的涉外礼仪,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国际惯例,和我们的传统礼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五千年的礼仪文化。我们都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都应该说我们的知识源远流长。然而,从国际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外礼仪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国际礼仪强调的是关心,换句话说就是禁止询问或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而我们的传统礼仪强调亲密。恐怕在国际交往中,如果不知道这一点,你就麻烦了。按照我们的规范说法,有五个问题是你在国际交往中不应该随便讨论和问对方的。我们在涉外交往中称之为“五问”:一是不问收入,二是不问年龄,三是不问婚姻家庭,四是不问健康状况,五是不问个人经历。第二个特点是客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内外有别。你应该问你自己的人,但最好不要问外人。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健康都被视为私人资本。你身体不好,人家还会跟你合作做生意?那是缺乏可靠性,但说实话,这是我们很多人喜欢问的问题。

那天有个人问我,说“老金,你怎么看起来不太好?”我说我最近很累,晚上经常熬夜。“你的胃不舒服吗?胃吸收不好一般都不好,脸也不好。”我说肚子还行,可以多吃点。“你的肝脏呢?”他不杀你很疼,但我也知道这个人没有恶意。但是在和陌生人或者不熟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他举止不当,很容易引起歧义和误会。我们谈到了标准化、客观性和沟通。

与人接触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交流,交流产生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接触是第一,前提。接触之后,你就明白了。渐渐了解之后,就容易沟通了。沟通是双向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但这很难,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问候方式。老北京的习惯就是问,50岁以上的人至少要问吃了没。我们听众用外语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翻译。但我一般会告诉学生,老北京问外国朋友吃饭了没有,最准确的翻译是“你好”。千万不要直译,因为大部分外国兄弟都看不懂。我个人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次在一个活动上,我们一个同志无话可说,就问外国朋友你吃饭了吗?他们很诚实,“我们没有吃饭,请。”谁让你问的?那个老外也有个习惯。他喜欢恭维异性。他遇到男人,会说你很帅,很酷。他遇到女生会说你很漂亮,甚至说你很性感,很有魅力。但我相信我们都很了解情况。别人说我们说你漂亮,我们会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谢谢。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其实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我们见多识广;第二,谁怕谁?两军相遇,勇者胜。自信满满,面对战争不慌不忙的人,很容易受到尊重。

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涉外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宏观来说,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尊重为本,“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待人之道之本。无论是请坐、请坐、请坐、奉茶,还是奉好茶,关键是通过这种形式向他人传递尊重的信息。这恐怕才是重点。然而,在国际交流中,尊重有两个要求,一个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第一个要求是自重,强调自重。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自己。你要认真对待自己,站着,坐着,举止大方。同志们几乎都有这方面的困扰。他们站在或坐在别人对面,不管对方是熟人、陌生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他们更加洒脱。比如一个男同性恋把裤腿拉起来,露出一个飞毛腿。但是这样的人如何在国际交往和重要场合得到别人的尊重呢?所以尊重你自己。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你有不同的分工。”你先听说了这个消息,然后你就专攻艺术了。”在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真正被别人尊重的人,都是那些有实力的人,善于学习的人,有专业技能的人。所以要敬业,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尊重,这在各国都是普遍的。最后,第三个方面是尊重自己的单位。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到现在工作的地方,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与我们交流的人,不仅仅是自尊,还要尊重与我们交流的人。一般要说五个字:“尊重上级是天职,尊重同事是本分,尊重下属是美德,尊重客户是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育。”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全方位的尊重他们,不要对别人无礼,要尊重。然而,在国际交流中,仅仅谈论尊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概念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

你应该适当地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不给他看怎么知道你尊重他?演示程序有问题。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接待外宾的时候,强调三个接待:“来了有招呼,问了有答复,走了有告别”,对吗?如果你来了,你应该先说欢迎,然后再说什么。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做了一次讲座,我跟他说:“如果你要去做客,你应该先问问这位先生你怎么样,然后再谈这件事。你就不能上来问问,你找谁?他是犯罪嫌疑人吗?”你也打电话。拿起话筒说第一句“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说点什么。上不来就喂,问“喂?”那不是人吗?这是基本的礼貌。没有“三声”你算什么?

接下来,我想和你谈谈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公务活动中需要使用的一些日常礼仪。首先,我想和你谈谈在正式活动中你会遇到的一些礼仪。第一,官方交往中的介绍。当你遇见人的时候,你必须介绍他们。有时候不介绍他们就很麻烦。我也遇到过这种人。他对你非常有礼貌。跟你聊了很久,你也不知道他是谁,所以无法跟他交流。介绍有两种:第一种是介绍自己,第二种是介绍别人。你需要知道这两者。他有规矩。自我介绍一般有四点需要注意。第一点,介绍之前最好先递上名片。其实你们交换名片的时候,有个时机问题。你说我要走了,所有的事情都和你商量好了,你也没给我留名片。你刚才是相信我而之前不相信我吗?其实有经验的话,一见面就递名片,头衔职位什么的就不用说了。顶多我们重复一下名字,省了你不少事。所以有经验的人先递上名片再介绍。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越短越好。你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先生?”我叫金振坤。你在哪里工作?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直截了当就好,直说就好,不要在那里废话。一般自我介绍半分钟内就能做完,训练有素。

第三,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自我介绍的一般内容需要具备四个要素:单位、部门、职位、姓名。比如我,就想在正式场合介绍自己。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的教授,我叫金振坤。单位,部门,职位,名字,都一口气说出来,不要挤牙膏。“你老公在哪里工作?”“混”“什么单位?”“一个破单位”“到底是什么单位?”“一个不值一提的单位”。他值得一提吗?我甚至不能提他。训练有素,一气呵成。

最后,第四点要注意。如果你所在的单位和部门的称谓很长,名字也很长,第一次介绍一定要注意用全称,第二次可以改简称。不要低估这个地方。比如我在这里告诉你一个词,简称“南航”。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南航空公司。其实还有南航,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用字母做缩写,或者用汉语做缩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说全称,再做缩写,否则会很麻烦,完全不一样。这是关于自我介绍的。

我要介绍的第二个方面是介绍别人。用两点介绍别人更重要:第一点谁来做介绍人?例如,按照社交场合的惯例,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那么国际传播中的介绍人是谁呢?国际交流中一般有三种指称。第一种人我们称之为专业对口。例如,如果我邀请一位外国教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有义务把他介绍给学校领导。我邀请的他,我们是专业对口。第二是什么?第二个是公关礼宾。外办的同志,办公室主任或者秘书,或者专门委托的接待陪同人员,各地接待办的同志都在搞接待。第三,如果来了贵客,要讲地位平等,礼仪上的平等,也就是在在场的人当中,我们的地位最高。所以这是关于介绍。

那么我来说说国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在国际交流中,你要注意我用的词是在国际交流中,不是学生。这里有两点关于名片的使用。第一点,没有名片的人会被认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换句话说,在国际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会怀疑你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地位。第二句话,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你不仅要有名片,而且要随身携带。说实话,在外企公司,员工的名片总是放在不同的地方。一般都是放在专门的名片包里,放在西装外套的口袋里,或者放在不同的地方,不能放错。比如白领,女生出门一般会放在公文包的某个部位,一只手拿出来。我也见过一些同志在这方面比较逊色。我曾经和一个女孩交换过名片。我把我的名片递给她,“金教授,我去拿你的名片”,然后马上打开我的包。包也是个不错的包,很贵,但是找不到我的名片。先是抓了一袋梅花,然后我找了一袋瓜子,最后我拉出了半只袜子,然后告诉我我忘了。

那么我来说说名片中用到的一些重要礼仪。首先,在国际交流中,名片制作有三个不准确之处。第一条是不允许的:名片是不能随意涂改的。我们经常有同志,你要说好话,他存了钱,换了电话,神州行成了动感地带,划掉再写就行了;手机升级了,010换成020什么的,出城了。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在国际交往中,对名片的重视,比如面子,是不可改变的。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不能改,否则很可笑。第二,不提供私人电话。只是现在涉外礼仪和中国传统礼仪有很大的区别。涉外礼仪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受过教育、受人尊敬的人不会向别人要电话号码、私人住宅电话号码之类的。那么在国际交往中,你要注意他讲的是公与私的区别。如果我跟你做生意,我给你的电话是办公室电话,我不给你我的手机号,更不要说我的私人住宅电话了。我们在中国的一些同志并没有这种感觉。那天,一位外国朋友给了我们一位同志一张名片,上面没有私人电话号码。我们的朋友问,家里有电话吗?那个伪装者不明白。你家里甚至没有电话。贵吗?互动有问题。

第三点,如果要注意制作名片,一般不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名片上的头衔不超过两个,他说“知识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名片多了头衔,就三心二意,三心二意,骗人。所以很多外宾,有身份有地位的,他身上都会有几种名片。他对不同的联系人使用不同的名片,强调自己不同的身份。这个要提一下。

金正昆讲礼仪全集(金正昆教授讲商务礼仪)-第1张图片

第二点是关于名片。我想谈谈获取名片的问题。一般来说,索要名片有几点是你应该注意的。第一点就是尽量不要要名片,因为有一个交换名片的重点。地位低的人先把自己的名片交给地位高的人,那么如果你要索要名片,地位会不会马上出现差距?你不这么认为吗?

那么你要注意第二点。也最好不要用直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名片。那天有个同志问我,你有片子吗?这句话有点粗糙。或许有几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恰当地交换名片:

第一种叫事务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交换法,交易法,“想要什么,就要先付出”。我想要史密斯先生的名片,并把它递给了他。”史密斯先生,这是我的名片.”反正他问我要一个,就不跟我说“收到”。当然,你在国际交往中,有的人会有一些差距,有的人地位高,地位高。他保持理智。你递给他你的名片,他说谢谢。他无话可说。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如果非要担心这种情况,也就是和对方差距较大的时候,不妨采用第二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挑战。“亲爱的威廉姆斯主席,很高兴见到你。不知能否有幸与您交换名片?”我向他表明了这一点。不知能否有幸与您交换名片。如果他不想给你,他就得给你。他不会告诉你,不改就是不改。也可以用第三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接触法。“斯梅尔小姐,我很高兴认识你。希望以后来联邦德国的时候能再见到你。不知道以后怎么联系你更方便?”以后怎么联系你比较方便。这是联系方式,就是暗示她。我怎样才能找到你?一般她会给,但她不会给,而且她有恰到好处的出路。让我联系你。它的深意不是今生联系你,而是谈互动。

然后就要说名片的第三点了,也就是接受别人名片的注意点。来来往往,接受名片首先要注意的是回敬。“来而不往,有失体统。”当你拿到名片时,你必须归还。当然,我们国家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同志大概没有名片,尤其是在内勤工作的同志。在这种国际交往中,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即使不是一般的场合,也会委婉地使用“很抱歉名片用完了,很抱歉今天没带”。其实有两种可能,没有或者用完了。第一,对方不愿意给你,地位高,或者对你有所怀疑,不知道你是谁。第二,没有.然后给某人一个退路,“改天补也没关系”。不要暴露他。“不行就是不行,别跟我来这套。”那也不合适,第一点。

你要注意第二点,这是更重要的一点。当你收到名片时,一定要看你是否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看名片,通读一遍。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看完。为什么要看?看是为了关注对方,看是为了知道对方的确切身份。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不看,有时候不看就会出问题。有一天,我去一个单位讲课。我递给负责活动的同志一张名片。你不知道他到底看没看。我,人民大学的金教授说:“我很高兴向您介绍北京大学的高教授。”我会尽快寻找它。我以为还有一个学长。不,只有我一个人。你转学到北大是有道理的吧?说实话,我们两个学校势均力敌,谁也不比谁差。可是你为什么让我姓高呢?我姓金。对不起我爸改了我的姓。你弄错了你的姓和姓。显然,不允许忽视对方,所以要注意这一点。

那么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比如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他要求看名片不仅要看一分钟,还要看一分钟左右,因为一分钟他会看三四遍,看三四遍就记得很清楚了。有的国家要求更高。他不仅要求读书,还要求和我一样默读。有的国家要求更高,发现对方有重要的题目就要背。“主席,主席这么年轻,你看不出来。”想想对方听到是什么感受。很酷,对吧?他不是白印的。

那么第三点就是你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地址的问题。在国际交流中,处理问题有一些不同,比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惯。比如大家都知道,在国际交往中,对于行政职务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可以用“阁下”这个称呼,比如总统阁下、大使阁下。但在一些不喜欢说“阁下”的国家,如美国、联邦德国和墨西哥,就不是这样了。一般来说,在国际交流中,以下三个术语是最常见的。

第一,叫行政职务。这一般用在正式的官方交往中,如“董事长先生”、“尊敬的经理先生”、“部长阁下”,所以这叫行政职务。第二,叫技术职称。看专家学者,或学术造诣,称学术职称。第三,在国际交往中,你可以用什么称呼?就是所谓的泛敬语,泛敬语,先生,女士,夫人,等等。

然后,在国际交流中,下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赠送礼物的问题。在国际交往中,送礼其实有两个作用:一是纪念两国人民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第二,宣传自己的文化,企业形象,民族特色。纪念和宣传是国际交往中礼物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在选择礼物的时候,恐怕有两点是必须要考虑的。一定要注意规范、客观、沟通。第一点要注意什么?即在选择外来人员的礼物时,首先要避开对方的忌讳,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和他交流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类似的禁忌。不仅国际交往有这个问题,民族交往有时也会有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和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打交道,他很客气,他坚持要送我礼物。我会告诉他的。我说,不要送人。他说不行,然后我说你可以送,你可以送我一顶小花帽。这个国家喜欢戴小帽子。这个人第二天给我带来了一顶帽子。这一个刚从包里拿出来,在场的人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我。他给了我一顶绿色的帽子。人是好的,但是沟通有障碍。怎么才能被戴绿帽子?“可以忍受吗?”?所以在国际交往中,你送礼一定要注意沟通,不是我喜不喜欢,而是对方能不能接受。他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好东西,是不是感受到了尊重和尊严。另外一点需要注意什么?事实上,在国际交往中送礼更强调形式而不是内容。换句话说,它更注重包装,是否做到严肃的包装与庄重有关。同时,在接受对方的礼物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打开表示感谢,就意味着忽视了对方没有把他当回事。

金正昆讲礼仪全集(金正昆教授讲商务礼仪)-第2张图片

最后,我想说一下公务接待的宴会。“衣食住行的面试和送”。这恐怕是国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衣食住行,面试,会谈,送礼,吃饭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那么在国际交往中,招待外国朋友或邀请客人吃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一般讲所谓的“五M”法则和“五M”。第一个m,成本的问题。国际交往要讲求节俭、务实,小而精的宴请,反对铺张浪费。没有必要什么都吃,什么都吃,什么都喝。说实话,人家不是来找你讨生活的。吃喝不仅浪费钱,还浪费时间。这是不必要的。而且少了精致,干净卫生,上档次就够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我们的员工食堂搞个工作包,比较务实。第一个是关于成本。我们谈到的第二个M是什么?谈论菜单意味着谈论菜肴的安排和内容。但是这个,让我告诉你。如果要请外宾吃饭,在这个地方应该用什么脑子吃饭?有时候是需要表达的。我经常遇到这样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他问你喜欢吃什么,喜欢吃什么,这个海鲜好不好。别问了,有经验的人其实应该问,什么不能吃,哪个更重要。有时候我不好意思告诉你我喜欢吃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不爱吃的东西你不给。民族禁忌和宗教禁忌,尤其是在贱民中,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就会给你带来麻烦。一般西方人,我们以西方人为例,以白人为例。他们通常不吃什么?首先,如果你不吃动物内脏,比如炒肝尖,干腰子,炖,等你上最后一道菜的时候他就晕了。他不吃中国的动物内脏,当然你也不会吃西式的。法国鹅肝能吃吗?你不会的。我说的是不吃中国内脏。第二,不要吃动物的头和脚。我们国家用鸡和鱼宴请所有的客人,每个人在另一端都有特定的口味,但外国人不能。鱼的眼睛瞪着,鸡的嘴张着。恐怖主义破坏食欲。你吃过肯德基的鸡爪吗?

第三,他不吃淡水鱼。他们更喜欢吃海鱼和油炸鱼。他觉得淡水鱼有很浓的土腥味,刺很多,所以还有一个小方法让他不开心。吃清蒸鲫鱼。那家伙土味少,但是刺多,基本能伤害到他。他无法抗拒。那他们还不吃什么?我不喜欢吃无鳞无鳍的鱼,就是蛇、鳝鱼、白鳝鱼、黄鳝、泥鳅、泥鳅、鲶鱼、蛇鳝-泥鳅鲶鱼,他都不吃。另外,猫狗从来不吃宠物。在他们看来,狗是人类,是朋友。他们怎么能吃朋友呢?所以你要注意这个东西。酒席,第二个M讲的是菜,吃什么,不吃什么。先把不吃的去掉,再讨论吃什么。其实说实话,有时候还是解决招待外宾的问题比较好。不如少而精,客观一点。我经常请他们吃饭。一般西方人都不是特别喜欢中国菜。这和我们中国人可以尝试西餐,但不能坚决吃西餐是一个道理。偶尔可以尝试一下。人们告诉你要好好吃饭。这是对你的礼貌。不要当真。如果你总是让它吃,它会杀了他。但是有些事情你还是可以和他沟通的。我一般邀请外国朋友到我家,二十块钱就能搞定。我知道他喜欢吃什么,比如糖拌西红柿。他更喜欢这个,糖拌番茄,酸酸甜甜,半生不熟。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不上档次,炸春卷,他喜欢吃面食,带馅的面食,炸的。三种炸春卷都有。当然,别说炸春卷,他也听不懂。我把它包装成中国馅饼,马上和对方沟通。如果你觉得中国馅饼不太好吃,还有一种更方便的。山西的肉夹馍,烧饼是切的,肉馅是剁碎的,进去就是中式汉堡。接下来,他们吃的食物也比较简单。他一般欢迎你给他炒土豆丝。他爱吃土豆,通常是炒而不是煎。北京酱肉丝、老肉、糖醋鱼等。狮子头,酸酸甜甜黏黏的,可以用。不过,你要注意肉丝。最好做大一点,最好把肉丝换成肉片,因为外国人是吃牛排长大的,肉丝越细越好。然后外国人习惯饭后吃甜品,但是其他甜品更容易处理。我一般给他们上烤红薯,我讲中式布丁。最后,我更喜欢它。不上中国布丁,就给他点元宵之类的。油炸它。别煮了。太热了。他不喜欢。他们不喜欢热的东西。他们喜欢吃冷的东西。给他煎元宵。他闭眼前还没吃过这个元宵。他是怎么把馅料放进去的?不是缝的。说白了,招待外宾就是吃文化,吃特色。第三,当我们谈到环境时,实际上,招待客人是一个层次,是一个高层次的环境。我们以前有一道很受欢迎的家常菜,其实意思差不多。我注意到有谁去吃饭,大概是我这个年纪的人,四五十岁,盘腿坐在土炕上,身后挂着黄豆和高粱,“追忆往昔的光辉岁月”。一边吃小鱼贴饼,我居然忘了要吃什么。心里想着以前的日子,经常想起过去的小方,我又回到了过去。所以是一个环境比较的问题,重点是特色和环境。第四个M说什么?第四个m是关于音乐的。高端宴会强调音乐伴宴。当然,你要注意这个音乐。比如国家之间有区别,你最好选择你的联系人的国家音乐,你的联系人个人更喜欢的那种音乐。除此之外,还应该是优雅环境下美妙的慢歌。不要让他做进行曲或者迪斯科音乐,所以不要练倒立?音乐是精致的。最后要注意的是礼貌。吃饭时规矩点,吃饭时规矩点。比如和客人吃饭,我们餐桌上有几个禁忌,四不准。第一,如果你不想让食物被吃掉,你可以让它尝一尝,但不要夹。你不知道他喜不喜欢,你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你夹了他就得吃,涉嫌强制服务。刚才我说我很在意,有时候会捏。如果你的筷子不干净,那就比较麻烦了。有的同志这样处理然后夹住,把他打死了。不卫生。你给他八筷子,不等于罚他八口吗?让食物不被夹住。第二,敬酒不劝酒。你可以说,我们提议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两个单位的合作干杯。他爱喝不喝,你就别逼着他上了。第三,不要在公共场合打扮。不要在别人面前接自己。有的同志聚餐,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先解开裤腰,再拉下领带,再挽起袖子,土匪下山。最后一个禁忌是在宴会上当着外人的面吃饭不发出声音,尤其是在欧美和西方国家的人面前。他们有个不好的说法,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的基本特征。国际交流讲的是约定俗成,有时候不讲会比较麻烦。所以我讲外事礼仪,强调的是它的规范性、客观性、技巧性。

最后,作为结束语,我想和大家谈谈国际交往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三A法则。第一个A接受对方。接受对方,就是你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不是国家尊严、人格、党纪国法的问题。在一般的交流中,你要有这样的想法:客人永远是对的,客人没有错。不要惹是生非,挑别人的毛病。第二个A,看重对方。欣赏是不挑别人的毛病。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就不要去挑别人的毛病。也有人看重他挑别人的毛病。前几天有个同志跟我说,金老师精力很旺盛,但是你有问题。你的背有点驼。我说没办法。我在这里出了事故,我不能直起腰来。“那你的牙就黄了。”我气得说:“我不咬你,关你什么事?”你不能让人不开心。这里说的是欣赏。例如,你必须在收到名片后阅读它。为什么欣赏?为什么客人来了一定要“请坐,请坐,请坐”?欣赏,为什么要用尊称?欣赏第三个A是什么?赞美对方。美国著名学者乔治·梅奥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他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是肯定自己,这意味着你是宽容的、谦虚的、好学的。”他这样强调。所以在我们的国际交往中,你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发现别人的长处。我很高兴向你介绍外国礼仪,今天就到此为止吧。谢谢你,再见。